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2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 定义: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

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

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

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

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适应困难,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发展的儿童。 避免使用术语 有缺陷的人 残废 坐轮椅者 ?受害者?被致残 痉挛 聋子、瞎子 先天愚型病人 心理缺陷 先天的 残疾人厕所 首选的术语 残疾人 残疾人 轮椅使用者 有?使用者 大脑麻痹 聋人、盲人 唐氏综合症病人 学习困难 基因损伤 无障碍厕所 讨论

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 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 第二章

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 共性

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2) 差异

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例如盲童、弱智儿童)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 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 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

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

认知 情绪 发展差异 感知技能 语言

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 机能→感知 感知→机能 感知 感知概念 概念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

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据研究显示,人的神经系统中具有一些短暂而临时的记忆以储存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经选取分析后,才能成为有用的讯息,而其他没用的讯息很快便被洗去。

3特殊儿童难以接受常规教学,需要特殊教育。 内容 对天才儿童过易,对特殊儿童过难

方法 口头讲述不适合聋童,普通课本不适合盲童。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显然会导致学习和适应问题。需要个别教学计划。 作业:你如何看待特殊儿童的共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

一、关于特殊儿童分类的争论

为了便于医疗和教育,18世纪人们就对特殊儿童进行分类安置。

早期粗糙的分法:分类有助于实际工作,但负面效应是贴标签,于是就有了争论 划分原因:为了便于医疗、看护和教育。 最早分类

时间:18世纪,根据其特点进行安置。 安置地:医院和救济院(缺陷严重)、学校(缺陷较轻)监狱(违法乱纪) 关于分类不分类的争议

支持:有利于对特殊儿童进行安置、治疗、因材施教。 有利于政府对特殊儿童的福利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制定。 有利于特殊儿童研究的发展 反对:乱贴标签

儿童潜能发展受阻

易使教育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 作业;

你赞成分类还是不赞成,为什么

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的表现以及所需要的教育和服务进行分类: 例如1972年伊斯科与佩恩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九个维度进行分类 基本情况 可见的生理偏差 运动能力及局限 沟通能力及问题 调节情况 同伴接受 家庭干预 自我尊重 教育情况 动机 学业情况 教育潜能 二:特殊儿童的分类 美国:1975年,美国第94届国会通过了第142号法令,即《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将特殊儿童分为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弱智、重听、聋、视觉障碍、情感障碍、肢体残疾、其他健康损害、聋盲、多种残疾共11种。

1978年,把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天才归为特殊儿童。

1990年,将重听和聋合为一类,增加了孤独症和脑外伤两类。合计共14类。 日本:

在日本,特殊儿童是指身心有障碍的儿童,共分为7类。

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 精神薄弱 肢残 病弱、身体虚弱 言语障碍 情绪障碍 我国对特殊儿童的分类:

1997年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资赋优异分为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创造力、领导才能及其他才能。 我国大陆相关文件涉及: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盲、聋和弱智

198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儿童的意见》盲、聋和弱智、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7类

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及其他残疾的人。 概括:(1)我们对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的认识和规定是逐步完善的

(2)以上列举的均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象,即残疾儿童: (3) 最新的规定中有8类,已经与各发达国家的相似。 作业:对特殊儿童你赞成分类还是不赞成,为什么。 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特征的的影响 多媒体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 手势语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

幼儿园中男孩和女孩智力差异研究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心理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处理数据、发现信息、找出规律。

具体步骤:1按照理论作出假设 2 调查,实验,测量,获取数据 3 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和推理。 4 验证并得出结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 难点:1如何理解特殊儿童评估涵义

2举例说明常模参照评估和标准参照评估的不同 3操作:设计一张转介表

第一节:教育诊断评估的涵义和类型 一、教育诊断评估的涵义

(一) 诊断,是指分析研判会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学习成果的任何生理因素、心理过程或行

为表现及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的教学策略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

(二) 评估是指使用测验和其他测量手段测量儿童成就和行为,以便做出教育性决定的过

殊需要儿童需求的技术和程序。

理解:诊断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同时评估又包含诊断涵义,二者之间有重叠,难以严格区分。 对“评估”理解:

1“评估”搜集资料的过程 2收集方法有很多 3有目的的过程

在特殊教育领域,根据评估结果所做的教育决策包括:筛查、转介、鉴别,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评价。

(1) 筛查: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测试工具对儿童进行大范围、快速的测查,从而把有潜

在学习、行为或心理问题的个体从儿童群体中区别出来。(学前儿童 50项智能筛查量表)

(2) 转介: 把怀疑有生理、心理、行为或学习问题的儿童介绍到专业机构那里,请有

关专家做更细致更严格的评估。

(3) 鉴别: 根据法定标准对儿童进行区分和归类。 (4) 制定个别教学计划

(5) 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

的价值作出判断。

(三) 测量与评估的区别 测量 测验的实施 评估 测验分数的解释 受测者的反应 记分 多个来源的资料和测验分数的合并和解释 各种测量结果的综合 诊断或解释 联系:测量是评估的基础 (一) 从评估的目的和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来看,特殊教育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筛查性评估 是以特殊儿童筛查为目的,一般用于确定某个学校或地区有没有与总体相比存在心理发展显著偏高或迟滞的儿童。 诊断性评估 对已经被确认是发展偏长或迟滞的特殊儿童能够进行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诊断。通过收集有关信息来确定特殊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和方案。 终结性评估 也称后置评估,主要用来评价某一阶段或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效果及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二) 按照评估时参照标准不同可以分为常模参照评估和标准参照评估 常模参照评估 把被评估者所得的分数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被评估者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常模:事先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被试样本(团体)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 特点:最关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标准参照评估 将被评估者所得的分数与某个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他是否通过了这个标准。(学业及格60分) 特点;最关心的是个体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与标准之间的差异程度。

自学部分

三 特殊儿童的评估取向和范围 1、心理计量评估取向 2、生态和行为评估取向 3、质性发展的评估取向 4、评估范围

第二节 教育诊断评估的内容 一、教育诊断评估的内容

(一) 生理状态————身体检查与医学检查

1、一般性的健康检查(身高、体重、呼吸、感觉、神经系统的检查)

2、病史询问(1询问儿童母亲的妊娠期2询问儿童的出生史3儿童父母的亲缘关系及家族史4儿童的生长发育史)

3、针对性的特殊检查(血液检查、尿味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脑脊液检查)

(二)心理表现————心理测验 (心理表现包括智力发展、人格发展、情绪行为困扰状况、性向) (三)教育资料————学绩考察与教师问卷(教育资料包括学业成绩、学习常规执行状况、是非判断能力、与老师同伴相处的情况、集体活动、情绪与日常行为、学习能力、兴趣与态度。)

(四)社会适应————社会调查与家长问卷(重要生活事件、亲子关系、求学经历、家长期望与教养态度、方式)

第三节 教育诊断评估的实施程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在线全文阅读。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998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