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

公共政策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章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 1、公共政策的本质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①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②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社会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

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增进社会利益 (5)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

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 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

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 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

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中突出公平。

2、公共政策的历史沿革(了解) 两种路径:

(1)拉斯韦尔、德洛尔模式:政策科学(政治角度、价值、民主) (2)政策分析途径:(数据分析、不考虑价值问题、运筹学基础) 3、公共政策综合分析框架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第二章

【信息不对称】

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 【阿罗不可能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这一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它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我们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 【市场失灵】

(1)主要内容:与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是不完美的。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优势就或多或少的要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及时不考虑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2)市场不完美造成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①垄断与效率损失②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③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④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政府失灵】

(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

(2)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3)行政机关的低效率问题。

(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民主投票过程的高成本、直接民主过程可能缺乏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机制、代议制民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政治周期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志愿失灵】

(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说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 (3)第三部门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

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4)第三部门可能会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 【公共物品】

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外部效应】

是指存在与市场之外因此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进一步讲,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

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

1、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其优缺点 (1)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

①社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基本途径,无论对于私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都是如此。与其他三个部门相比,社区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我们可以将其称作第四部门。

②作用: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越是滞后,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越大。比如,到目前为止,社区仍然是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三个正式部门:

政府(第一部门)、市场(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志愿部门)

作用:以养老问题的解决为例。政府在养老问题的解决方面所发挥的首要作用是通过立法来强制性地筹集养老基金;私人企业所运营的养老保险通常是社会保险体系的一个必要的补充;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救助、为特定的老年人群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养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了解)

(1)市场化趋势。(第一,20世纪中后期之后,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许多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政府管制改革,政府干预的程度趋向于不断减少。第二,在同一时期中,许多原先由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包括原先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开始了全面转轨过程。转轨的目的就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性途径的经济和社会。第三,发达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参与解决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以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为基础,推动发生危机的国家重新定位其政府角色,加强市场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社区角色的变迁(两个趋势: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政府部门的角色不断地被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侵蚀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实践也越来越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包括依靠社区解决社会问题和通过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来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章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说要处理的社会问

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

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1、政策主体类型 (1)官方决策者:

立法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组成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2)非官方决策者: 利益集团 政党

大众传媒: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 思想库: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国际思想库 公民个人

2、利益集团如何影响政策

(1)直接游说:包括直接与议员和政府官员沟通、提供情报、起草议案、在听证会上作证、影响重要人事任命等。

(2)间接游说:又称为公众游说或基层游说,通过传媒对某一政治问题进行引导和宣传,行为舆论压力,或发起基层选民通过邮寄信件等手段向有关议员、官员提出要求。 (3)司法诉讼 (4)政治捐款 (5)示威抗议等。 3、政策工具的类型

(1)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2)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成本、直接提供

(3)混合型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第四章

【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

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政策议程】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采取行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但只有一小部分

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那些被选中的政策问题进入具体决策的过程即为公共政策议程。

【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

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一一

种政策议程。

【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

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引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议程。

【不决策】(1)“通过控制共同体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程序,

从而将实际决策的范围限制于“安全”的问题的实践。”西方学者认为不决策包含四种形式:缺席、节制、隐藏、误判。

(2)“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现存利益和特权分配的格局进行调整的需要,在其尚未发出声音时就使其窒息或使其隐蔽起来,或在找到相关的决策舞台的有关途径之前将其消灭;即使以上这些都失败了,那么也要在政策过程的实施阶段使其荒废,将其摧毁。”

1、政策问题的特征 (1)政策问题的关联性 (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 (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2、洛维、邓恩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1)洛维:分配型问题:是把物品和服务、成本、义务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群体而

引发的政策问题。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标准与管制规则,对

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

再分配型问题:是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

的团体享受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

(2)邓恩: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包含了一个或几个政策制定者,和一组为数很

少的政策选择方案。

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包括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

政策选择方案。

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决策者,其价值观或者是不为

人们所知,或者是不可能按着连贯形式给予排列。

3、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在线全文阅读。

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950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