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村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课题研究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级别 区级 编号 2005B038

跨入学说普通话的大门

--------农村小托班幼儿普通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手段,是人们沟通思想相互影响的桥梁,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口语开始。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在这期间儿童说话迅速而容易,”而我们农村小托班孩子由于受地区方言的影响,大多数新生入园时,往往听不懂或不会说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极差。本课题主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创设语言环境、运用游戏等活动、结合家园共育等方式,对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语言环境 普通话 口语表达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杂、方言多。各个地区的方言常常阻碍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普通话就象是一张名片,是一张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它作为一种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还是沟通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和接受知识的桥梁和基础。2001年国务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它的普及和推广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注:国家教育部袁桂仁部长在2003年9月在“第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上的讲话),因此学说普通话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

我园地处农村,幼儿来源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和小托班孩子的接触中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学说普通话上发展很不均衡。如在全园新入园的小托班90名幼儿进行调查中,发现有96.6%以上家长和孩子沟通用的是方言;其中从小是爷爷奶奶们带大的占85%以上;说话平舌音、翘舌音混淆的占100%以

1

上;性格内向、怕生、不肯说话、只会摇头点头等占27.8%以上;还有5%连点头、摇头都不愿意。而在对本园小托三个班90名家长学历调查中发现小学学历有2名,初中学历44人,高中学历35人,中大专学历9人。由此看出,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尤其是由爷爷奶奶祖辈们一手带大的幼儿,语言的表达更差,如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语句颠倒,不完整,代词使用混乱等等。具体表现为:

1、讲方言,不会说普通话的。许多孩子虽听得懂普通话但不会说普通话,一口地道的方言加奶音几乎难倒了所有不是本地的老师。如孩子们吃饭说成“茫茫”或“七凡”的,我管叫“囡囡或无”的。小便叫“细细或扎西还有的叫”扎水”,汽车管叫“呜呜”“笛笛”等等。不要管叫“噢依”。等等。

2、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如:将“周老师”说成“兜老师”将“里面”说成“米面”;称“哥哥”为“多多”;把“飞机”说成“灰机” 西瓜叫“西达”等。严重存在L和N、G和K不分或Z、C、S、ZH、CH、SH不分的。更不要说前鼻音和后鼻音了.

3、不敢说普通话的。孩子们一听老师和他说普通话,就害怕。有的孩子一听教师和他说普通话,就紧张起来,闭着小嘴,任凭你怎样启发,就是不说话。或是摇头,不知怎么表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说话方式,孩子们不知道怎么表达,还有些孩子在农村土生土长,不见什么大世面,许多孩子一见老师就哭,尤其是开学初期。

4、乱说话的。由于大部分孩子生活中农村,农村许多成年人讲话随意,不拘小节,某些不良的习性、言语给幼儿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至于有个别孩子养成乱说话、说脏话等习惯。

怎样让小托班的孩子在接触规范的语言中学说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并自然而然地掌握普通话呢?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2—3岁的孩子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学习语言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在这期间儿童说话迅速而容易”而3—4岁的幼儿大脑机能和发育器官迅速发育和逐渐成熟,是掌握口语表达能力的有利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飞跃期。

2

美国霍华德、加盛纳和大卫亨利费尔德曼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一书中提出:“在任何社会中,语言都被排在重要的位置,得到高度重视;在每个领域,语言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大多数儿童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就学会了说话,从婴儿时期的牙牙学语到一岁时已会说单个的词,到2周岁时已经会组成简单的词语,到3周岁大多数儿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基本的语法和句子,到4—5岁儿童就越来越接近成人的语言模式了”。

以上研究证明:小托班幼儿正是学习普通话及口头语言的最关键的时期。从小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掌握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前提。鉴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幼儿“好模仿、学得快”等特点,我们对新入园的2--3岁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类活动以及家园共育等形式,制定幼儿学说普通话的措施与对策,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㈡、研究的内容

1、语言环境对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影响。 2、游戏活动对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影响。 3、教师的自身的语言素质对幼儿的影响、 4、家庭与社区对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充满爱和鼓励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普通话。

环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新《纲要》中特别指出:“环境是

重要的教育资源,应积极提供宽松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吸收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它人交谈”。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而幼儿的口语表达,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积极创设愉快和谐的语言环境,开展学普通话活动,多给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开展。

1、充分利用晨间接待时间和每个孩子进行普通话交流。

3

晨间接待是教师和孩子交流沟通的重要环节。每天早晨我们总是热情、亲切的接待每个孩子。和孩子说:“早上好”并招呼孩子和爸爸妈妈说:“再见” 询问幼儿一些在家的情况:“你早餐吃什么?”“谁给你穿的衣服?”“爸爸、妈妈在家干什么?”等。,然后把他(她)们带在身边,亲近他们,并时常抱抱他们,用平和、亲切地语言和他们交谈,和他们一起玩,搭积木,看图书,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玩,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觉得教师和同伴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可以亲近可以信赖。同时,引导他们对教师和同伴的活动产生兴趣,产生想说话的愿望,当教师和同伴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安静地听,并及时给他们说的机会。

图为老师在利用晨间接待时和孩子在进行普通话交流 案例:小一班的翁馨、王西晰小朋友,长得非常可爱,可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不愿意和教师、同伴交流,偶尔说话也常常有奶音,吐字不清,常常一个人发呆,或东张西望,渴望回家,离园时显得更是焦虑,心神不定,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经常去亲近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和他们说说他们的爸爸、妈妈和家中的事,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给他们一个笑容,对他们一点小小的进步及时表扬,同时,引导同伴和他们多玩多说,一次餐后活动,我让小朋友自选图书,晰晰悄悄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老(希)师,我要一本书《猫和老鼠》。”我马上把图书给他,并说:“小晰晰说话有进步了,和老师说一遍,老师我要一本《猫和老鼠》的书”。并让他模仿着说,逐渐引导她说完整的句子。一个学期下来,他们都很乐意和我说话,还会常常主动把家中的事告诉我。现在,他们不仅上课大胆发言,还经常上台表演讲故事,朗诵诗歌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由此可见,尊重幼儿,亲近幼儿是开启幼儿开口说话的金钥匙,也是促进师生情感的溶

4

和剂。(案例来自小一班杨金娣老师) 2、利用入厕、喝水等的环节纠正孩子的普通话。

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在入厕、喝水时是最想和老师表达的时候,但孩子们总是在这样叫老师:“老几,囡囡西西(老师,我要小便)”“囡囡巴巴(我要坐)”“囡囡要哈哈(我要喝水)”,于是老师就一一纠正他(她)们,一字一句,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们说普通话。

案例:有一次早上喝牛奶过后,我带领全体孩子在玩游戏,突然张晨佳小朋友轻轻地走到我面前,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一言不发。我蹲下来问:“佳佳怎么啦?谁欺负你啦?” 张晨佳摇摇头,我又问:“那是不是想妈妈啦?”可佳佳还是摇摇头。我纳闷了。不知该怎么安慰她。佳佳哭得更伤心了,断断续续地说“我要扎水”我听了一头雾水。什么意思?看着佳佳哭得好伤心的样子,我感到好失败。这时保育员阿姨也过来了,问:“佳佳是不是要小便了”佳佳使劲的点点头。哦!原来扎水是要小便呀!后来保育员告诉我,龙坞方向的口音小便就叫扎水。有了这一次后,只要有机会我总是会纠正佳佳的口音。让她说简单的普通话。现在佳佳不仅再也没有在幼儿园说过龙坞话,而且还学会了说简单的普通话。(案例来自宝宝班袁文英老师) 3、利用午餐、入睡、起床等生活环节学说普通话。

小托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穿脱衣服都需要老师帮忙,平时我们就利用这一环节和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语句,注重及时的纠正。例如:在穿脱衣服时,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弄不开这。”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我解不开扣子。”于是,老师便抓住时机教他正确的语句。

案例:在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块长方形的小毛巾,每天午餐前,孩子们总是喜欢对擦嘴毛巾特别感兴趣。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孩子们说说毛巾的颜色、形状、大小、用处等,还和孩子们讨论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方形的?幼儿可有兴致了,说出了许多方形的东西。还在教室周围找到了不少长方形的东西呢!有的说:“老师,放玩具的篮子是长方形的。”“放剪刀、书本的格子也是长方形的。”于是,一张纸、一块积木一本图书、一块泥工板,一扇窗都被幼儿找到了长方形。幼儿在愉快、自由的环境中畅说、交流。提高了学说普通话的能力。(案例来自小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课题研究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97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