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 第一讲 政治学的概念
社会、阶级都非政治概念,为社会经济概念
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 一、政治的方式==即大家共同商议,群策群力
二、非政治的方式==即经济交换、掠夺武力、宗教巫术等
艾丽卡沃洛林作为保守主义思想家,同时代表作为《新政治科学》,他的观点是:
1、 政治活动和政治生活是人的活动、生活,因此研究政治应研究人,政治学的本质是“人
学”,不是简单处理利益和物的问题 2、 政治不唯物
3、 反对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因为人有思想、灵性、因此要深入到人的内心世
界,考虑到宗教、文化等因素
(引语,不知道是引子陈伟还是艾丽卡)“建立一个政府是最重要的一页,产生了小而有序的世界,是一个小的共同体,是打的宇宙世界的对应物,在由内由外种种毁灭性的力量的威胁下,政府共同体引导人们的生活。通过对内部违反规则和外部侵略者维持共同体的稳定” ★ 虽然运用暴力是创立和维持秩序的方式,但却不是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重点)。
秩序的恰当作用是创立一个避难所,在其中人们使自己的生活获得意义。 洛格林认为维持政治共同体稳定需要认识: 1、 宇宙观和世界观 2、 此世观念
3、 政治社会之间的观念
对于早期文明,三个东西很重要:婚姻、宗教和葬礼(立德立言立功) 问题:
1、人类在本只是是倾向于做朋友还是做敌人?人是疏远的吗? 推荐: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政治学书单:
萨瓦特尔《政治学的邀请》
2、人如果从本只是不是疏远的,那纷争从何而来?
基督教:人有原罪,人间天堂不可能存在,人不能自我拯救。卢梭、马克思都认为纷争是可以克服的,可建立好的社会
3、人之间的疏远能否通过理性克服 4、克服疏远是否要靠上帝
5、各国人民是否应该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全球社会? 6、是否应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是否有可能这样做? 7、人类是否本质上是不平等
8、如果人们本质上是相同的,那么传统上的一切不平等现象,如财产不均,社会地位不平等,是否是错的,或者是应该废除的?
中国传统观念:均贫富(或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劫富济贫,共产主义社会讲究财富的均衡。
男女不平等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政府越位(世上没有无缘无故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利益大有好处 9、如果不平等被消除了,自由还会存在吗? 不会存在。
康德:政府对人们的,人民要更加警惕。自由优先,平等在后
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机会的均等,但要接受结果的平等;如果要结果平等 ,机会就不平等。
专职社会的统治者企图抹掉一切不平等,中国机会不均的:政治博弈长期的结果。 10、除了权利之外,保持秩序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一、是,秩序来源于权力,没有政府就没有秩序
二、否,除了权利之外,风俗习惯是维持秩序的重要手段(传统主义者) 伯克斯:传统风俗习惯胜过理性秩序的制定 三、无政府主义者:政府主义窃贼,人性本善 四、自由主义者:政府既好也不好,“政府是必要的恶” 11、权利使掌权者的生活变得好还是坏? 一、更美好
古希腊:一个人如果不担任官职,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完全的 亚里士多德:人从天性上说是政治作用 二、更坏
这类人主张隐居到心灵的城堡 9月25日
如何论证一个政党的先进性?——理论?历史? 由谁来鉴定一个政党的先进性? 西方政党理论:如何通知才能使人们拥有最大的利益?而中国人喜欢问谁来统治?——先进的人:共产党员?
即无论谁当政,人们都能安居乐业。 10月9日
孔子如何理解政治——“政者,正也”(中国古代政和治是分开的) “为政以德,德者,得也”
为什么中国人对民主没有强烈的向往? 儒家强调秩序、民本,而不是民主
即1、有民本无民主;2、重视秩序;3、有治道无政道
孙中山如何理解政治。政治:管理众人之事(突出了“治”) 第三帝国首席法学家卡尔·施朱特:人以群分,遂分敌友 政治的标准是区分敌友
即敌人并不是要从肉体上彻底消灭的对象,之事代表了不同的圣湖噢方式、目的,要将他们击退出自己的领域;我们的身份要由敌人来确定;政权代表:1、必须由国人承担;2、高贵的身份和价值;3、如果被代表不赞成,代表着不能发声。
“人性本恶,各执一端;争斗不已,遂以群分;或敌或友,共存于也” 政治学的概念
马克思:经济——技术思路
政治:一、自主性:政治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逻辑;二、至上性:政治领域高于其他所有领域(从其他任何领域都可以上升到政治的至高点,斯密特《政治的概念》《紧急状态下主权决断的思考》),涉及最根本的生存问题。 自由主义:普遍均制
汉娜阿伦特:认为政治是权力的争夺是不可以的
政治涉及的是公共生活,是自由和平等国民共商国是的生活。 “公民”是具有共同体的资格,是参与、直接参与公共事务 阿伦特的政治: 1、“剧场式的”政治,政治舞台,政治行动者即为actor,政治的公开性 2、有声音的政治
《极权主义的起源》
一、政治生活能展示个人的风采
二、财经政治生活跟自由相联系(自由包含政治的自由) 三、政治能体会公共领域的快乐 四、抵御集权文化的工具
但阿伦特并不主张每人都参加政治,只要一个人愿意,他就能参与。参与的途径很多。 10月30日 第六讲现代国家的基本理论(福山《国家构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备受质疑。 冲击民族国家的两种理论:
1、 阶级联合会取代国家(左的冲击) 2、 法西斯主义(右的冲击) 第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重要
1、 从国际看,全球化没有削弱国家的重要性,反而更加强嗲了国家的意义,因为全球化不
仅共享好的东西,还促使很多坏的东西蔓延,包括污染、恐怖主义等 福山:全球公共问题的应对应建立在强国家的基础上,为什么联合国每年帮助全球各地解决公共问题,还是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因为本国的机制太差,还有“榨取效应”。 2、 从国内看,两个方面 一、政府治理
离开了国家的构建,无法发展市场经济,公民生活依然悲惨。 政府不应该管只能以外的事情。但中国从90年代开始,政府加强了对社会各方面的干预(如教育行政化),又如“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基层国家构建的问题,城市化使资源变得集中。 二、国家建构先于民主(国家建构的紧迫性) 现代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唯一来源是民主 专制独裁
在中国,国家建构没有完成便推行民主,会发生混乱
★ 国家建构不涉及民主,涉及自由;东欧国家“休克疗法”:构建和民主双轨并行 ★ 政治的剩余价值:当权者普遍通过修改规则,获取多余的价值,政治权利的集聚性 第二个问题:现代国家的基本概念 一、国家的历史
1、 古代:希腊——城邦,世界各处文明都起源于城市(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古代城邦的特点: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团结,但不同于古代中国的血亲为关系的人际关系,是反友谊共同体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容易导致高度集体,没有个人自由,能导致恐怖,抹杀个人 布丹:《主权论》应该把信仰的争论放在一边 2、 中世纪:封建时代(分封建制)
总结:现代国家是人与人之间入水,追求安全、秩序、和平;古希腊人与人之间如血,追求good life。斯特劳斯说,古代人比现代人高尚,从古代到现代是一种堕落。 二、国家的概念
①马克思韦伯:国家是在一定的疆域内,垄断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的组织、结构、制度 疆域:有限制;
垄断使用暴力的权力:得民心者得天下,使用暴力之余,要提供公共服务 韦伯政治理论的核心:
合法性——凭什么服从国家的统治力量?领导者的行为何以完成?国家权威何以建立?
三种合法性权威——
1、 卡里斯玛权威,即环绕在个人的光环(最初的“卡里斯玛”一般是神职人员、部落首领) 2、 传统型权威,服从,只因历来如此
3、 合法性(法理型)权威,依据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威(如国家公务员) ②诺贝特·艾里亚斯《文明的进程》 现代国家的两个特点(国家本质)
1、 暴力垄断;2、租税垄断(中世纪时租税是分散的);3、法律的统一,现代社会有法人 ③新制度主义对国家的解释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国家的来源和土匪差不多,政府:你(农民)给我税收,我给你提供保护(占山为王)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主要讲产权
为什么英国能战胜荷兰、西班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制定保护知识产权政策 产权的实质是人权,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产权是个人尊严的保证(中国是掠夺式的开发)
保护产权的意义:1、使经济活动可以预计(被测量);2、经济交易中的成本大为降低 科斯《论企业的性质》:
理论核心:交易成本(包括获取信息、讨价还价的成本)、社会资本(包括文化、制度因素) 如诚信度(社会资本)越低,交易成本就越高 三、国家的职能 1、提供公共产品
医院是公共产品?最低、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才有公共性。 国家能力VS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的范围是有限的,政府不能越位 第三个问题:后全能主义时期的中国国家建设 第一步:构建现代国家的框架,然后才是民主
全能主义:以意识形态为指导方针,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单位为细胞;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家与社会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改革的方向:消灭全能主义,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政府只做分内的事,把不该管的权利转移出去,该管的要有质的提升。 第七讲 极权主义
极权主义的程度比全能主义深
1、极权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概念,要跟法西斯、专制统治相区分,极权主义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相信人可以冲破国家的界限,阿伦特认为极权主义只会破坏,不会建立。 ★有学者认为,恐怖主义是极权主义的一种形式,因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迫害无辜者
再极权化,违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精神(既不反左,又不反右)
绝对主义:西方16、17、18世纪出现的绝对主权国家(国王垄断所有权力)
专制主义:特别用来描述东方国家,核心特征是没有法律,只有反映君主意志的法律,没有君民共守之法,君主不受法律约束 第八讲 民主的基本理念 一、民主的语源
希腊,民主发源于希腊
法国大革命:人民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开近代民主之先
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没有什么关系(与自由有关) 西方是民主的故乡,但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讲民主 二、民主的内涵 什么是“民”
1、每个人(人人做主) 2、穷人(穷人做主)
3、一个抽象的有机整体(抽象的概念破坏了现实感) 4、绝对多数 什么是“主” 1、直接民主
2、间接民主(层层选代表)即代议制民主,现在民主都是间接民主 政治民主:人们可以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选举,影响政策 经济民主:破除经济生活中的特权阶层,否定计划经济,保护穷人 社会民主:社会机会的平等 如何理解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同质性
2、少数不能永远为少数,多数亦如此
3、非政治问题(有确定性的、科学推理和逻辑的问题除外)不能适用此原则 陈伟:科学在中国不能独立 凭什么少数人服从多数? 三种论证方式:
1、卢梭式的:多数决定是发现公义,多数代表的是公义 2、从过程论证:如果没有少数服从多数,难避免个人独断
3、从可行性论证:只是以技术层面考虑了可行性,而且前提是承认“多数”和“少数”没有本质的冲突
此原则虽然是有争议,但使人类从“砍人头”到“数票数”进步了 三、民主的理论
1、精英民主理论:大众选举出精英,然后由这些精英来管理国家,而决策和民主只能由少数精英来做,民众不再参与
2、自由民主理论:重视个人的权力
3、协商(慎议)民主理论:西方人反思代以制度,提倡融入更多前三者都批评卢梭的直接民主
四、中国民主的条件(不都是必要条件)
★这里的民主指的是西方所指的民主,都不是直接民主 1、公民素质
西方标准:民主接受高等教育占六成以上 如果不懂的礼让、尊重,民主实现不了 2、 经济条件 3、 法律条件
如果法律不健全,民主只会增加贿选 4、 技术条件
12月4日 第十讲 自由主义
一、政治哲学通论(什么是政治哲学) ① 广义:政治哲学=政治学——没有终点,唯一答案,是开放的探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治学笔记王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