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曹植生平及其作品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之弟,生前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故称之为陈思王。他是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是当时文坛的主要领袖之一。曹植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年十余岁,诵《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曹操曾一度想立他为太子。但植行为放荡,不拘小节,每为工于心计的曹丕算计,渐渐失宠于曹操。曹操死后,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由于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终于郁闷而死,时年41岁。 曹植是建安时代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最多,形式繁富。现存诗歌90余篇,赋45篇,还有章、表、书、论、颂、碑、赞、铭等各种文体的著述。曹植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他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除了一些描写华贵生活之外,有些诗描写了当时战后的残败景象,也有些诗抒发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他在著名的《白马篇》中写道:“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为归”。后期由于理想得不到实现,内心充满悲愤和痛苦,诗歌中也流露出悲忿不满的情感。特别是《赠白马王彪》一诗以激愤的语言,控诉了曹丕对他的迫害,倾诉了极端苦闷和绝望的心情,成为文学史上一篇有名的长篇抒情诗。曹植的诗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讲究艺术形式,其作品工整对仗,辞藻华丽,钟嵘说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一生写了很多赋,其中最著名的当为《洛神赋》。这篇赋写作者经过洛水时与洛水女神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终因神人相隔,不能结合,最后怅然而别。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辞采华丽,情意缠绵,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

1

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兄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崔氏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不久,崔氏之兄崔琰又因“辞色不逊”被处死。有人说,崔琰之死与其妹的死有关。曹植的后妻谢氏,曾被封为王妃,即史书中所称的“陈妃”,她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据说,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曹植还有两个女儿,在他的著作中偶有提及,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曹值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又深受曹操的影响,因此他前期的作品多数是吐露他自己的志向与抱负的作品。如[白马篇]、[名都篇]、[鱼旦篇]等。[白马篇]塑造了“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名都篇]讽刺了耽于游乐的贵族少年,[鱼旦篇]更是把热衷个人名利的庸俗小人比喻为]鱼旦与燕雀,而他自己是鸿鹄,有着“远怀柔九州”的远大抱负。

但是,曹植当时毕竟还比较年轻,生活阅历还不很丰富,活动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对汉末军阀混战的体验还不深,因此对人民生活方面的反映在他这时的作品中很少。只有[送应氏]一诗写出了洛阳残破的景象,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但与曹操的[嵩里行]和王粲的[七哀诗]比较还差许多。

2

曹操死后,曹植进入了他后期的创作,由于生活的剧变,使他在颠沛流离中增加了生活的经验。因此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也更加成熟,产生了许多杰作。如[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 赠白马王彪]、[杂诗七首]等。尤其是[ 赠白马王彪]在写景与抒情中控诉了曹丕残酷迫害骨肉的罪行和他渴望自由与建功立业的愿望。

曹植后期的作品虽然多数还是抒写了个人的不幸,但他同时对人民的疾苦有了深入的反映。如他在[谏伐辽东表]中曾经劝解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而在[泰山梁甫行]中更直接的为民生疾苦大声呼吁道: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的诗歌主要是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作品。但他在接受这些作品的影响基础上,又有了更多的发展和创造。如他的[美女篇]就是脱胎于[陌上桑],但他更讲究刻画工致与辞藻华丽,也就是说诗歌在他的手里,已经逐步趋向华美,也更加注意辞藻、对仗和警句的安排。但这也成了郭沫若先生抨击曹植的一个罪状,说他是六朝华而不实文章的始作俑者,许多人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曹植的散文和辞赋也有非常高的成就。他的[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都很富于形象刻画,能表现他自己的性格;他在[陈审举表]中指出曹魏政权的危机不在同姓而在异姓的权臣;在[与司马仲达书]中指责了司马

3

懿拥兵自强的行为;他的杂文[籍田说]用种地作比喻,主张除去权臣。这些都说明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见地。而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 ,在这篇赋中,他基本上抛弃了汉赋那种堆砌奇字、涩字的毛病,而用华美而清新的文字抒写了人神爱慕的感情。他的另一篇名作是[鹞雀赋],通篇用鹞与雀的对话,隐射了他自己与曹丕、曹叡的关系。唐代的[燕子赋]在文字风格上和它很相象,显然是受了它的影响。

曹操即是在剧烈阶级斗争浪潮中成长起来,从残酷的斗争现实中,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利用农民革命暂时转入低潮之际,诱骗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归其笳制。终于倚靠这支革命武装,推行农业政策,逐渐统一黄河南北广阔地区。汉末凋敝的农村经济,农民在较为安宁的境遇里,从事于辛勤农业生产劳动,有了初步的恢复,这就给曹魏政权提供了丰厚的生活资源,客观上为建安文学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消灭了雄据四州的袁绍,在邺建立政治中心。长期转徙流离的知识分子,因曹操殷勤招邀,聚集邺城。曹植以贵公子之尊,和他们缔结深厚友情,如《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

暨建安初,五言胜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不求织密之巧,驱醉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由于他们在文酒之会中,相互奖籍,相互探索,又相互评论,曹植文学造诣具备了提高的条件。

陈寿指出,曹植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十万言,显然是善属文的基本因素,这与杜工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一旨趣。所以杨修曾惊叹地说:“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这就充分揭示了敏捷才华的生动形像。但必须指出,他在晚年,为了不让芜秽作品遗留给后世,曾付出巨大的椎炼推敲的辛勤劳动。即使犯了沉重的反胃病,也没有挫伤他删订别撰的顽强意志。曹植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是以优异才能及其艰辛的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产物。

曹植文学成就,固如上述,试再进行控索,则还系于他对现实生活之深刻观察和了解。比如诗篇大部分叙述他的经历和感受。由其真挚的抒吐心灵深处的情感,而又善于从人生旅程中捕捉事物的特征,极意形容,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他在长期播迁的生活体验中,穷困遭遇折磨中,不合理的现实刺激中,观察越发深邃,表达技巧从不倦的艺术实践里,更日进于精湛之境,创作态度又严肃认真,将汉代朴质的五言诗体推向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4

文学形式是适应着作品内容而产生的。有了丰富的内容,然后才可能有完美的表现形式。离开完美的表现形式,即使有丰富的内容,也不能完满地表达出来。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艺术形式才能传达给读者感官的。因之内容与形式之密切配合和浑然的统一,而后乃能产生优秀的作品。诗的表现形式,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指出:“四言正体,雅润为本,五言流调,清丽居宗。”曹植诗篇以四言表达的,如《应诏》、《责躬》、《元会》、《矫志》等篇,是对君上申明已意为其内容特征,因此要求体制平正,词义典雅,气息雍和渊懿,而蓄其《雅》《颂》的情韵。至于抒写感情,刻画风物,采用五言,才能达致“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境界。曹植因注意于形式之精确运用,使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取得积极的艺术效果。宋代诗人颜延之在他撰述的《庭诰》里,作了如此的评价,他说:“五言流靡,则刘桢,张华,四言侧密,则张衡,王粲,若夫陈思王可谓兼矣!”③似非过情之誉吧!

诗人虽具丰沛的感情,恰当的艺术形式,但如果蔑视言语在诗歌里所起的巨大作用,而要求作品蕴蓄感染力量,是难以设想的。须知语言是增强作品艺术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作者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完全不能忽视其作用。诗歌既受严密格式之制约,故必须以最洗练,最精彩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诗人选词用字,自有一定的整练阶段,章无虚语,句无冗词,叙事抒情都取得凝练和概括,表现优美的意境。曹植语言选择费过一番探索的功夫,创造了真挚动人的诗篇,如“飞观百余尺, 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 朝夕见平原。 ”[《杂诗之一》]豪放雄浑的语言,反映着宏阔的意境,悲壮的情怀。

“??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间,猛气纵横浮??”[鰕鱼旦篇]这是豪迈激昂的心声,表现着一切的凌厉气概。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闺情》]恻怆凄婉的细语,倾吐着内心的哀怨。曹植语言由其遣词精切,语贵创造,而又俱从生活中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以锐敏深刻的观察力,猎取生活事物的形象。有如苏轼所说“作诗火急追亡述,清景一尖后难摹。”④曹植从储备的语言宝库里,选择唯一的词汇,力争把事物的形色,意趣最完整,最贴切地体现。如: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公宴诗》]绮丽的语言,绘出西围绚烂的秋色。而“被”字与“冒”字把茂密的物象形容极致。对偶精工,置于唐人律体,也并不逊色。

“员阙出浮云,承露概太清”[《赠丁仪王粲》]这展示帝京景物壮丽的特色,而“出”、“概”二字形象地凸现器物凌云的伟观。

因此,若果只赞誉曹植“词采华茂”,而忽视其遣词精确的特质,则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只,可能不够全面吧!

诗歌语言,必须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咏之适口,听之忘倦,长歌恬呤,从抑扬顿挫的和谐音节里,领受诗篇孕蓄的情感。所以,诗歌皆适韵律,成为我国诗人劳精殚思毕生追求的目的,XX孜孜,务穷必蕴,不惜精力和时日。杜工部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呤”,又自诩“晚节渐于诗律细”,⑤可见诗人于此是如何寄思了。

验声之术,在汉魏以前,审声定韵,全凭耳治。而无准则作依据。要求诗歌必具“清浊齐均,既亮且和”的美感,是不容易达到的。若果轻视而不讲求,必然会使喉舌蹇凝而唇舌告劳。曹植取得精邃的音乐素养,⑥接受民歌的韵律,又可能受印度文学之影响,鸠摩罗什论印度文学时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倡颂,皆其式也。”⑦而僧徒相传,曹植曾仿制梵呗:“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巅岫有诵经声,清犹深亮,远谷流响,俨然有灵气,不觉敛袊祗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此造也。”⑧释慧皎《高僧传。十三经师论》也说:“梵呗之起,肇自陈思。”暂且不论僧徒纪录是否真确,但可以肯定曹植为了增进诗歌语言的谐和美,确曾吸取众长,丰富诗篇的韵律,如他写:“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杂诗》]“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赠白马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曹植生平及其作品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曹植生平及其作品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63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