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 茄
1、立枯病
(1)症状 苗期病害,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生。受害幼苗的茎基本出现长圆形 或椭圆形病斑,明显凹陷。地上部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斑横向扩展绕茎一周后 ,病部出现缢缩。根部逐渐干枯,直至枯死,但幼苗往往不倒伏。病斑椭圆形,具 同心轮纹或珠网状霉,呈淡褐色。
(2)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以菌丝体、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 中可存活2~3年。苗床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容易发病。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 通风不良、幼苗徒长、床土忽干忽湿易诱发本病。 (3)防治方法
①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应是非茄科作物,施用有机质肥料 要充分腐熟。尽量采用新苗床,播种要均匀,不宜过密,播种后盖土不要太厚,以 利出苗。
②加强苗床管理,切实做好苗床保温,防止冷风或低温侵袭,避免幼苗受冻。白天 在幼苗不受冻的前提下,尽量通风换气,促使幼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苗床洒 水时切忌过多,避免苗床湿度过大。
③床土消毒 因病苗是由土壤传染,所以,要进行土壤消毒,可采用甲醛、五氯硝 基苯、代森锌等药剂。
④药剂防治 每平方米选用40%五氯硝基苯9~10克,加细土4.0~4.5千克拌匀, 播前一次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上撒在畦面上,把催好芽的种子播上, 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上面,即将种子夹在药土之间,得到90%以上的防病效 果,药效达月余。也采用五氯硝基苯、克菌丹或代森锌平均每平方米3克加水1.5 千克,喷洒床土,可起到防病和控制蔓延的作用。幼苗出土后发病,可喷施58%瑞 毒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 苯500倍悬浮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隔 7~ 10天喷1次,视病情 再喷1~2次。
2.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番茄全年都有发生,以春 番茄发生较普遍。发病严重时减产在30%以上。
(1)症状 早疫病危害叶、茎和果实,以叶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受害。叶片被害,初 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褐色,具 有同心轮纹,病健交界处有黄色或黄绿色晕圈。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 大斑。茎叶分枝处发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稍凹陷,具同心纹或晕圈,植株 易从病部折断。果实受害,多在果蒂附近开始,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 斑凹陷,有同心纹,生有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幼苗期茎基部得病, 病斑常包围整个幼茎,幼苗枯倒。
(2)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或在种子 上越冬,本病通过气流、雨水传播。高温高湿有利发病,气温15℃、空气相对湿度 80%以上开始发病,气温在20~25℃、连续阴雨时病势加重。保护地栽培时如浇水
过多、通风不良,病害严重;露地番茄在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植株生长差 的地块,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如双抗2号、毛粉802、浙杂7号等,并进行种子消毒。 ②加强田间管理 种植地要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合理密 植,注意通风降湿,及时打枝、打权和摘除老、病叶,清除病果及病残株。浇水宜 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
③药剂防治 以防为主,从苗期开始,每隔7~10天喷药1次,带药定植。可选用下 列药物之一进行喷施: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剂 4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 或1:1:150~200倍波尔多液。保护地番茄,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用药 250克,由里向外,逐次点燃烟剂,密闭大棚和温室,熏烟2~3小时即可,发病严 重植株还可用60倍硫酸铜涂病叶、病茎。
3.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对番茄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为害极大。 (1)症状 番茄茎、叶和果实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更为严重。幼苗期发 病,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并向叶柄和茎部扩展,叶腋处病斑黑褐色,使幼 苗萎蔫倒伏。潮湿时,病部边缘着生白色霉层。成株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从叶尖 、叶缘尖开始。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渐为暗褐色,病健交界处不明显,无轮纹 。潮湿时,叶背面沿病斑外缘产生白色霉状物。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 ,后呈黑褐色,稍凹陷,植株萎蔫或由病部折断;果实受害,多在青果时果面形成 油渍状暗绿色至棕褐色病斑,病部呈不规则云纹状扩展。病果质地硬,潮湿时病斑 长有少量白霉。
(2)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和温室番茄植株上越冬 ,或以厚垣孢子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降雨的早 晚和雨量的大小及持续时间的长短都影响病害发生的程度。在前茬是茄科作物,低 洼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氮肥过多,植株徒长,保护地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发 病严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如中蔬4号、中杂4号、强丰、佳粉10号等。
②加强田间管理 实行和非茄科作物轮作。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番茄 。合理密植,控制浇水,采用地膜覆盖,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打枝打权搭架 以改善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护地生产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植株叶面结露, 尽量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
③药剂防治 田间一旦发生病害,应立即喷药防治,采用的药剂有 65%代森锌可湿 性粉剂 5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 500倍液、或 40%乙磷铝可湿性粉 剂200倍液、或 40%疫霉灵 200倍液、或 64%杀毒矾 400倍液。或95%硫酸铜10 00倍液,以及1:1:160~200倍波尔多液等,每5~7天喷一次,共喷3~5次,上述 药物应尽可能交替使用,喷洒波尔多液时应随配随用,不可贮存待用。喷药前应摘
除病叶,拔除中心病株。
4.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也较难防治。秋季栽培比较严重,春 季栽培相对较轻。常见的有花叶、蕨叶和条斑三种类型,发病率以花叶型最高,蕨 叶型次之,条斑型最少,而为害程度以条斑型最严重,花叶型较轻,蕨叶型居中。 (1)症状
①花叶型 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略有 皱缩,叶脉透明,顶叶生长缓慢,病株较健株稍矮,常引起落花落果或果小质劣, 有时果实呈花脸状。
②蕨叶型 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矮化,顶芽幼叶细长变成线状,叶肉退化,叶片叶 脉紫色,微现花斑。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呈筒状,花冠加长增大,形成巨花,开花 后很少结果。病果畸形,果心呈褐色。
③条斑型 茎、叶和果实均可发生,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呈茶褐 色斑点或云纹斑;茎上形成暗绿至黑褐色条纹,病部下陷坏死,逐渐蔓延扩大,使 病株枯死。病果呈不规则的褐色油渍病斑。并随果实的发育而病斑逐渐凹陷或畸形 ,但病斑较小,变色部位只限于表层组织,不深入内部。
(2)发病条件 花叶型病毒病由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所致,厥叶型病毒病由 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引起,而条斑型病毒病则是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 病毒及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所造成。烟草花叶病毒多在土壤里或多年生宿根杂草上越 冬,种子也潜伏病毒,蚜虫迁飞通过汁液接触传染。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 根杂草上越冬,也通过蚜虫传染。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田间管理如 分苗、定植、整枝、打杈、摘心、绑蔓等操作不当,均能导致病毒传染。另外,氮 肥施用过多、植株组织生长柔嫩、土壤瘠薄、板结粘重、排水不良均会加重病害。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各地已选育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优良品种有中蔬4号、中蔬5号 、中杂4号、佳粉10号、佳粉15、双抗1号、强丰、毛粉802、红玫12、浙杂7号等; 耐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有中蔬5号、中蔬6号、中杂6号、中杂8号、佳粉15、双抗 2号、红玫12.浙杂7号等。
②种子消毒 播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40~50分 钟,捞出后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也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30分钟,上 述方法可消灭种带烟草花叶病毒。
③实行轮作,种植地块至少实行两年的轮作,并结合深翻使带毒植株残体腐烂。施 用适量石灰使土壤中植株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
④加强田间管理,重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早定植,加强结果期的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本身的抗性,保持田园、架材、农具及农事操作者的清洁卫生 ,并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
⑤早期防蚜,特别是高温干旱年份要及时喷药治蚜,预防病毒传染,可采用 20% 菊·马乳油 2000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3500倍液。
⑥弱毒疫苗接种 将弱病毒疫苗N14和S5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稀释10 0倍,加少量稀钢砂,用每平方米2~ 3千克压力的喷枪喷雾。
(7)药剂预防 采用抗毒剂一号水剂(北京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制)200~300倍液, 从苗期开始隔7~10天喷1次,连喷4~5次;植病灵乳剂800~ 1200倍液,定植前
7天喷 1次,定植后每隔 7~10天喷 1次,连喷2~3次;细胞分裂素 100倍液浸种 ,在番茄二叶一心时用 600倍液喷施,以后隔 10天喷 1次,连喷6~7次。NS83耐 病毒诱导剂(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系研制)100倍液在定植前3天和定植后12天各喷1 次。
(8)药剂抗毒 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 1.5%植病灵乳剂 1000倍液、或20%病毒 A(齐齐哈尔北方化工研究所研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此 外,喷施浓度为每千克20毫克的萘乙酸溶液或每千克50~100毫克的增产灵溶液及 1%过磷酸钙。1%硝酸钾做根外追肥,均可提高植株耐病性。
5.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是温室塑料棚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发展快,常在短期内严 重为害,造成很大损失。
(1)症状 叶霉病侵害叶片、叶柄、茎和果实,但以叶片为主。叶片发病自下向上 发展,以中部叶片最易感病。叶片受害,先从叶面出现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清晰 ,叶背面着生灰白色斑点,其褪绿部分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并逐渐呈 黄褐色或褐色。叶背面病斑上生成黄色至黄褐色绒状霉层,霉层中央较密,边缘较 稀。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干枯卷曲。果实发病常在果蒂部发生近圆形硬化凹 陷的黑色硬质病斑。
(2)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病菌以菌丝块、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的组织 内或种子上越冬。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病菌在4~32℃均可发病,而以20~23 ℃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适宜病害流行。保护地番茄生产遇上连续阴 雨,加之通风不及时、棚室温湿度高,病害发生严重。植株种植过密、植株徒长、 管理粗放均可加重病害。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如佳粉15、双抗1号、双抗2号、中蔬4号、中杂8号、中杂9号等。 ②加强田间管理 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通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湿度。
③熏烟消毒 定植前对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用硫磺烟熏处理,每 55立方米空间用硫 磺粉130克、锯末 250克混合拌匀后分放几处,点燃后密闭烟熏数小时。或在植株 生长期间用 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用量250克。
④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农抗\-1 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以及 1:1: 200~ 250倍波尔多 液等。每隔5~7天喷1次,连续3~4次。
6.灰霉病 灰霉病在番茄保护地生产中发生严重,主要侵染部位是果实,特别是未 熟的青果被害严重,大大影响产量。
(1)症状 灰霉病侵染幼苗时,叶片和叶柄产生水浸状腐烂后干枯,表面生灰霉, 严重时扩展到幼茎,产生灰黑病斑,引起幼茎腐烂发霉,幼苗常自病部折断而死。 成株被侵害时,叶片由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字形向内发展,最初为水浸状, 浅褐色,且边缘不规则,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上着生少量灰霉,最后叶片枯死 。果实被害时先侵染残留的花或花托,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变为灰白 色且软腐,以后在果面、花萼及果柄上出现大量的土灰色霉层,果实失水僵化。 (2)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子孢子随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
越冬,通过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高湿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发病适 温20~23℃,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2℃。一般在12月至翌年5月,保护地环境气 温 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在 90%以上易发病。花期是侵染高峰,尤其在果实膨 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春季保护地内植株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 ,湿度大,再加上连续阴雨,常引起灰霉病的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地应加强通风透光,上午尽量保持棚室内的较高温度,下午 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增大放风量,以降低夜间棚室内湿度。
②发病初期要控制浇水,严防过量,浇水应在上午进行,最好采用滴灌,不能进行 漫灌。
③发病后应及时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 ④药剂防治
沾花加药防治:采用2%的速克灵或扑海因,即1000毫升(1千克)的植物生长调节 剂(2,4-D或防落素)药液加2克速克灵或扑海因,通过沾花或涂抹,使花朵着药 。也可采用保果灵可湿性粉剂,每千克热水加入药剂2克,充分冷却后即可沾花。 粉尘防治:采用10%灭霉灵粉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制),在2,4~D或 防落素第一次沾花7天后即喷粉尘,每亩每次1千克,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效 果良好。
烟熏防治:采用10%速克灵烟熏,每亩每次250克,傍晚进行,每棚分4个点,用暗 火点燃,冒烟后闭棚,隔6~7天熏1次,连续3~4次。
喷药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或50%多南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浓度 100单位的农抗BO-10,每隔5~7天喷1次,连续3~5次。由于灰霉病容易产生抗 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并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7.斑枯病 番茄斑枯病又名鱼目斑病、白星病和斑点病,在番茄各生育期都有发生 ,在结果期间严重发病时会造成早期落叶,对产量影响很大。
(1)症状 斑枯病为害番茄的叶片、茎和花萼,在开花结果期的叶片上发生最多, 果柄和果实很少受害。一般下部老叶最先发病,然后逐步蔓延到上部叶片。发病初 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小圆斑,不久叶片两面都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 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其中密生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叶片逐渐枯黄,植株早衰 ,造成早期落叶。茎部病斑椭圆形、褐色
(2)发病条件 病原菌是真菌,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多年生茄科杂 草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通过雨水、风力、田间操作传播。在温暖潮湿和阳光不足 的阴天,斑枯病容易发生。当气温在15℃以上,特别是在20~25℃之间,遇阴雨天 气,同时土壤缺肥、植株生长衰弱,病害可迅速流行。斑枯病常在初夏发生,在春 番茄采收的中后期蔓延很快。 (3)防治方法
①实行倒茬轮作 重病地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最好与豆科或禾本科作 物轮作。
②种子处理 采用55℃温水浸种或药剂处理,然后催芽播种。
③清洁田园 番茄采收后,要清除田间病株残余物和路边杂草,集中沤肥,经高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番 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