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本科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
两门形态学科,二者即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组织学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组织、器官和系统两大部分,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胚胎学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机理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与先天性畸形等。本课程理论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正常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掌握或熟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主要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功能;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的发育、发生过程与常见畸形的发生原因。为学习后续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重点内容划实线,熟悉内容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16学时;理论/实验为1:0.46。 四 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6版,2004年。
Ⅱ 正文 第1章 绪 论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了解组织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组织学的研究内容;掌握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二)熟悉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技术
(三)了解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 教学内容
1
(一)组织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二)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第2章 上皮组织
一 教学目的
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学习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意义 (二)熟悉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超微结构特点、分布、功能 (三)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三 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的概念与功能。
(二)被覆上皮:一般特点和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光镜结构,分布和功能。
(三)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侧面各种连接结构,特点、分布、功能意义。基底面的基膜光镜结构结构及其成分与功能;质膜内褶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
(四)腺上皮:腺上皮、腺细胞和腺的概念。
第3章 结缔组织
一 教学目的
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
的教学手段,在了解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主要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三)熟悉纤维与基质的形成
三 教学内容
(一)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
(二)固有结缔组织:
1 固有结缔组织的特征与分类。 2 疏松结缔组织 :
(1)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结构、功能。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与功能。浆细胞光镜结构特点及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基质的组成,分子筛的概念及功能,组织液的形成与功能。
第4章 血液
一 教学目的
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正常成人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正常值;血细胞发生的基本规律和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特性。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血液红细胞、白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所含正常值 (二)熟悉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功能及正常值 (三)了解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三 教学内容
(一)血液
1 组成:血浆与血细胞。
2 红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寿命。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正常值、功能意义。
3 白细胞: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及功能,正常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数量,百分率。 4 血小板:光镜结构、功能、正常值。
(二)造血干细胞的定义、特征。多能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
第5章 软骨与骨
一 教学目的
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
的教学手段,通过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骨组织的结构;骨的形成过程及骨的改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
二 教学要求
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其发生方式
三 教学内容
(一)骨组织:骨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骨基质、骨板的结构。骨祖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布,光镜结构特点、功能。成骨细胞的来源,光电结构及功能。
(二)长骨的结构:骨松质与骨密质的结构,内、外环骨板,间骨板与骨单位。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三)骨发生方式:
1 膜内成骨。 2 软骨内成骨。
第6章 肌 组 织
一 教学目的
本次理论课程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通过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与功能; 骨骼肌超微结构和心肌的超微结构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
(二)熟悉骨骼肌超微结构和心肌的超微结构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肌组织的特点、分类、分布及收缩特点。
(二)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明带与暗带、肌节);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浆网,三联体。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和机理。 (三)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与超微结构特点,与骨骼肌的主要不同点。 (四)平滑肌:光镜结构特点。
第7章 神经组织
一 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神经元的形态、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功能;神经纤维的结构、类型与功能;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二)掌握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三)熟悉神经纤维的结构、类型与功能 (四)掌握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五)了解神经末梢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结构及功能。神经细胞的分类。 (三)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突触的定义、作用、分类。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 (四)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膜和髓鞘的形成。 (五)神经末梢:分类、分布、结构、功能。
(六)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分布、形态结构特点、功能。 (七)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第10章 循环系统
一 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讲解心壁的结构及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大、中、小动脉的管壁结构和功能;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其分类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心壁的结构及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掌握大、中动脉的管壁结构和功能 (三)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其分类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二)心脏:心壁的三层组织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 (三)动脉:循环系统管壁结构的共同点;大、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和功能。
(四)毛细血管的分布及一般结构特点。电镜下结构、分类与功能: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11章 皮肤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影像)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