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itage.cn
学术期刊投稿案例分享2
案例1如何处理相互矛盾的审稿意见
作者收到了期刊发来的审稿意见。共有两位审稿人,但审稿意见完全互相冲突。通常出现相左的审稿意见时,编辑会给出建议,表示哪个意见比较重要。但这次编辑对审稿意见没有提供任何建议。作者担心如果采用了某一个审稿意见会得罪另一位审稿人,她不知道到底是该采用某个意见,还是保持中立立场,而编辑只给了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时间让作者修改稿件和回复审稿意见。作者对于这个情况感到不知所措,于是向我们寻求帮助。 采取措施
我们分析了形势,找出作者面临的问题有:
1. 返修期限太过紧张
2. 审稿人撰写的意见中使用了艰涩的词汇,导致身为非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理解困难 3. 有些意见互相冲突,作者无法在不违反其他意见的情况下采用任何其中一个意见
我们决定逐一击破。首先,我们要求作者写给编辑,申请延长修稿时间。编辑在几天内回复了作者,同意延长一个月的时间。
在争取到更多时间后,我们首先为作者简化了审稿意见,用她可以轻易理解的词汇来表达审稿人的想法。我们也将完全矛盾的意见与那些有些微差异的意见抽出来,让作者先处理意见较相近的评论。
完成这些之后,总共超过 30 个审稿意见剩下 7 个,这些意见都是互相冲突的。我们向作者说明解释,她必须决定她想要遵循哪个意见,仔细地使用批判性思考判断审稿意见,然后作出合理地决定哪个意见更加合适。如果她选择第一位审稿人的意见,她应该解释为什么不接受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
在处理完审稿意见后,我们帮助作者撰写返修的 cover letter 给期刊,里面清楚提到,由于审稿意见互相冲突,作者必须对这些意见作出选择,仅遵循其中一位审稿人的意见。 总结
回复审稿意见本不是件简单事,出现相左的审稿意见时更是如此。其实审稿意见互相矛盾很常见,但如果编辑没有提供明确的建议要遵循哪个意见时,作者很难决定该怎么做才对,因为他们不希望因此得罪任何一位审稿人。
以下是遇到审稿意见相左时的处理方式: ? ? ? ? ? ? ? ?
不要试图排解矛盾的意见或是采取中立立场,这对你的论文没有好处 单独处理每一个意见,对你希望遵循的意见做出抉择 选择最能反映出你想表达的想法的意见 清楚客观有条理的叙述你的决定 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我防卫
如果你决定不采用某位审稿人的意见,要给出详细合理的解释。每一个不采用的意见都要这么做
在返修的 cover letter 中,要向编辑解释说你不得不在相左的意见中做出选择,提供你做出这些决定的理由 如果你对某些意见有问题,可以请编辑说明
www.editage.cn
案例2 从掠夺性期刊的陷阱中逃出
一位作者收到期刊的邮件,邀请他投稿,保证会在一个月内发表论文,作者对快速发表感到很心动。他去看了期刊网站,发现期刊的影响因子(IF)很高,于是决定要投稿。在投稿两个礼拜后,作者就收到了期刊发来的论文接受通知。但是并没有任何审稿意见,期刊对于作者的询问避重就轻,仅表示之后才会把审稿意见发给作者。很快地作者收到了 page proofs 以及一张高额的版面费发票。由于期刊的网站上并没有提到任何费用,中间的邮件交流也从来没有提到,作者对这个金额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向意得辑专家视点寻求建议。 补救措施
我们发现期刊的行为很可疑,于是检查了期刊网站。虽然网站主页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没有任何编辑部或是审稿发表流程的信息。此外,在线能查到的论文看起来质量都不怎么样,然后我们发现期刊被列在 Jeffrey Beall 的掠夺性期刊名单中,于是我们建议作者立即撤销投稿。
当作者向期刊提出撤稿申请,却被期刊拒绝了,期刊表示不接受论文在同行评审后撤稿。经我们的协助,作者告诉期刊他没有收到任何审稿意见,在进一步要求期刊提供审稿意见后,期刊终于投降同意撤稿。作者的论文终于重获自由,能够再投稿到别的期刊。我们告诉作者以后要更小心,在投稿前谨慎检查期刊的可信度和声誉。 总结
掠夺性期刊会从网络上取得研究人员的邮件地址,发送邀稿通知给他们,除非作者能辨识这类邀请的真伪,最好一律忽略。掠夺性期刊抓住作者有极大发表压力的这个弱点,使用保证快速发表来引诱作者投稿。这类的期刊通常没有质量控管机制或是同行评审程序,反而有许多骗人的手法。在这类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有可能会伤害科研人员的研究生涯,这透露出作者不了解自己领域内的期刊,甚至显示作者使用这些快速简单的方式发表,没有付出心血发表高质量期刊。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图书馆员 Jeffrey Beall 就自创了一个“可疑的潜在掠夺性”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清单,放在他的博客“Scholarly Open Access”上。Beall 同时也提供了检测掠夺性 OA 出版商的清单,虽然这不是完整的权威资源,还是很好的检查资源。
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也有一份学术出版透明度与最佳实践原则(Principles of Transparency and Best Practice in Scholarly Publishing)文件,帮助作者在投稿前检查期刊的可信度。
下面是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要检查的期刊项目: ? ? ? ? ? ?
期刊网站上应该要有出版商的完整联系信息及地址
期刊的编辑部成员应该有知名专家并列出成员所属单位信息 期刊应该要清楚列出费用信息
期刊在网站上必须详述同行评审程序
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质量应该要有一定的水平
期刊应该要被收录在知名数据库,像是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www.doaj.org) 你是否遇过掠夺性期刊?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遇到了掠夺性期刊吗?欢迎到意得辑专家视点向 Eddy 博士提问,助你远离掠夺性期刊陷阱。
www.editage.cn
案例3致谢章节该放谁的名字?
一个科研作者联系意得辑 SCI 发表支持服务人员,咨询他一篇已发表论文的问题。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由于他与导师在研究该如何发展上产生意见分歧,他换了学校。不过由于他的导师在初步研究中提供过引导,于是作者将这位导师的名字放入论文致谢章节:I thank Dr. XXX for his valuable inputs on my study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research。
可是,在论文发表几周后,发表该文章的期刊收到了这位导师的信,他在信中表示自己不想与这篇文章有任何关联,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会被放在致谢章节,他还指出致谢原因与事实不符,因为他想法和指导并没有应用在论文中,希望能够立即移除他的名字。
期刊随后发邮件请作者解释,要求他尽快解决争议。作者非常担心,询问我们该如何处理。 补救措施
在追问作者时,我们发现作者在致谢章节感谢这位导师的原因有二:
1. 他当初因为意见分歧离开了当时的大学,他认为感谢这位导师可能是解决这个争执的好方法。 2. 这位导师是领域里的知名人士,作者认为能与他产生关联对自己的论文是有好处的。
我们向作者解释,只有对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应该放进致谢中。以他的情况来说,第一个纯粹是私人原因,不能当作将这位导师放进致谢的原因。而第二个原因是违反发表道德的,作者试图通过在他的论文中加入名人的名字让读者产生偏见。
我们也解释了在将任何人的名字放入致谢章节之前,应该取得对方的许可。也就是说,如果作者在论文发表前征询导师的意见,导师可能会拒绝,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会发生。
作为补救措施,我们帮忙撰写了道歉信函给导师,会在发表论文发出更正声明,说明他的名字出现在致谢是个错误,在声明发布同时立即生效,他的名字会从之后刊物中删除。在导师回复同意这个安排后,我们帮助作者撰写声明,说明错误及校正,然后发给期刊。 总结
虽然致谢章节是要公开感谢他人对研究做出的贡献、帮忙或支持,要将别人的名字纳入致谢章节还是有一定的原则管辖: ? ? ?
只有对研究有帮助、支持或贡献的人才能包括在内。基于私人原因在致谢章节加入他人的名字是不道德的(例如,安抚别人,或用名人的名字来为论文加值)。
此外,致谢理由应该是真实正确且不误导他人的。如果他们的贡献程度或性质无法清楚定义,最好使用通用语言,如 for their support、for their guidance 等。
最后,在致谢部分加入他人的名字之前,应该取得对方的许可。
许多期刊,尤其是大多数美国的期刊,在投稿须知的页面上都清楚地提到了这一点,例如,美国医学协会期刊(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的投稿须知上就说:作者必须取得致谢人书面许可方能将对方的名字列入致谢章节,通讯作者有责任确认取得许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际学术期刊投稿案例分享(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