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全球营销等都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目标,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各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本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在国际范围内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问题,推动世界物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方面,要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及时研究和制定物流相关标准,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引导和规范国内物流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7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切断了物流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利于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的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不利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所以,必须加大流通体制改革。
3.7.1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目前,我国陆路、水路、航空、邮政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应当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打破运输部门的横向割据和部门利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调整基础设施,整合运输资源。
3.7.2加快推进陆路、水路、航空、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要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竞争格局,提高其市场竞争意识。
3.7.3推进仓储管理体制改革,要弱化仓储部门管理,打破条块分割,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8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是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要加强国际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和信息采集自动化。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 3.9 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
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应当指出,由于物流具有跨功能边界、跨企业边界、跨行业边界、跨区域边界的特点,决定了物流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之,物流标准化是一种理想的产业状态,它的建成需要所有物流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标准化:为中国物流保驾护航》 2003年9月 北方交通大学物流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铎
[2] 《物流实物》 霍红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版
[3]《物流管理概论》 (美)沃特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何明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5]《国际货物运输与物流标准化的衔接》,罗明亮《航运交易公报》2003年第8期
[6] 《物流领域技术标准化》, (德)伊安·贝克尔兹,《船务公报》, 2005年第1期
[7] 《贸易与全面供应链管理》, (美)哈迪·维斯布鲁恩,《船务公报》,2005年第2期
[8] 《工作效率与竞争优势》, (意)海洋航空论坛,《船务公报》, 2005年第4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问题的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