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迤北迁锦衣卫袁氏 袁文献 整理
袁 泽
袁泽,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
一辈:哈海赤。
二辈:袁泰。
三辈:袁名。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六月,袁名,山后人,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指挥同知袁泰嫡长男。
四辈:袁镇。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二月,山后人,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指挥同知袁名嫡长男,伊祖泰原袭署副千户乞升实授是州功升正千户威宁海子功升指挥佥事大同功升前职??
五辈:袁泽。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十二月,袁泽年三十八岁,迤北人,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署指挥同知袁镇次男,伊父原袭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犯奸革职为民,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故。长兄袁滋、次兄袁润俱先故无嗣,□□□□袭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
六辈:袁友松。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四月,袁友松,年二十五岁,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袁泽亲侄,达官不比。
编注:由于《武职选簿》都是抄存或誊印的书册扫描版,有些地方不是十分清晰,以上抄录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明朝泰兴县迁通州卫袁氏
袁文献 整理
袁应科(副千户)
内黄查有:袁英,泰兴县人,五世祖(袁)张贵,元年充军,老。高祖袁兴,旧名兴受,明洪武三年三月由白沟河济南功升小旗。三十四年,夹河西水寨功升试百户。三十五年克应天府功升副千户,老。曾祖袁旺替,老。祖袁荣年幼,曾叔祖袁政四年借职,老。伯袁秀残疾,袁荣系嫡长男,双瞎无子,次伯袁如系庶长男袭,故,绝。父袁凤系亲弟优给。正德二年,大同差齐旗牌,升正千户,十六年阵亡,遇例辈正千户。英系嫡长男,嘉靖二年袭通州卫右所带俸副千户。
一辈:袁兴,已载前黄。
二辈:袁旺,旧选簿查有,永乐十一年十月,袁旺系鹰扬卫中所世袭副千户袁兴嫡长男,父老疾,世袭本卫所副千户。
三辈:袁政,旧选簿查有,宣德四年八月,袁政系鹰扬卫中所残疾世袭副千户袁旺亲弟,兄有嫡长男袁六十,年幼,本人借职,待长成还与职事。
四辈:袁荣,旧选簿查有,正统十四年四月,袁荣系鹰扬卫中所残疾世袭副千户袁旺嫡长男。
五辈:袁和,旧选簿查有,成化四年十月,袁和,泰兴县人,系鹰扬卫中所世袭副千户袁荣庶长男,嫡长男袁秀亦患疾,不堪承替,本人告替,待袁秀有男还与职事。
六辈:袁凤,旧选簿查有,成化十五年正月,袁凤,泰兴县人,系鹰扬卫中所故世袭副千户袁和庶弟,嫡兄袁秀患疾,不堪承袭,本人先因年幼优给,今出幼袭职,待兄有男,还与职事。
七辈:袁英,旧选簿查有,嘉靖二年九月,袁英,泰兴县人,系通州卫右所带俸阵亡正千户袁凤嫡长男,伊高祖兴功升副千户,曾祖旺、祖荣沿袭,伊父正德二年??,照例承袭祖职副千户。
八辈:袁相,旧选簿查有,嘉靖三十二年二月,袁相,泰兴县人,系通州卫年老副千户袁英嫡长男。
九辈:袁应科,旧选簿查有,嘉靖四十三年十二月,袁应科年九岁,泰兴县人,系通州卫右所故副千户袁相嫡长男,照副千户俸优给至嘉靖四十九年住支。
十辈:袁应科,隆庆五年二月,年十六岁,优给出幼,钦准袭职。
十一辈:袁弘濬,万历二十七年十二月,年十四岁,系通州卫左所故副千户袁应科嫡长男,全俸优给至二十八年终住支。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出幼袭职,比中三等。
附一:明代的卫所军制
明代的军制,继承发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点,建立了卫所制。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其中又有屯垦卫,驻守卫、戍军卫和护卫。全国的卫军人数多达二百余万,在明中后期都超过了二百六十万。
亲军上直二十六卫,分别是: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以上旧为上十二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以上旧为北平三护卫,洪武三十五年升),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旧为安吉卫。以上七卫,旧属北平都司,永乐四年升),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旧为神武前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以上四卫,宣德八年、以各卫养马军士,及神武前卫官军开设)。已上俱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
京卫中不属亲军,而又不隶五军都督府的有: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此三卫为军匠,隶属工部管辖)、永清左卫、永清右卫,彭城卫及长陵等15卫。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既有在京的也有在外各省的,其中左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左卫、镇南卫、骁骑右卫、龙虎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六卫。在外下辖浙江十六卫、三十八个千户所;辽东二十五卫、十八个千户所;山东十九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
右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右卫、虎贲右卫、武德卫三卫。在外下辖直隶一卫,陕西二十八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陕西十二卫、三个千户所。四川十一卫、十个千户所,二个仪卫司、一个群牧所。广西十卫、二十三个千户所、一个仪卫司。云南二十卫、二十个千户所。贵州十七卫、十二个千户所。
中军都督府在京下辖四卫,在外下辖直隶二十六卫、十六个千户所中都(凤阳)七卫、一个千户所。河南十二卫、六个千户所、七个仪卫司、四个群牧所。
前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三卫。在外下辖直隶一卫,湖广二十七卫、三十三个千户所、四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湖广七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福建十六卫、二十个千户所。江西四卫、十一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二个群牧所。广东十五卫、五十一个千户所。 后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二十卫。在外知直隶三十四卫、十二个千户所。 河北二十三卫、八个千户所。山西九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山西行都司十三卫、三个千户所。另外都司一奴儿干都司下辖三百八十四个卫所,实际皆为少数民族的土官卫,同样在云南、四川、贵州和甘肃也有为数众多的土官卫所,但并不属于明代的正规卫军。
附二:通州卫
通州卫属亲军二十六卫之一。明代的通州,西距北京四十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部起点。作为京师的水路门户和漕储重地,同时又是都城的“左辅雄藩”,通州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通州卫,是一个设立于通州的军事单位。它的衙署虽设在京城之外,却具有侍卫亲军的身份;它既要负责皇城守卫与宫廷侍卫,又要承担通州城的巡警与驻防;它的职官设置与职掌既不同于一般外卫,又与其它亲军卫有所区别。通州卫所体现出的这种双重特性,恰恰反映了明代军事制度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编注:由于《武职选簿》都是抄存或誊印的书册扫描版,不很清晰,抄录难免有误,以上仅供参考。
明朝高邮州迁燕山前卫袁氏
袁文献 整理
袁 山(副千户)
内黄查有:袁浩,高邮州人,有曾祖袁得,洪武元年选充小旗,洪武八年调燕山前卫,年老。祖袁官音保替职,仍充小旗,济南升总旗,后阵亡。父袁海,旧名丰儿保,升本所百户,老疾。(袁)浩系嫡长男,替授燕山前卫前所世袭百户。
一辈:袁得,已载前黄。
二辈:袁官音保,已载前黄。
三辈:袁海,已载前黄。
四辈:袁浩,旧选簿查有,正统八年七月,袁浩系燕山前卫前所袁海(旧名袁北斗保)嫡长男,钦与世袭。
五辈:袁刚,旧选簿查有,成化十三年十二月,袁刚,高邮州人,系燕山前卫前所世袭百户袁浩嫡长男。
六辈:袁宽,旧选簿查有,正德四年十月,袁宽,高邮州人,系燕山前卫前所带俸年老世袭百户袁刚嫡长男。
七辈:袁纪(缺)。
八辈:袁山,旧选簿查有,嘉靖三十年二月,袁山,高邮州人,系燕山前卫前所故副千户袁纪嫡长男。
九辈:袁勋,隆庆四年十月,袁勋,高邮州人,系燕山前卫前所带俸故副千户袁山嫡长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袁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