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深绿色 B.黑色 C.天蓝色
三、 多项选择题
1.分析检验方法中的理化检验法可分为____________。
A.物理法 B.化学法 C.微量法 D.生物法
2.滤纸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其划分标准为_______________。 A.滤纸厚度 B.疏密程度 C.孔径大小 3.能引起称量误差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A.环境因素变动 B.被称物性状变化 C.空气浮力的影响 D.天平和砝码影响
4.配制的试剂溶液应贴有标签,并注明试液名称、_______________等。 A.浓度 B.配制日期 C.有效期 D.配制人 5.化学试剂储藏室必须___________和通风。
A.防火防爆 B.防潮防毒 C.防降解 D.避光 6.《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要求:采样点处必须设置明显标志,标志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等。
A.点位名称 B.编号 C.排污去向 D.主要污染因子 7.实验室常用的量器类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A.试剂瓶 B.滴定管 C.量筒 D.分度吸管 8.实验室常用的容器类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A.试剂瓶 B.比色管 C.烧杯 D.分度吸管 9.对可产生____________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A.刺激性 B.惰性 C.腐蚀性 D.有毒 10.气象参数有_____________等。
A.气温 B.气压 C.风向 D.风速 E.相对湿度 11.实验室的安全包括______________等方面。
A.防火防爆 B.防毒
C.保证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安全、电气的安全 D.防止环境的污染 12.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A.直接法 B.稀释法 C.间接法
13.我国的化学试剂等级符号为:一级品____________,二级品__________,三级品________,四级品__________。
A.G.R. B.C.P. C.A.R. D.L.R. 14.比色分析的误差来源是____________。
A.方法误差 B.仪器误差 C.辨色误差
15.干燥是指去除样品、沉淀或试剂中所含水分或保护某些物质免除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过程。常用____________和吸附等方法进行干燥。
A.烘烤 B.沉淀 C. 冷炼 D.化学 16.实验室常用的电热设备有:电炉、电热套、___________等。
A.电热板 B.高温炉 C. 烘箱 D.恒温水浴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应使用能密封的硬质玻璃或塑料瓶贮存,可以长期保存在容量瓶中。
( )
2.蒸发、蒸馏或回流易燃易爆物品时,分析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应按沸点高低分别使用水浴、砂浴或油浴加热,并应注意室内通风以免蒸气浓度过高。
( )
11
3.用基准物标定法配制的标准溶液,至少平行标定三份,平行标定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取其平均值计算溶液的浓度。 ( )
4.玻璃仪器常用的干燥方法是烘干,可以用烘箱烘干的玻璃仪器包括量筒、烧杯等。 ( ) 5.体积比浓度为:由A体积的试剂与B体积的稀释剂混合而成。以A+B的形式表示。 ( )
6.方法标准是指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或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 ( )
7.凡承担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参加合格证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的分析三部分)。考核合格,取得(某项目)合格证,才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 ( )
8.凡有配套塞、盖的玻璃仪器,如称量瓶、量瓶、分液漏斗、具塞比色管、滴定管等都可以拆散使用和存放。 ( )
9.标准溶液移液操作可分几次完成,例如移取10 mL溶液样品,可选用5 mL单标线吸管,分2次移取。 ( )
10.快速吸管不得用于准确计量。对必须保留管尖自然残留液量的吸管,不得以任何方式(吹、挤)排空使用。 ( )
11.有效数字用于表示测量结果,记录和报告的测量结果只应包含有效数字,对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任意增删。 ( ) 12.下列数字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结果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
A.4.246 8—4.2 ( ) B.23.454 8—23.4 ( ) C.0.465 2—0.5 ( ) D.45.45—45.5 ( )
13.化学分析中,常以化学反应的外观变化指示物质反应的进行程度。对难以由其外观变化做出明确判断的反应,常需借助一种辅助试剂,以它在反应进行中所发生的外观变化指示反应的进行程度,这种辅助试剂就是指示剂。 ( )
14.配电盘、电气设备或电线着火,先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切断电源后才能用水扑救。 ( ) 15.用有机溶剂配制的贮备标准溶液不宜长期大量存放在冰箱中,以免相互污染或发生危险。
( )
五、问答题
1.简述监测人员技术要求。
2.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有几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是什么? 3.写出5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名称。 4.下列数据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0.008 (2)0.004 6 (3)280 000 (4)1.008 (5)5.2×103 (6)7.09 (7)0.000 9 (8)6.33×10-4 5.使用化学试剂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六、计算题
1.欲配制w(NaOH)=5%的稀NaOH溶液400g,需要用w(NaOH)=40%的浓NaOH溶液多少克?加多少克的H2O稀释而成?
2.请将下列计算结果按计算规则修约。
(1)24×1.008 1×3.52=85.155 8 ( ) (2)15.1+37.82-12.135=40.785 ( ) (3)1.212=1.464 1 ( ) (4)lg25=1.397 9 ( )
12
3.欲用c(NaOH)=0.100 0mol/L的NaOH溶液配制c(NaOH)=0.025 0mol/L的NaOH溶液500Ml,应如何配制?
(四)质量保证
一、填空题
1.实验室所测得的分析方法的检出浓度必须达到_____________该标准方法所提出的检出浓度值。 2.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休哈特(Shewhart)质量控制图是以数量统计为理论依据的图上操作方法,他将__________图形变换为____________的图形,以检验测定数据的质量。
4.常用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中,平行双样评价数据的____________;加标回收评价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就是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________为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A.平行性 B.重复性 C. 再现性
2.____________为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样品在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单个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不同条件指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员、不同设备等。
A.平行性 B.重复性 C. 再现性 3.总体均值与一已知值相等的统计检验,根据总体方差已知或未知,检验方法可分为u检验法和t检验法,其中以____________应用最为广泛。 A.u检验法 B.t检验法
4.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观测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观测值中的异常值,适用于检出___________异常值。
A.一个或多个 B.一组 C. 大于一个 5.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A.判断工作中的失误 B.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 C.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提高数据可比性
三、多项选择题
1.环境监测数据的五性是指______________。
A.代表性 B.准确性 C.精密性 D.可比性 E.完整性 F.随机性
2.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
A.平行样测定 B.加标回收分析 C.空白实验值测定 D.标准物质对比试验 E.质量控制图 F.校准曲线
3.校准曲线的斜率通常随_______________等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
A.环境温度 B.试剂批号 C.试剂的储存时间 D.标准溶液浓度
4.仪器三色管理标志中,红色代表___________,黄色代表_____________,绿色代表 _____________。 A.合格 B.准用 C.停用 5.精密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表示。
A.极差 B.相对误差
C.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D.相对标准偏差和标准偏差 6.准确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表示。
A.平均偏差 B.绝对误差 C.方差 D.相对误差 7.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应记录到小数点后第________位,用分光光度测量,记录到小数点后第__________
13
位。
A.2 B.3 C.4
8.在线性范围内,校准曲线至少有__________个浓度点,其中应包括___________点。 A.五 B.六 C.零浓度
9.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____________为合格。分光光度法截距一般应__________,否则可进一步作截距显著性统计检验。
A.≥0.999 B.≤0.005 C.≥0.99 D.≤0.5 10.监测分析中,影响空白值的因素有___________及环境条件等。 A.实验用水的质量 B.试剂的纯度 C.器皿的洁净程度 D.计量仪器的性能 11.校准曲线的主要特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A.回归方程 B.截距 C.精密度 D.斜率(灵敏度) E.线性相关系数
12.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确定考核内容。
A.表达能力 B.基本理论 C.基本技能 D.样品分析
13.过失误差是监测人员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发生不应有的错误造成的,例如___________等。 A.器皿不洁净 B.错加试剂 C.仪器出现异常而未发现 D.方法误差 E.计算误差 14.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方法误差 B.仪器误差 C.试剂误差 D.操作误差 E.环境误差 F.操作过程中的样品损失 15.减少系统误差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
A.仪器校准 B.平行双样 C.空白实验 D.标准物质对比分析 E.回收实验 16.实验室体系文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 C.技术记录 D.质量记录 E.作业指导书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密码平行质控样是在同一采样点上,同时采集双份样品,按密码方式交付实验室进行分析。
2.精密度是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的大小。
3.空白实验(空白测定)指除用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
4.校准曲线在使用中可在高浓度端任意外推。
5.一个分析方法的空白实验值之大小和它的分散程度,都直接影响着这个方法的检出限和实验的精密度。 6.《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14号)规定:持有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合格证者,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7.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加标物质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8.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等或相近,不需要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9.天平在安装、修理和移动位置后,均应进行计量性能检定。 10.空白实验值的大小只反映实验用水质量的优劣。
11.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 12.各种原始记录和测试报告,都要按国家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3.凡对检测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 14.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和质量监督员实质上是一码事,其概念、定义、职能完全相同,只是叫法不同。 15.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也可以是一件制品或图像。
14
五、回答题
1.何谓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采样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涉及哪些内容? 3.在环境监测中,标准物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4.实验室计量认证所依据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主要内容有哪些? 5.简述检出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六、计算题
1.已知其标样保证值(u)为110mg/L;某人对该标样测定5次,其结果为111 mg/L、112 mg/L、110mg/L、113mg/L、111 mg/L,试求测定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5次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各多少?
2.一组测定值为14.65mg/L,14.90 mg/L,14.90 mg/L,14.92 mg/L,14.95 mg/L,14.96 mg/L,15.00mg/L,15.00mg/L,15.01mg/L,15.02mg/L,用Dixon检验法检验最小值是否离群?(n=10,a=0.01时D0。01=0.597) 3.分析人员测定某项目的单个空白值20次,其测定值分别为0.006mg/L、0.006mg/L、 0.010mg/L、0.015mg/L、0.011mg/L、0.010mg/L、0.010mg/L、0.010mg/L、0.013mg/L、0.015mg/L、0.015mg/L、0.015mg/L、0.012mg/L、0.014mg/L、0.010mg/L、0.005mg/L、0.005mg/L、0.012mg/L、0.012mg/L、0.005mg/L,请计算出该空白质控图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上控制限、上警告限和上辅助限。
4.某一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作5次平行测定,获得数据分别为4.06,4.05,4.17,4.05,4.09,试用Grubbs法检验最大值4.17是否为离群值?(G(0.05,5)=1.672) 5.两人对样品中的A含量测定结果如下,这两名分析人的测定结果有无显著差异?(已知F0.05(f大f小)=4.95,t(0.05,9)=2.201)
甲:2.55,2.58,2.65,2.72,2.56,2.89,2.45 n=7 x=2.63 s甲=0.143 乙:2.45,2.56,2.78,2.35,2.45,2.35 n=6 x=2.49 s乙=0.162
(五)应急监测
一、多选题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依据是:______________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凡符合下列_____________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 A.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B.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C.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D.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3.突发环境事件,___________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环保部门负责。 A.环境污染事件 B.生物物种安全事件
C.辐射事件信息 D.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
4.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________________。 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 B.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C.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D.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5.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一般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
A.瞬时采样监测 B.事故现场监测 C.跟踪监测 D.连续采样监测 6.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A.分类管理 B.属地为主 C.分级响应 D.统一领导
7.由于各种化学毒物其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故发生化学事故后产生的征候各有差别,例如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基础试题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