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天气现象中,属于视程障碍现象有( D )种。 A:19 B:5 C:10 D:9
48、下列天气现象中不记起止时间的有( A )。 A :积雪 B:吹雪 C :扬沙 D:冰粒
49、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现象是( D ) A:雪暴 B:沙尘暴 C:扬雪 D:吹雪
50、烟是城市、工厂或森林火灾等排出的大量烟粒弥漫空中,远处来的烟幕呈黑、灰、褐色,日出、黄 昏时太阳呈( D )。
A:橙色 B:灰白色 C:暗红色 D:红色 51、自动站降水量的采样速率为:( A )
A、每分钟1次 B、每分钟2次 C、每分钟3次 D、每分钟4次 52、现行考核办法中,人工观测项目每错漏一项算( C ) 个错情。 A、0.2 B、0.5 C、1.0 D、0.1 53、能见度用 ( A ) 表示。
A、气象光学视程 B、有效水平能见度 C、垂直能见度 D、水平能见度
54、当自动站监控软件开始运行时,若监控软件能正确读取台站参数,则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系统”指示灯为( A )。
A:红、橙闪烁 B:绿色 C:一直为红色 D:黄色 E:黄、红闪烁 5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中规定,提前于 据文件视为无效。( C )
A:正点60秒 B:正点45秒 C:正点30秒 D:正点20秒
56、某站3日FJ.txt记录为“200501031557 113 174”,而该月Z文件中,16时的极大风速为174,其出现时间为1556,观测员编发重要天气报的大风开始时间为15时57分,则
。( A )
A:不统计错情,在值班日记中详细说明 B:不统计错情,在气簿备注中详细说明 C:统计错情,在值班日记中详细说明 D:统计错情,在气簿备注中详细说明
57、某站6时最大风速为65,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为238,出现时间为0600,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5,对应风向为240,则
。( B )
A:维持不变 B:6时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改为240 C:6时10分钟风向改为240
58、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职责流程》中规定,台站设备出现故障时应按要求填写故障现象,并应在故障维修结束后 关闭故障单。( B )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3小时内 D:6小时内
- 6 -
以上到达的相应正点数
59、A文件中封面纪要栏“台站附近道路状况”标识码是: ( C ) A:01 B:02 C:03 D:05 E:06
60、A文件中,若天气现象起止时间中间是虚线,则组间录入3个( A )。 A:空格 B: “.” C: “,” D:“;”
二、多选题(多项选择题60题,满分90分,每题1.5分,多选、少选的不得分;有次序要求的次序错了也不得分)
1、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它为( ACDE )提供重要的依据。
A、天气预报 B、气象情报 C、气候分析 D、科学研究 E、气象服务
2、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 B )和时间变化上的( E ),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非均匀性 B、不均匀性 C、不统一性 D、波动性 E、脉动性
3、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所具有的比较性是指,( E )的气象台站在( D )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台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 A )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 G )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A、地区分布特征 B、观测程序 C、统一时间 D、 同一时间 E、不同地方 F、不同 G、观测方法革新 F、观测技术
4、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 C )和( D ),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A、使用手册 B、业务规定 C、业务规则 D、技术规定 E、技术规则 5、当出现( ABDE )情况时,可根据需要启动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A.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需要 B.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需要
C.一级以上(含一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 D.二级以上(含二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 E.其他经批准需要开展的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6、地面气象观测分为( D )和( B )两种方式,其中( D )又包括( A )和( E )。 A、人工目测 B、自动观测 C、仪器观测 D、人工观测 E、人工器测 7、 在A文件规定中,下列属台站历史沿格变动的内容( ABD )。 A:观测要素的增减 B:障碍物的变化 C:观测仪器的更换 D:台站级别的改变 8、以下对观测员的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BCDEF )
- 7 -
A、应经过系统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市级或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考试。
B、应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技术,严守观测值班纪律,密切监视天气演变,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涂改、 伪造观测记录,积极、认真地按本规范的要求完成观测任务。
C、地面气象观测员负责观测仪器和场地的日常维护,时刻保持仪器和场地处于良好状态。
D、地面气象观测员在每次观测时,要及时、认真地填写地面观测簿和向微机终端输入人工观测记录,并应按规定的数据格式和编码规定按时发送气象观测数据,进行资料预审和编制报表。
E、地面气象观测员应积极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业务技术进修培训,不断掌握新的观测业务技术知识和新仪器的使用维护方法。
F、地面气象观测员应参加业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考核。
9、气象站站址的选择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同时也应考虑服务和生活的方便。 下列环境要求中正确的是( ACEF )
A、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B、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的上风方。
C、 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D、各级气象部门保护气象站的环境。
E、 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站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F、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10、漏发整份电报,或错发电报挂号、地点、区站号,每发生一次,危险报算( C )个错情,其它报算( B )个错情。
A、1个 B、2个 C、5个 D、10个 11、下列仪器中安装高度为1.5米的是( ADE )。
A、干湿球温度表 B、最高温度表 C、最低温度表 D、温度计 E、 温湿度传感器 F、湿度计 12、下列仪器中安装高度允许误差范围为±5cm是( ABC )
A、电线积冰架 B、160cm直管地温表 C、温湿度传感器 D、40cm、80cm直管地温表 E、雨量器
13、下列站址迁移及对比观测要求正确的是:( ADF )
A 、基准站、基本站和辐射站站址的迁移必须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一般站站址的迁移必须报省
- 8 -
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B、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0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
C、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1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对比观测可在迁站前进行,也可在迁站后进行。
D、对比观测项目为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无深层地温观测任务的站不需进行)。
E、对比观测的时间,基准站为1年12个月;其他气象站为1、5、7三个月,也可安排为7、10、1三个月。每天进行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四个时次,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F、 对比观测资料应统计整理成月报表,并上报存档。
14、下列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BD )
A、应具有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用于观测业务; B、准确率满足规定的要求; C、可靠性高,保证获取的观测数据可信; D、仪器结构简单、牢靠耐用,能维持正常运行; E、操作和维护方便,具有详细的技术及操作手册。 15、云的观测主要包括:( BCEF ) A、识别云状 B、判定云状 C、估计云量 D、估计云高 E、测定云高 F、选定云码 G、编报云码
16、值班室建设应符合“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气发〔2008〕201号)”的要求,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不小于( B ),国家一般气象站不少于( C ),与其它观测业务一起的综合探测值班室应不少于( A )。面积不足的可暂时维持,有条件时应予以调整。 A、40 ㎡ B、20㎡ C 、15 ㎡ D、25㎡
17、日照计或单独安装总辐射表的支架可用钢管、铸铁、亚光不锈钢管或木质制作,支架固定基座大小为( C ),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 F ),支架可浇灌在基座或用底盘通过镙钉固定在基座。
A、2cm-3cm B、20cm×20cm C、30cm×30cm D、20cm×30cm E、2cm-5cm F、3cm-5cm
18、拉线应保证风杆的牢固、垂直,一般为上、下两组,每组拉线为( A )根,上部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 E ),拉线的锚钉与风杆或风塔连线之间的夹角为( G )
A、3 B、50°~60° C、55°~60° D、4 E、55°~65° F、≧120° G、120°
- 9 -
19、下列云中,哪种云可产生雨雪旙( ADEF )
A、Cb B、Cu C、Sc cug D、As E、Ns F、Ac G、St 20、下面所列各项,属于Cs特点的是哪些( FGJ ) A、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的云幕 B、底部比较阴暗,看不到日月 C、云层较薄部分,可以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轮廓 D、常有环绕日月的虹彩,或颜色为外红内蓝的华环。
E、即使没有云缝,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 F、有时丝缕结构隐约可辨,好象乱丝一般 G、日、月透过云幕时轮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晕环
H、具有丝缕状结构,柔丝般光泽,分离散乱的云 J、冬季有时会下零星的雪 21、卷云的外形特征有( ABC )
A、钩状 B、团簇状 C、片状 D、棉絮团 E、瓦块状 F、鱼鳞片 22、可下阵性降水的云有( BCF )
A、Sc op B、Cb cap C、Sc cug D、Ac cug E、 As op F、 Cu cong
23、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的观测要素一般为(ABCDEFG )等,特殊需要时增加其它观测要素。 A、云 B、能见度 C、天气现象 D、固态降水 E、雪深 F、电线积冰 G、冻土
24、观测能见度,白天目标物的选择要按照以下要求:( BC ) A、在气象站四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选择若干能见度目标物。
B、目标物的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的。浅色、反光强的物体不适宜选为目标物。
C、目标物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若以其它物体(如山、森林等)为背景时,则要求目标物在背景的衬托下,轮廓清晰,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能远一些。
D、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近的目标物可以大一些,远的目标物则应适当小一些。目标物的大小以视角表示(视角=高度角与宽度角乘积的平方根),目标物的视角以0.5° -5.0°之间为宜。 E 、由于气象站观测的是水平能见度,因此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5°。
25、夜间能见度的观测,有条件地方,均应在各个方向选择一些固定的目标灯或专门设置的目标灯作为观测能见度的依据。下列正确的注意事项是( ACD )。
A、应选择孤立的点光源作为目标灯,不宜选择成群、成带、重叠的灯光; B、目标灯的灯光位置应固定不变;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测报理论知识考题题(一)带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