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抽风机、冷凝液收集装置、气体净化设备及填埋气利用系统。

通常填埋气收集系统有两类:竖井集气系统和水平集气系统。水平收集方式就是沿着填埋场纵向逐层横向布置水平收集管,直至两端设立的导气井将气体引出场面。此收集方式适用于小面积、窄形、平地建造的填埋场。竖向收集井结构相对简单,集气效率高,材料用量少,一次投资省,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容易实现密封。

通过比较两种集气系统,结合本次设计情况,最终选择使用竖井集气系统。标准的集气井和集气站见图5-1。

图5-1 集气井和管网示意

5.3.2 集气系统的设计

(1)集气井

竖井是采用钻井机进行分布和设置的,集气井中的导气管通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直径为75~200mm。井深约为填埋层深度的2/3,其下端可达垃圾填埋层底部渗滤液液面。集气管是安装在集气井中的一根带有活接头、长短可伸缩的管,以适应填埋层沉降的变化。导气管下部为集气段,该段带有孔眼,处于井深的1/3~3/4的范围内,管周围填有卵石。卵石以上回填黏土并压实,防止漏入空气。卵石层和黏土层之间一般浇注60~90cm的混凝土隔层。 (2)集气井的布置

集气井的布置和间距是根据集气井所能影响的半径来决定的,所谓影响半径是指集气井能够抽吸到气体的距离。一旦确定了集气管的间距以及填埋场边界缩进的距离,即可按等边三角形的布置来建井,如图6-2。

31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图5-2 竖井的集气范围及管网系统

由于每一个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周边环境以及垃圾的填埋量和填埋状况都不一样,因此,在综合利用填埋气工程的实施时,最好预先进行工程设施基本参数的试验研究,使填埋气能够充分、安全地得到利用。在缺少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影响半径可以采用45m。实际上,为了确保在井与井之间能对气体的迁移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影响半径内,井与井之间的距离应有一些重叠的部分。

5.4 填埋气体的利用

填埋气体的能源化利用最直接的体现是纯化利用,填埋气体的比例会随填埋场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为填埋场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虽然填埋场垃圾一经填埋,就会产生填埋气,直至封场后很长一段时间(10~15年),但从经济价值考虑一般从封场到稳定期这段时间的填埋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渗滤液厌氧发酵产生的,厌氧反应的严格厌氧不仅保证能得到大量的高纯度甲烷气体,而且能够保证厌氧温度,加速渗滤液的处理。

填埋气在利用或燃烧前一般需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脱水,去除气体CO2、H2S、N2和O2等操作。对填埋气的净化收集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溶剂吸收法,而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净化方法,采用甲基二醇胺(MDEA)作为吸收剂,分离填埋气中的CH4,净化后CO2的脱除率可达95%以上,CH4含量达90%以上。

填埋气的利用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粗加工后直接供给工业以及暖房或温室,用于供暖或工业生产,这种方式沼气的热效率最高;②沼气经脱水后用于燃气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③深加工处理升级,使沼气达到天然气质量。本次直接在集气井傍边设计一个热力发电装置,把填埋气体收集后通过燃烧发电利用。

32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小结

本次课设经过过了两个星期,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学习、计算、写报告、画图等以系统的过程,完成了这次课设,通过本次课设,我学会了垃圾填埋场的整个建筑,运行过程,巩固和丰富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知识。通过课程设计我更加了解垃圾处理的整体过程,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答疑等多种手段完成的这次课程设计,系统的强化了我在知识和理论的盲点与不足,提高了对设计的统筹规划、细心处理的方法实践技术。对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中的重点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会怎样去布设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总布局,然后通过计算数据,绘制出图形等这些只是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库。通过查资料,查国家标准等一些参数,一定要依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设计,掌握了垃圾卫生填埋的一些优缺点,城市垃圾的一些性质。

本次课程设计整体来说还可以,但这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以后我会更加勤奋、认真的学习,更多的问老师,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

33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蒋建国.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2] 李国建.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宁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4] 韩宝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 [5] 高艳玲.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8

[6] 宁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7] 高忠爱.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8] 沈东升.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9] 张材生.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0] 杨玉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工程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1] 孙立,张晓东等.生物质发电产业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12] 娄性义.固体废处理与利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13] 李金秀.固体废物工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4] 杨慧芬,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5] 徐慧忠.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4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致谢

本次课程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还要非常感谢陈水平老师精心的指导,能够很有耐心的给我们安排讲解、答疑、答辩等这一系列的过程,让我们受益匪浅。

同时还要感谢本组的同学配合和帮助,这也是考验我们团结的精神,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互相帮助,积极的配合也是完成本次课设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感谢给我们指导,精心教导的老师,所有一起学习,互相帮助的同学,谢谢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7)在线全文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931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