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尺寸或设置揽风绳和斜撑(抛撑)措施;
⑧ 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⑸ 模板下方应放置次楞梁与主楞梁,次楞梁与主楞梁应符合受弯杆件设计计算,支架立杆上端应采用U形托撑,托撑应在主楞的底部,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⑹ 剪刀撑的接长度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米,且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扣件距剪刀撑端部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⑺ 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① 每层连墙件应在周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小于4.5m;
②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扣节点上,当采用钢管扣件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距碗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③ 连墙件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钢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④ 当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顶部24m以下所有的连墙件必须设置水平斜杆,水平斜杆应设置在纵向横杆之下; ⑤ 连墙件严禁任意拆除。 ⑻ 斜道要求:
① 高度大于6.0米的脚手架应采用一字型斜道;高度大于6.0米的斜道,应采用八字形斜道;
② 斜道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③ 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5米,坡度宜采用1:6;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0m,坡度宜采用1: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④ 运料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1.2米,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斜道应按规范规定设置连墙件,水平斜杆、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⑤ 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条,每条厚度应为20~30mm。
⑼ 作业层应按要求设置栏杆和挡脚板,悬挂安全网;
⑽ 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塔吊等起重设备架体机
11
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⑾ 缆风绳:墩台模板和支架模板没有连墙件时,应设置缆风绳,当架体高度小于7m时应架设斜撑,当架体高度大于7m时可采用带有地锚的缆风绳,缆风绳应经计算确定(缆风绳的安全系数取3.5)缆风绳应选用钢丝绳,直径不得小于9.3mm。架体高度小于7m时,缆风绳不小于一组(4-8根),架体高度大于7米时,缆风绳不小于2组; ⑿ 脚手板的设置要求:
① 作业层的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②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长度小于2.0米时,可采用二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且将脚手板两端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的外伸长度取130~15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小于100mm; ③ 竹笆脚手板应接其主筋垂直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的间距不应小于400mm; ④ 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12m铺一层脚手板。 ⒀ 门洞设置:
① 门洞的主杆和专用横梁应经计算确定,横梁下的立杆应加密,必要时采用型钢等大型构件搭设,加密立杆与架体连接牢固; ② 通道宽度应小于或等于4.8m;
③ 通道口处采用“八”字型上升斜杆加密处理;
④ 门洞及通道顶端必须采用木板或其他硬质材料全封闭,两侧应设置安全网; ⑤ 通行机动车的洞口,必须设置防撞击设施。 D、砼浇筑
1. 砼浇注前应进行试压:
⑴ 预压采用沙袋或预制块,预压重量按施工荷载的1.2倍堆载的位置与高度按实体相似部位;
⑵ 加载方式:在对预压底模每米一个点测量原始数据,测量完毕后对支架分四次加载。
12
第一次为总荷载的30%,测量; 第二次为总荷载的70%,测量; 第三次为总荷载的90%,测量; 第四次为总荷载的110%~120%,测量。
加载预压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先低处后高处,从跨中向墩台方向分层加载。 ⑶ 预压监测:按方案要求横向每4m设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5个监测点,每4~6h观测一次预压时间不少于7天,直至最后三天的沉降值小于3mm即可卸载。 通过预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地基等非弹性变形已消除,然后按方案设置模板的预拱度。
2. 砼浇注前支架及模板工程已经通过监理部和相关部门参加检查验收,满足规范和方案的要求后方准投入使用;
3. 砼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的质量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经检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和浇筑砼;
4. 砼施工应按方案要求按照分层及对称的原则进行砼浇筑时,应有多人全过程监督。
E、支架的安全管理
1.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
2. 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英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脚手架应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 3. 脚手架的检查与维护,应符合规范要求; 4. 模板支撑浇筑砼时,应有专人全过程监督; 5. 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⑴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⑵ 连墙件。
6. 临街搭设的脚手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 7.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8. 工地临时用电和外电外路的保护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13
9. 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挡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内。 F、脚手架拆除
1. 脚手架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⑴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⑵ 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并报监理和业主审核同意后实施;
⑶ 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⑷ 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⑸ 应对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试压,确保砼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考虑拆除,有预应力时英确保预应力砂浆强度满足要求再考虑拆除;
⑹ 设立拆除禁区,无关人员不准入内,支架拆除应对称均匀有序的进行,支架卸落时,先卸翼缘部分,在从跨中向支点堆成分级卸落,拆除对应先从跨中对称向两端松一次架,以消除预应力影响,然后再从跨中向两端拆除。
2. 拆除脚手架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拆,严禁上下层同时作业; 3.连墙件和缆风绳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在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4.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主面拆除时,必须事先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增设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八、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监理工作方法
1.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规定加强事前预控的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是进行质量监控的必要手段和依据。一道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巡查、旁站
这是驻地监理人员采用的主要检查方式,在各工序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观察、监督与检查,注意并及时发现质量事故的苗头和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对潜在的质量隐患和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处理。
3.数值分析
通过测量、抽检、平行试验和见证取样等质控手段,收集质量数据进行整理,
14
并经过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4.会议约见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各种会议或约见形式,与建设各主体进行沟通,互通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处理方案和结果。
5.指令文件
通过监理工程师联系单、通知单、指令单、备忘录等书面文件,向施工单位提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其按照项目监理部的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处理。
6.比较评价
通过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工序质量评定,对工程质量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监理工作措施
1.组织措施
建立健全监理组织是实现目标控制的组织保证。根据监理任务,本监理单位将落实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监理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制订各项工作制度,规定各项目标控制的任务和管理职责以及工作程序,授予相关职权,制定工作考核标准进行工作考评,按责任制进行奖罚,保证目标控制的实现。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实现目标控制的有效手段。本监理单位将通过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措施;建立施工计划体系;合理地增加同进作业的施工面;采用高效能的施工机械,保证质量、保证目标控制的实现。
3.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实现目标控制的有力措施。由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本监理单位将通过对经济信息的收集、分析,对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及时地进行计划费用与实际开支费用的比较,建议对优质工程和按期竣工的项目进行奖励,对达不到约定质量标准和因施工单位责任而造成的工期延误进行经济处罚等经济措施,保证目标控制的实现。
4.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是实现目标控制的法律依据。施工合同、供货合同等工程建设合同是监理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监理单位将按合同要求协调工程施工进度和供货期限,检验和控制工程质量,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正确地处理索赔,追究违约责任等合同措施,保证目标控制的实现。
15
六.附 则
1.本细则由 监理有限公司驻 工程项目监理部负责解释和实施,任何单位和各人无权修改。
2.本细则未尽事宜,由项目监理部与有关单位协商后补充,但须报公司备案。
3.本细则如与上级文件或技术规范有矛盾,应按上级文件和技术规范执行。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