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组织部分三至六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到网上去浏览、搜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知识,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厚他们的国学底蕴。
6、开展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为激发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诵读经典更富吸引力。为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开展了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方寸世界蕴书情”美丽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明理,成就人生”黑板报专刊展评、“童年不同样”校园故事创作大赛、“徜徉书海,沐浴花香”手抄报展评、“书香妙笔”诗词设计大赛、“腹有诗书气自华”辩论比赛、“快乐就从书中来”课本剧自编自导比赛、“书香画韵”诗画设计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此外我们还举行了全校性的“我读书,我快乐”的大型读书系列活动。实验进行到第二阶段的后期,在以上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礼仪随我行”、高年级网上共读及开通读书博客这些富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国学诵读的乐趣,国学诵读兴趣、国学诵读热情空前高涨。
7、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学校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组竞赛,以给学生加“笑脸”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 各项表现突出的, 授予“书香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8、亲子诵读,分享诵读快乐
在经典诵读中,不仅有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还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共同领略经典的无穷魅力。我们提出“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使家长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达成目标,鼓励家长带孩子逛书店、送书给孩子、和孩子一起诵读,用“童真、童心”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通过“优秀诵读家庭”的评选来展示成果,以真正实现校家和谐的诵读环境。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两年的课题实验收获,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国学诵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学生找到了经典诵读的乐趣。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变浓了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课间休息时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编成拍手歌、谜语诗、接龙游戏等,使得经典诵读学习遍及校园。
2、学生诵读习惯已形成
实验前,学生绝大部分是被动地诵读,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诵读的良好习惯。整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诵读的面逐步扩大,诵读的量不断增加,诵读的质大幅度提高,诵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在诵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3、逐步形成了一套诵读体系
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唱,即借用韵味相同的歌曲旋律,把古诗词带入其中,让学生伴着熟悉的旋律唱着新鲜的古诗词,在轻松娱乐的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会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抄,让高年级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画,学生在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所描绘的形象通过画展示出来。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4、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两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典诵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经典诵读的感受体验丰富多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文字欣赏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了,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增强了, 在写作和交流时时不时地引用上几句经典中的句子,使得作文包括网上博文增添了不少文采。学校《启航》校刊上学生的作品让不少家长都感到惊讶。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其中2010年,我校有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小学生之友》杂志上,在参加各级作文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每年都有十多名学生参加江西省新蕾杯作文比赛、祝福祖国六十华诞征文比赛中获省级奖,六名学生参加全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中获市级奖,2010年在丰城市首届中小学生“美文共赏”朗诵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5、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两年的经典诵读,我们欣喜地看到,“爱国情”、“亲情”、“友情”、“传统美德”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每周一升旗时,我们能发现学生专注国旗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了,二是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的好学生。从前娇纵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逐渐变得懂事了,连家长们也直夸“经典诵读”读得好。三是学生的行为改变了。我们发现如今许多好的行为正逐渐替代以前不良的习惯。如以前三翻五次要求学生不许带东西进校,可每天还是有学生吃零食后留下的垃圾,而今这种现象却日渐消失,教室里整洁清新;从前老师要求同学不可在走廊、楼梯口追逐打闹,可每天都看见部分同学在走廊上你追我打,而今,每当同学们迈进校门后,教室里便传来琅琅的书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还做不到的,今后应该怎样做。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越来越好。
6、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
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在实践中认真撰写随笔,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课题组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多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其中课题组组长傅彬撰写的《例谈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博客优势,促进作文教学》分别发表在《江西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陈涛老师撰写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发表在《教师博览》杂志上。此外,课题组成员有30多人次获省、市级论文奖,陈涛、陈娇莉老师分别参加省、市级以上阅读指导课获一、二等奖。
7、校园文化特色已形成
随着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我校书香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尽显文化气息的书香走廊,一句句催人奋进、琅琅上口的名人名言,名言配画、图文并茂的校园外墙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一段段蕴含哲理、意味深长的班训感言,匠心独运的读书板报与墙壁文化,一本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校本教材和教研之窗,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立项、结项,一张张参加活动的获奖证书,一对对亲子诵读的感人画面,让走进实验小学的人,无不称叹: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灵气的校园。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看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经典诵读时间上的矛盾、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层融合、如何解决中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识字困难还是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更多国学诵读资源,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借助国学经典,提高学生双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两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课题虽结题,但我们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脚步不会停下,“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诵读国学经典(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