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煤岩动力灾害分析(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卸载曲线 2.加载曲线 φsp弹性应变能.φst塑性应变能

显然,积蓄的能量愈多而消耗的能量越少,则发生冲击矿压的可能性越大。 (3)动态破坏时间Dt——煤样在常规单轴压缩实验条件下,从极限载荷到完全破坏所经历的时间,如图1-6所示:

σcT/MS

图1-6 动态破坏时间曲线

Dt综合反映了能量变化的过程,对冲击倾向反映敏感,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指标。

表1-1 煤的冲击倾向鉴定指标

指标 动态破坏时间Dt/ms 冲击能量指数KE 弹性能量指数WET 强冲击 ≤50 ≥5.0 ≥5.0 弱冲击 50 ~500 5.0~1.5 5.0~2.0 无冲击 >500 <1.5 <2.0 实践表明:当KE、WET和Dt三个冲击倾向指标大于规定的指标值时,就会发生冲击矿压,这一理论即为冲击倾向性理论

1﹒2 小结

强度理论解释了冲击矿压的一些现象,具有简单直观和便于应用的特点,但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对冲击矿压动力学特征的描述还不够;能量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但它把岩体看成纯弹性的,不符合冲击矿压使煤岩体破坏的事实;冲击倾向性理论只考虑了岩石的性质,只能提供冲击矿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以

6

此理论来判断冲击矿压发生与否是片面的。

从三种理论解释来看,强度理论是煤岩体的破坏准则,能量理论和冲击倾向性理论看作是突然破坏准则,可将这两者视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即三个准则同时满足时,才能发生冲击矿压。

总结:目前,我国冲击矿压灾害已经波及大部分矿区,其中部分深部开采矿井的冲击矿压灾害已经达到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程度。由于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冲击矿压的研究目前尚未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的冲击矿压发生及破坏过程的理论。为此,我们既要加强对发生机理的研究和创新,还要对冲击矿压所在矿区进行地应力场、煤围岩体中原岩应力测量与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针对煤矿采场地质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和不断推进的特点,为工程现场找到简单易行的方法,把冲击矿压预测和防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 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

由于煤岩动力灾害很大程度上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要积极采取方法防治煤岩动力灾害,以减少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防治煤岩动力灾害的前提是监测和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首先就要进行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只有确定了可能发生动力灾害的区域和危险程度后才能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微震法、地音法、电磁辐射法、光纤光栅传感器传导等。 1、微震法:

微震法就是通过记录采矿震动的能量,确定分析震动的方向,对振动定位来评价和预测矿山动力现象,记录震动已发生的参数,由于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内部将产生局部的弹性,当能量积聚到一定能量值时会引起微裂隙的产生与扩展伴随着弹性波与应力波的传播,其后果就是产生声发射,相对于较大的尺度的岩体,在地质上称为微地震,并在周围岩体快速释放和传播,一般情况下,微地震信号强度很弱,需要专门的电子设备进行监测。

由于微震监测系统范围可达可小,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已成为矿山开采诱发动力灾害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在发生微震活动的矿体

7

内布设传感器,探测微震波所发射的地震波,即发生地震波的位置,活动性的强弱和频率判断潜在的矿山动力灾害活动规律,进而进行预报灾害事故。 微震监测系统组成一般包括地面监测站、井下数据交换中心和接收感器阵列三大部分,可进行全数字、多通道、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配置有可视化监测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旋转立体模型,分析系统操作方便。煤矿的监测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对于促进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加强矿山动力灾害监测和安全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2、地音法

地音法首先是在锌矿和铅矿测量地震波传播,后来在各个行业展开。地音法也即声发射法,就是以脉冲的形式记录弱的、低能量的地音现象。煤岩体失稳或应力集中导致破坏,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煤岩体破裂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所产生的声学效应。

地音法主要连续地地音监测和便携式的流动地音监测,通过记录声发射的频度等一系列参数量,找出地震活动规律,以此监测区域的煤岩体受力状态和破坏程度,评价煤岩体的稳定性,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事故。

声发射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岩石声发射技术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际的少数学科之一。在仪器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环境条件的恶劣,经常使得仪器的性能不稳定,同时,环境噪音也易使仪器对声发射信号的判别失真。在对岩体声发射信息的利用方面,还很不完善,没有利用声发射的全部信息。所以说,声发射信号波形的识别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3、电磁辐射法

电磁辐射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地球物理方法。它首先是作为地震预测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目前电磁辐射预测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发展迅速,正受到研究者和矿井现场的密切关注。较软的煤体(或含瓦斯煤体)受载变形破裂也能够产生频带较宽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强度和脉冲数与载荷和煤岩变形破裂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对电磁辐射的频谱分析表明,煤岩体变形破裂过程中的电磁辐射是频谱很宽的脉冲信号,而且电磁辐射的频谱随着载荷及变形破裂强度的增加而增高。瓦斯流动对电磁辐射有影响,瓦斯流动压力梯度越大,流速越高,电磁辐射越强。上述研究为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及预报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8

煤岩动力灾害是地应力、瓦斯压力和煤岩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一个发展过程后产生的突变行为,肯定有一个明显的前兆,那就是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处于高应力状态或瓦斯压力处于高压状态,则煤岩体电磁辐射信号较强;或者是煤岩体处于逐渐增强的变形破裂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信号逐渐增强。电磁辐射和煤岩体的应力状态有关,应力越高,煤岩体的变形破裂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就越强,电磁辐射脉冲数也越大。应力越高,冲击危险也越大。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两个参数综合反映了煤体前方应力的集中程度、瓦斯流动状态和煤岩体动力灾害的危险程度,因此可用电磁辐射监测技术进行煤岩体动力灾害的危险预测。

但电磁辐射监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煤岩体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非常微弱,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测试效果;至今还无法实现定位监测和定量预报;对电磁辐射产生的机制、传播的影响因素等至今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等。因此,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4、光纤光栅传感

光纤首先起源于通信领域,光纤光栅传感器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光纤光栅作为传感技术的一种,有其独特性的一面,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光纤传感器领域,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光纤光栅传感器其有抗电磁干扰、尺寸小、重量轻、耐温性能好,传输距离远、高灵敏度、无源器件、易形变等优点,已经成功地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作为有效的监测元件。同时光纤光栅传感器还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化学医药、树料工组件和结构中用于测定结构的完整性和内部应变状态。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直接或借助某种装置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化为光纤光栅上的应变或温度变化,从而引起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通过建立并标定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与被测量的关系,就可以由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计算出被测量的值。德国的GFZ Potsdam公司开发了一种测量围岩变形的光纤光栅传感器一FBX测量锚杆,这种新型的传感器是在一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岩石测量锚杆杆体中埋入光纤光栅,然后将测量锚杆埋设在围岩体中,用于监测隧道、硐室、或者深埋地基等工程中的岩体变形和结构变化。这种传感器很有希望用于监测复杂的地层信息场,如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位移、应变、应力、压力和温度。

9

1993年,法国的Toscano D等人首先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到煤矿开采中。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光纤传感的稳定控制系统,对地下开采和爆破过程实时监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面的安全条件。Pierre Firdinande等人在此基础上制成光纤光栅压 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煤矿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的变化。将光纤光栅应用于相似模拟实验中时,直接将裸露的光栅埋入岩层的变形区。通过对开采过程中反射波长的变化,实现了岩体内部应力、应变变化的定性检测。通过将传感器布置埋设在巷道中,采场中,监测压力变化、温度变化,通过分析整个变化过程总结变化规律,通过这些变化,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

光纤光栅受环境影响较小,应对煤矿复杂的环境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且防电磁干扰、防潮、防水、抗腐蚀性适用寿命较长,在进行长久的观测中很有经济适用性。而且光纤光栅的监测精度较高,可以记录微小的变形量,在长期的监测中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实现联网布置,通过信息量大,传输损耗较小,远距离传输无需信号放大。则可以克服以往观测技术手段的不足,且具有本质安全性,在煤矿监测中应用前景将十分广泛。

1.3 总结

通过对煤岩动力灾害发生的一般认识,重点分析了冲击矿压发生的机理,几种现行的理论假说,并分析了国内外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监测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煤岩动力灾害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采掘活动中。破坏了原岩应力平衡状态,破坏了原岩体中的能量平衡,能量在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动力灾害的发生而发生,各种灾害发生的机理最本质问题就是煤岩体中潜在的各种能量的转移。释放,例如由瓦斯蓄积而产生的瓦斯能,采动影响产生的围岩应力等,能量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发生煤岩动力灾害。

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实质是通过观测一系列的数据,记录分析数据的变化,分析煤岩的变形破坏,从而预测煤岩灾害的发生,利用各种监测技术,监测煤岩体在长时间内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分析能量的变化,从而进行灾害事故预测。

通过观测煤岩的物理性质、分析煤岩的变形特征是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基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煤岩动力灾害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煤岩动力灾害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89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