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学生姓名: 水雪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熊晚珍
2012年7 月 2 日
25
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文 献 综 述
1前 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化旅游能够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得到精神享受与物质满足,再加上从国内外文化旅游取得的成就来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被旅游者重视与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是旅游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向。十堰市毗邻鄂、豫、陕、渝,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丰富。但是其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十堰市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本论文根据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文化旅游相关理论,分析十堰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2主 体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战以后,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科技、交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的文化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根据文献分析,美国的旅游收入全球排名第一。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是文化旅游。为了增加文化旅游项目,美国的许多城市大力开拓文化旅游景点。而且美国很重视博物馆建设,在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博物馆。例如:最早的移民局所在地,现在也成立了移民博物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目前全球的文化产业每天都在创造约220亿美元产值,并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日本文化产业占其GDP的14%,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自从1998年韩国确立“文化立国”国家战略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其文化产业在销售额、资产总额、市值等项目的综合排名中位居世界第9。
王文祥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下,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以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受到众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地向文化旅游方向转型。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如:深圳的 “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据文献分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旅游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大对文化旅游的开发很有必要。
。
2 十堰市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2.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据文献分析: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其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分为五种:远古文化资源、楚文化资源、庸巴文化资源、移民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
十堰市宗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 玄武门、悬鼓观、武当南神道显圣殿等。其中以武当山的宗教文化最富盛名。
十堰市红色文化资源宝贵又丰富,主要是李先念、贺龙、王树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十堰市留下的。如:郧县烈士陵园、东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三军司令部等地。
有专家考证认为,汉水流域为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发源地。十堰市的郧西县正好背靠秦岭,居汉水之中。在郧西县天河口有牛郎庙、娘娘山、牛郎山、织女山。在郧西县天河里,还有一块酷似金
26 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簪的巨石立于河水中。自2010年,郧西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七夕文化节。十堰市的七夕文化资源给郧西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十堰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十堰市的小吃,历经几百年传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十堰市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十堰市的汽车博物馆为人们展示了东风汽车历史经典。十堰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汽车文化节更是彰显和丰富着十堰汽车文化的内涵。
董鹏飞和罗静也表明,十堰旅游资源及其丰富,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区达到38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19家,2A级旅游区13家。
2. 2旅游产品特色各异,强强联合
董鹏飞和罗静在文献中指出;目前,十堰市借助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已初步建成了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地和现代化汽车工业城三大旅游品牌。三大旅游品牌特色各异,在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形成较高的旅游合力。武当山以外柔内刚的绝奇功夫,举目无双的皇家建筑、天人合一的道教国粹闻名于世,不仅对国内香客、信仕和游客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而且对国外游客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输水工程将于2014年完成,吸引着世界的眼球,借此可以充分展示十堰的绝佳山水。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汽车文化浓郁。
据以上文献分析得出:十堰市现有的旅游产品建设为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品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利于实现十堰市旅游产品的强强联合。
2. 3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合理、需求旺盛
陈文晖认为: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与强度。董文波和秦芬也表明,近年来,十堰市对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逐渐加大,例如:十堰市组建武当功夫团走出国门对武当山旅游资源进行促销;十堰市连续三年组织人员去西安参加旅游促销活动。十堰市文化旅游的国内客源市场已经从湖北扩大到河南、陕西、重庆、北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同时也扩大到了日韩及欧美。十堰市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据市旅游局统计,2012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33.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7%和35.14%,超过省下达目标3个百分点。旅游需求旺盛。
2. 4交通条件便捷
董文波和秦芬在文献中指出,十堰市拥有发达的铁路运输条件:襄渝铁路横贯十堰市东西,每天有13对客车通过十堰市;十堰市公路也很发达:209和316国道交汇于十堰市;十堰市有便捷的水路运输:通过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到达上海;十堰市也有着便利的空运条件:十堰市毗邻老河口和襄樊两机,乘坐班机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2. 5政策有力推动
陈新剑也在文献中提出:目前,整个外部环境十分有利于十堰市文化旅游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十堰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经济政策为十堰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 十堰市文化旅游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程度低
首先,十堰市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以武当山为例,武当山是十堰市旅游资源的王牌。但目前武当山的道家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其综合开发程度、规模、影响和效益与全国同类风景区相比差距较大。对武当山的旅游活动主要是静态观光,旅游活动种类单调,文化底蕴展现不充分,没有真正发挥对十堰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
27 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其次,十堰市的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十堰市尚无一家集科研开发、指导生产加工和组合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品企业,各景区特色旅游商品缺乏。所销售的旅游商品几乎都是从河南、江浙等地购进的商品,制作粗造,品种单调且缺乏新意,影响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不利于十堰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3..2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杨芝提到:由于十堰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缺乏有效的指导管理约束手段,例如:缺少有效的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研究部门、缺少严格的监管制度、缺少统一的管理约束手段等。导致十堰市景区景点建设活动呈现自发性、无序性、粗放性状态,且旅游开发环境差。不利于吸引投资者,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3.4十堰市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具郝丹璞文献记载得出;随着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但是,十堰市却存在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的残酷现实,特别是高级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表现在十堰市旅游产业的各个领域:星级饭店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旅行社缺乏高级导游,旅游景区缺乏营销策划人才。目前,十堰市拥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三类企业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50%。在这些从业者当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20%,初级以下或者没有技术职称的人员超过90%。在全市持有国家导游资格证人员中,取得中级导游资格的只有4%左右,甚至没有高级导游和特级导游。再加上十堰市每年大中专院校培养出的全日制旅游专业学生数量不足千人,旅游人才紧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奇缺。十堰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十堰市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不利于提高当地旅游资源的竞争力。
3.5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近些年来,十堰市政府与企业越来越重视媒体宣传报道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旅游宣传涉及节庆活动报道、旅游景点介绍、旅游交通路线等方面,宣传做到了注重资讯和服务性。但是在对十堰市旅游资源的宣传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点带面,内容丰富度不高;较为单一的主题要素,缺乏大旅游概念意识;策划缺乏缜密;报道较平淡等方面。十堰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并富有特色:远古文化保留的较全、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汉江文化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多种多样??具胡忠青截止2009年,十堰市有三十八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人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等等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堰市应该着手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4十堰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对策
十堰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却未得到充分的管理、开发与保护。这样不仅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也不能对十堰市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探索十堰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为更好的实现十堰市的经济文化价值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合文献和数据分析,我认为促进十堰市文化旅游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4.1 加大旅游资源的精品开发力度
十堰市的武当山,其旅游资源独特又丰富,是十堰市旅游资源的精品。加大十堰市旅游资源精品如武当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对其的开发应该追求较高品位、较高质量、较高效益的目标。在精品开发过程中,应该将景区各景点进行包装,建立联系,把文化底蕴与自然风景结合起来。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广度,开发具有创新的旅游服务产品,比如:疗养、科学考察、健身、探险、野外生存锻炼等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强当地的旅游竞争优势。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
28 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精品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并起到对十堰市其他旅游资源开发的带动、示范作用,进而推动十堰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4.2加大开发十堰市饮食文化资源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异地美食的体验。从目前高收视率的《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就可以看出。山水风景、古建筑、异域节目等人们既可以亲身体验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杂志等媒介观看,但是异域饮食,必须要旅游者自己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因此,开发十堰的饮食文化,成为人们迫切需要且意义重大的举措。十堰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十堰的饮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各地区都有著名的小吃,如:郧西的葛根汤、荷叶面、花馍;房县的清炒小花菇、菜豆腐;竹溪的蒸盆、碗糕;郧阳的三合汤、浆粑馍、甜浆饭等;武当的冻豆腐、道家斋饭等。
特别是郧阳的三合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张三丰和张果老曾用牛肉、粉丝、鸟蛋煮成汤为修建武当山宫观的病弱民夫祛病。十堰市的这些地方小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应该对当地特有的美食做好宣传,并且加以改进以适应各地区旅游者的口味。旅游者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听关于美味的动人传说,别有一番滋味。
4.3 打造旅游产业链
在那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链一般都是较长的,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带动性也强[20]。区域旅游产业链的长短还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成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区域内的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表现的较为分散,其品牌价值就会难以得到提升[21]。要想实现打造十堰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与协同机制,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注意优化产业结构,产业间加强合作。在合作区域中形成交通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以形成高效的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与协同机制。
4.4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是保证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目前,十堰市虽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品质高,但是由于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导致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要改变十堰市旅游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的现象。首先,政府应该出台关于引进优秀旅游人才的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的到来,并刺激当地人们对旅游专业的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其次,在旅游从业人员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留住人才。再次,对于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政府应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
4.5加大宣传力度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十堰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宣传力度上存在缺陷。因此,十堰市因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多渠道、高频率、创新性、多层次、立体型、全方位地宣传。用以提高十堰市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如:网络宣传、短片宣传、通讯宣传、短片宣传等,树立十堰市旅游资源良好的的旅游形象,吸引商人投资和各地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
4.6加强游客监管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破坏动植物、古建筑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每个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也有限度,过多的游客,对旅游环境存在威胁。同时,一些旅游景点存在的安全隐患威胁着旅游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十分必要。在对景区的建设布局上,不仅要保证游客能够对重要景点得到有效的观赏,还要有有效的游客安全疏散措施和游客分流法。从而既能有效保护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又能避免突发事件对游客的伤害。同时,应该加强对游客进行多种形式的引导性的环保教育和监督措施,促使游客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在旅游的同时注意做到环境保护。
5 总 结
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理毕业论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