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页 共 I页
P3口 8位准双向I/O口线, P3.0~P3.5
图3-1 AT89S52的引脚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原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AT89S52是片内有EPROM的单片机。因此,用这种芯片构成的最小系统简单、可靠。用AT89S52单片机构成最小应用系统时,只要将单片机接上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以及扩展的简单I/O口即可,如图4-1所示。由于受集成度、片内功能的限制,最小应用系统只能用作一些小型的控制单元。其应用特点为:
有可供用户使用的较多的I/O口线。由于不需要扩展外部存储器,EA应接高电平,P0、P1、P2、P3均作为用户I/O口使用。
内部存储器容量有限。
应用系统开发具有特殊性。如AT89S52的应用软件须依靠半导体厂家用半导体掩膜技术置入,故AT89S52应用系统一般用作大批量生产的应用系统。另外,P0、P2口的应用与开发环境差别较大。
单片机最小系统由CPU主器件,,数据地址锁存器,译码器,TTL或非门,TTL与非门,3位8段共阳极数码管,三极管,开关二极管,单片机时钟晶振。
专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页 共 I页
图3-2 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3.2 -12V电源
-12V电源由555定时器生成,原理图如图3-3 所示:
图3-3 -12V电源电压原理图
专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页 共 I页
-12V电源电压仿真图如图3-4 所示:
图 3-4 -12V电源电压仿真图
3.2 信号采集电路
3.2.1 OPT101的技术性能
OPT101型传感器是美国B-B公司研制的集光敏器件(光敏二极管)与信号放大于一体的器件.采用单电源供电,压电输出。输出电压随照射到光敏器件的光强度呈线性变化。可用于医疗仪器、实验室仪表、位置与接近探测、图像分析、条线码扫描器、温室的光照度控制等。OPT101型传感器内部电路结构如图3-2所示。
OPT101型传感器的性能、特点: (1)单电源供电 +2.7V~~+36V (2)光敏二极管的尺寸:0.09*0.09in (3)片内放大器反馈电阻:Rf=1MΩ (4)光敏二极管响应:0.45A/W(650nm时) (5)响应带宽:14K Hz(Rf=1MΩ) (6)静态电流:120?mA
(7) 采用8引脚DIP,5引脚SIP,与8引脚表面贴装封装
(8)工作温度: 0~ 70℃ (9)输出电压: 0~~50mV
信号经过光电管采集后,输入电路中,电路将会将背景噪声滤除,4 5连接
专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页 共 I页
后即构成了一个基本应用网络。
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红外光的照射下能产生电能,单个二极管能产生O.4 V电压,0.5 mA电流。由此看来,所谓脉搏信号的拾取实际上是通过红外接收二极管,在有脉和无脉时暗电流的微弱变化,再经过电路的处理后而得到的。从5端口输出的信号为0mV--50mV的电压信号。由于比较电路的设计为0V—5V的方波,所以该信号不符合要求,需要经过100倍放大后才能作为输入信号。所以设计了放大电路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
图 3-5 OPT101型传感器内部电路结构
信号采集电路如图4-2所示。D1与Vb组成光电传感器。因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点脉冲信号时非常微弱的信号,而且频率很低(如脉搏50次/分钟为0.78Hz,200次/分钟为3.33Hz),并且还伴有各种噪声干扰,故该信号要经过R3、C1低通滤波,去除高频干扰。当传感器检测到较强的干扰光线时,其输出端的直流电压信号会有很大变化。
为了便于后续电路对信号的处理,其中发光二极管位传感器提供探测光源,C.R2 组成高通滤波网络,,其传输函数位
专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页 共 I页
频带截止频率为
f =1/(2πRC)
经电路处理后,信号从5号端口输出,信号为0mV—50mV的电压信号。
信号经过光电管采集后,输入电路中,电路将会将背景噪声滤除,4 5连接后即构成了一个基本应用网络。信号经处理后由3端口输出到下一级的放大电路中进行信号的整形与放大。经处理后,信号经由6号管脚输出。
图3-6 信号采集电路
3.3 信号放大线路 3. 3.1 一级放大电路
这些低成本JFET输入运算放大器整合在一个单片集成电路上,是目前国家最先进的线性技术。每个内部补偿运算放大器具有良好的匹配低输入高电压JFET输入设备的偏移电压。该技术提供广泛的BIFET带宽和快速的低输入偏置电流的转换速率,输入失调电流和电源电流。这些器件在单、双和四引脚与业界标准运算放大器MC1741兼容。集成运放TL184CN的最大额定值如表3-1所示。 OP07的性能特点:
(1)输入失调6.0 mV和15 mV的最大电压选项 (2)低输入偏置电流:30pA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的设计(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