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身娃娃(莉莉)及娃娃的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玩具小床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一天早晨,莉莉一觉醒来发现妈妈出去了,莉莉想自己穿衣服,但是他不知道该先穿什么衣服,后穿什么衣服。 二、引导幼儿讲出正确的穿衣顺序。
1. 师:你们知道穿衣服的顺序吗?谁来告诉莉莉怎样穿衣服?先穿什么?后穿什么? 2. 教师小结:早晨起床后,应该先穿内衣(毛衣),再穿袜子,然后穿裤子、穿鞋子,最后穿外套。衣服穿好后,要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拉好衣襟。 三、幼儿观察教师给娃娃穿衣过程,巩固穿衣服的顺序。 1. 教师给娃娃穿衣服,演示穿衣的顺序。
师:莉莉的衣服穿好了,她知道知道穿衣的顺序后可高兴了。 2. 请幼儿示范按正确顺序给娃娃穿衣。 师(将娃娃放到耳边,作听娃娃说话状):莉莉想问问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正确的穿衣顺序呢?她想请个小朋友再来帮她穿一次。 四、幼儿比赛:按顺序穿衣服。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获胜的幼儿。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活动开始可先带领幼儿认识衣服的名称。
第三周
活动名称:找朋友 (儿歌游戏)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找朋友》,理解儿歌的内容与情感。 2. 学会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知大家一起玩的愉悦。 3. 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体会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玩偶:鸡、鸭、狗、猫。 2. 音乐磁带、录音机。
3. 经验准备:幼儿已会唱歌曲《两只老虎》和《找朋友》,会跳邀请舞《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玩“传玩偶找朋友”的游戏,认识儿歌中的动物。
1. 幼儿围坐成圆形,教师朗诵儿歌,请幼儿根据儿歌的节奏传送玩偶(每次传的玩偶不一样)。
2. 当儿歌一停,请幼儿说说:什么动物,落在了哪位小朋友的身边?
3. 教师分别带领女孩、男孩一方念儿歌一遍,另一方按儿歌的节奏传送玩偶,儿歌一停,让传玩偶的一方说说:什么动物同,落在了哪位小朋友的身边?(游戏共2遍) 二、集体边学儿歌边玩“找朋友“游戏。 1. 集体玩游戏“找朋友”,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教师介绍玩法:教师念儿歌在圈中走,当念到最后一句时,找到一位幼儿手拉手,
被老师拉到手的幼儿再去找其他幼儿,以此类推,引导幼儿学会朗诵儿歌。 三、集体迁移儿歌内容,再次玩“找朋友”的游戏。
1.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或《两只老虎》),师幼自然迁移经验,配上歌曲的旋律演唱儿歌。
2. 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继续玩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游戏的类型楞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灵活调整。
★ 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投放音乐磁带、录音机,让幼儿自由玩游戏“找朋友”。
附: 儿歌《找朋友》
不找鸡,不找鸭,找个朋友笑嘻嘻; 不找猫,不找狗,找个朋友手拉手。
活动名称:说“哈罗”(音乐)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初步提高审美的能力。 2. 尝试根据歌曲内容给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3. 掌握短语“高兴”、“哈罗”、“圆圈”。 活动准备:
钢琴、较宽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声练习。
以《小娃娃》为发声曲目,在练声时,要求幼儿听清伴奏音,张开嘴巴用好听的声音唱。 二、基本部分。
1. 欣赏音乐《说哈罗》两遍。 ① 第一遍后,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② 第二遍后,提问:这次,你听到了这首歌说了些什么? ③ 引导幼儿听出歌词,以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2. 边听音乐边学习歌词两遍。
3. 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
① 你很高兴你就说哈罗,该怎么给它伴舞?
② 我们一起唱呀,大家一起跳呀,又该怎么伴舞? ③ 围个圆圈尽情欢笑说哈罗,怎么给这句歌词伴舞?
在这个过程中,请创编舞蹈较好的幼儿上来示范,并请幼儿跟着学习。 4. 放音乐,请幼儿跟随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伴舞。
师:你自己还能给这首快乐的歌曲伴什么舞蹈?请你用自己创编的舞蹈给它伴舞,好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着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舞表演。
附: 歌曲《说“哈罗”》 1=F 4/4
5. 5 1. 1 1. 1 1. 1 7. 1 2 0 0 5. 5 2. 2 2. 2 2. 2 1. 2 如 果 感 到 高 兴 你 就 说 He-llo He-llo 如 果 感 到 高 兴 你 就 说 He- 3 0 0 5. 5 3. 3 3. 3 3. 3 2. 3 4 3.2 1 7. 1 2 2. 1 7. 5 6. 7
llo He-llo 我 们 一 起 唱 啊 我 们 一 起 跳 啊 围 个 圆 圈 坐下 来 说He- 1 0 0
llo He-llo
活动名称:漂亮的糖纸(美术)
活动目标:
1. 欣赏各种各样的糖纸,了解其色彩和花纹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美。 2. 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做观察,并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糖纸。 3. 学习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制作好的糖纸蝴蝶。 2. 每位幼儿事先收集2~4张糖纸。 3.幼儿用书:《漂亮的糖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张糖纸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们知道是谁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糖纸的色彩和花纹。 1. 观察糖纸上有哪些颜色? 2. 观察糖纸上有什么样的花纹?
三、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先收集的糖纸和幼儿用书中的糖纸图片
1. 师:小朋友们今天也带来了很多漂亮的糖纸,请你们拿出来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颜色和花纹?
2. 师:书上也有很多漂亮的糖纸,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糖纸。 3. 教师小结:糖纸上有各种好看的花纹,她们有的是聚在一起的,有的是分散的,有的以一定的次序和规律排列;糖纸上的颜色也很好看,有的是一种颜色,有的是几种颜色搭配在一起。
四、引导幼儿猜测、拓展糖纸的用处。
1. 请幼儿想想糖纸除了可以包糖果还有什么用处 2. 出示用糖纸做成的蝴蝶
师:我们来看看这张糖纸变成了什么?
3. 教师小结:原来糖纸除了可以包糖果,还可以做成蝴蝶来装饰我们的环境。 五、分享活动。
1.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带来的糖纸。
2. 师: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跟同伴介绍了自己带来的糖纸。能把你带来的糖纸送给你的好朋友吗?
3. 幼儿选择一张糖纸送给同伴并学说:X X X,送给你一张糖纸。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在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糖纸图片,观察上面的图案、
颜色等,直接进入活动;也可以先出示糖纸蝴蝶引起幼儿的兴趣。
★ 区角活动:提供各种图案、颜色的糖纸,供幼儿欣赏并尝试制作“蝴蝶”。
活动名称:设计糖纸(绘画)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糖纸。
2. 迁移已有经验,能够用学过的各种线条、图案来装饰糖纸。
3. 熟悉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分组摆放颜料、棉签,已剪好形状的彩色纸、油画棒若干。 2. 幼儿用书《设计糖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糖果王国里要开舞会,大家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有个糖果叫“圆圆”,它也很想去参加舞会,可是她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 二、调动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 1. 教师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漂亮的糖纸?糖纸有什么形状?糖纸上有那些颜色?有什么样的花纹? 2.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三、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布置活动任务,幼儿分组自由操作。 1. 介绍活动材料。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棉签、颜料、彩色纸、油画棒、幼儿用书等,请你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给“圆圆”设计漂亮的衣服吧!
2. 幼儿自由设计教师巡视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材料,用各种线条和图案装饰糖纸。 四、作品展览,幼儿互相参观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设计的糖纸最好看?你为什么觉得它好看?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对于经验不足的幼儿,可先重点欣赏糖纸上的各种装饰花纹和图案,了解一些基本
的排列方法,然后再动手设计糖纸。
★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绘画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操作,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名称:我们一起玩 (社会)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谦让、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游戏中的矛盾、冲突。 2. 学会“没关系,你先玩”和“我们一起玩”等礼貌用语。 3. 乐意与同伴友好、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 桌面积木若干。 2. 幼儿有搭建的经验。
3. 幼儿的椅子摆成半圆形,桌子摆放四周,以便幼儿站立搭建。 4. 幼儿用书:《我们一起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幼儿集体活动。
1. 师:小小建筑师们,今天我们来用积木造小桥。现在请你们找一个空位置,开始搭建。 2. 幼儿自由寻找桌边的空位置,开始搭建小桥。 二、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
1. 幼儿自由搭建,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幼儿有矛盾(如争抢同一块积木或抢空位)时暂停游戏。(如无冲突发生,教师参与游戏,引发“矛盾”)
2. 师:XX小朋友与XX小朋友,你们怎么了?请大家帮他们想个好方法解决
3.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结合幼儿用书小结并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矛盾的常用语,如:“给你吧,我再去找一块”、“积木不够,我们一起搭”等。 三、幼儿再次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有无冲突,并个别引导。 四、活动小结并给予适当奖励。
师:小朋友搭的小桥真漂亮。希望你们在玩游戏时,如果出现矛盾,也会用相互谦让、一起玩、商量等方法来解决。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活动第一环节也可以使用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猜测发生了什么事,
将有什么样的结果。
★ 环境创设:在摆放玩具的柜子附近找一块空位,张贴幼儿玩玩具时的照片、图片和解决矛盾的
常用语提示牌,供幼儿欣赏,并随时提醒幼儿。
活动名称:大苹果分给谁 (社会)
活动目标:
1. 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和谦让。 2. 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乐意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 奶奶、妈妈、小男孩、小女孩及1个盘子、3个大苹果、1个小苹果的图片。 2. 幼儿用书:《大苹果分给谁》(复印操作单)。
3. 每组1个点心盘,放入比幼儿人数少1个的点心,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为故事中的人物分苹果,初步了解与别人分享东西的方法。 1. 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讲述情境,引导幼儿尝试分苹果。
师:一个星期天,奶奶带着小妹妹到欢欢家做客,妈妈端出一盘水果,让欢欢分给
大家吃,欢欢最喜欢吃苹果了,他看看盘子里大小不一的苹果,很快将苹果分好了,小朋友,你们看看的,欢欢分得合适吗?
2. 请个别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将“苹果”贴在不同人物的图片下面。 3. 集体讨论小朋友分得是否合适,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教师小结:有好吃的东西时,应相互谦让,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二、将学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实践是,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东西时要先想到客人、长辈、
同伴和比自己的小的人。
1. 请幼儿坐到桌边,完成操作单:用连线方式帮欢欢分苹果。 2.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的。
三、迁移经验,尝试运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品尝小点心。
1. 师:老师带来了好吃的小点心,可是不够每个小朋友一个,怎么办?谁能想出好办法?(引导幼儿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
2. 幼儿分组品尝小点心,教师巡回指导,对幼儿出现的分享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建议】
★ 环境创设:准备一些有关分享、谦让主题的画面布置在活动室,让幼儿欣赏并受到潜移默化的
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班下学期第一主题《我长大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