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骑士文学:
是欧洲中世纪为封建制度服务的、世俗的、非教会的、封建贵族阶级的特有的文学现象,是骑士制度的产物,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主题其一是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其二是反对禁欲主义。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1、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 2、三一律: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又称“三整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
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3、文艺复兴:
是14-17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以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最初兴起与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大到法、德、英、荷、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它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内孕育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文艺复兴”原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以摧毁中世纪神权统治、摆脱封建思想束缚、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的新兴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及世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发生于17世纪的英国,并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每周产生了影响,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主要思想家有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做启蒙运动。 5、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1
6、“湖畔派”诗人: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他们的诗作中的词句赞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抒发缠绵的爱情、歌颂纯真的友谊,多带有清新自然、青春亮丽、富有哲理的特点。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7、“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8、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托尔梅斯河上的拉撒路》(中译本又名《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此后出现了大量的流浪汉小说。这些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主人公的身份多是仆役,而且不断更换主人,长于行骗偷盗,他们偶尔也有走运发财的时候,但最后总是跌落下来。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黑暗、弱肉强食,充满了幽默辛辣的讽刺,但也有结构松散的缺点。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后来法、德等国的同类作品有重要影响。 9、多余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普希金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毕乔林。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罗亭》中刻画了第三个“多余人”形象罗亭。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塑造了“多余人”的末代子孙奥勃洛摩夫。 二、简答题
1、《伊利亚特》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节:
阿基琉斯的愤怒是全诗的主题。
为了争夺美女海伦而引发的一场战争,希腊联军攻打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十年未克,故事大概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几十天以前的故事,阿喀琉斯与主将阿伽门农的争吵,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喀琉斯的女俘,阿喀琉斯以此退出战争,希腊联军节节败退,而其中阿喀琉斯的好友也因此丧命,阿喀琉斯为了替朋友报仇,于是回到战场,并杀死了特洛伊的主将赫克托耳,其父普利安姆用满大车的财宝以及亲吻阿喀琉斯的脚乞回了赫克托耳的尸体并安葬,最后希腊联军以木马计血洗了特洛伊。
2
思想内容: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了部落集体所要求的优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英勇善战,每次上阵都使敌人望风披靡。他珍爱友谊,一听到好友阵亡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奔向战场为友复仇。他对老人也有同情之心,允诺白发苍苍的特洛伊老王归还赫克托尔尸体的请求。可是他又傲慢任性,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暴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拴上战车绕城三圈。与之相比,特洛伊统帅赫克托尔则是一个更加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壮色彩。
《伊利亚特》艺术特点:
①把现实的因素和神话的因素结合在一起; ②多用和善用比喻。
2、《奥德赛》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节:
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利用木马藏兵之计攻陷敌城,他不顾海神的咒语起航回家,途中历经了灵与肉的重重考验:与吞食土兵的独眼巨怪斗智斗勇;为拯救囚中妖法而变成猪仔的船员与美艳女巫同床共枕5日(世间5年);孤胆穿梭阴阳之界;因迷失方向被海之女神软禁孤岛数年;??但对爱妻的思念坚定了他返回故土的信念。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智慧与胆识最终战胜了种种恐怖与奸邪,奥德修斯夺回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思想内容:
(一)英雄主义思想,确立英雄的行为品格 (二)对理想女性人格的塑造和赞美 (三)漂泊和回归代表精神归依 艺术特色:
(一)结构艺术:采取双线结构、倒叙和插叙结构
(二)语言修辞艺术:程式化语言的使用、大量使用明喻手法、 3、《俄狄浦斯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节:
底比斯国瘟疫盛行,天神宣告,只有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伏法,才能消灾祛祸。前王外出,与卫兵一起遇害,至今不知凶手是谁。国王俄狄浦斯严厉诅咒凶手,并号令全国追查。先知却说,凶手就是俄狄浦斯本人。俄狄浦斯出生时有神谕,说他将来会杀父娶母,于是他被抛弃在荒山上,辗转成了科林斯国王之子。成年后他得知神谕,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预言,逃出科林斯国,在途中与人抢道,将主仆数人打死。他来到底比斯国,制服了狮身人面怪,被拥立为王,并娶寡后为妻。俄狄浦斯这些经历恰好符合当初神谕所说的杀父娶母。经过一番追查,事实俱在,俄狄浦斯正是凶手。王后羞愤自尽,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思想内容:
① 着重表现个人意志和残酷命运的冲突,英雄在反抗命运 的过程中毁灭。 ② 表现了命运既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又有着伤天害理的性质。
3
艺术特色:
1,精妙的结构,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设置多重互为关联的铺垫,利用了巧妙的构思,按照可然和必然的原则组织情节,细致合理地使用每一个事件,匠心独运地引导观众,达到诗人的深层期望,构思的稳健与戏剧冲突并不矛盾。
2,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他用剧情的发展推动性格的塑造,让角色的个性历史服务于创作意图的实现。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作品呢里有了不同的表现,即不同的作品的不同立意决定了同一个任务的不同性格特征。
3,索福克勒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包括头韵,谐音,拟声,排比,对称和比喻等。并注意局势结构的实际,精心安排 词句的位置,成功地使用了对称修饰的各种样式。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情节的整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堪称希腊悲剧的典范。故事集中写俄狄浦斯追查杀害前王凶手这一中心事件。究竟谁是凶手?形成戏剧的“悬念”。接着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发现”、“突破”,使矛盾一个个地揭开,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索福克勒斯不写神而写理想化的人,而且把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使之动作性强,性格鲜明。他把演员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这样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扮演各种人物,表现人物的多方面性格。他又以对白代替合唱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成熟为真正的戏剧艺术。由于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的卓越贡献,赢得“戏剧界的荷马”的美称。 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作者一方面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方面也表现人类心智的局限和命运的强悍有力。俄狄浦斯的遭遇是悲惨的,但他的自我结构上首创倒叙式的范例,剧情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在向高潮推进的同时向前回溯,布局谨严,结构紧凑,情节起伏跌宕,发现、突转、悬念等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
② 使用到叙手法,剧情发展合理而自然,环环相扣,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 ③ 有意造成一种观众明白,但主人公不明白的戏剧情境,加深了悲剧性。
4、《美狄亚》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节:
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为了爱上一个外邦人杰森,她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弟弟,甘愿随夫远走他乡、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爱情和伟大牺牲最终却变成一则笑话:丈夫决定另娶柯林斯公主,换取稳定名位。美狄亚走投无路之下,展开恐怖报复:先是献毒衣焚杀丈夫的新欢,继而手刃两个小孩,乘太阳神的华车远颺,留下一无所有的负心丈夫。美狄亚的故事来自希腊神话,主要情节是她帮助偷窃金羊毛以及丈夫变心后为复仇而杀死自己的孩子,题材涉及婚姻的背叛和女性的报复。
思想内容:
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鸣不平,是《美狄亚》的中心思想。 全剧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以及妇女遭受凌辱和家庭崩溃的普遍现象。美狄亚的遭遇是当时妇女的共同命运。 艺术特色:
a.在结构上,讲故事的人(保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狄亚复仇之前的故事是通过讲故事的人在开幕之前讲述的,因而整部剧作结构紧凑,集中地写了“复仇”这一个事件。同俄狄浦斯一样,剧本的开头并不是故事的开始,这一形式一直影响到现在,往往只写“果”,“因”是交待,但清楚明了。
4
b.心理描写。可以说,这部悲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加强了情感和心理的描写(内心独白)。在古代希腊文学中,欧里庇得斯是最杰出的心理描写艺术大师,也有“心理戏剧的鼻祖”之称。
c.写实主义。虽然作品描述的题材源于古希腊神话,但其中包含的却是欧里庇得斯所处时代的妇女问题,因此有很强的写实性。
5、《神曲》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节:
神曲是但丁历时十年,长达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的诗歌创作,全书分为地狱篇、净界篇、天堂篇三部份 地狱篇:是描述但丁迷失在黑暗森林中,由罗马诗人维其略带领他游历地狱九圈的各处情景,见识到在地狱中的罪人都依照生前所犯的罪恶,受到痛苦的折磨。净界篇:净界是大海原上的净罪之山,让基督教徒涤净生前所犯罪恶的地方,共分为七个环道,在这里灵魂若不涤净傲慢、嫉妒、愤怒等等罪恶就不能上升天堂。天堂篇:但丁告别维其略,由贝德丽采引领回答但丁心中的惊讶和疑惑,最後知道三位一体的亦义。全书采用中世纪梦幻式的书写形式,是古典的幻想文学、富含宗教色彩及科幻小说式的奇幻冒险诗歌。 思想内容:
1、《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寓言性的总结
2、《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翻译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教会倾向。
3、《神曲》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又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 艺术特色:
1、构思宏伟,结构富有严谨性、均衡性与完整性 2、主要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
3、用意大利语写作,语言丰富、生动,写情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人物性格鲜明 4、表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 6、《堂·吉诃德》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节:
全书共由二个部分所构成,叙述了唐吉诃德的三次冒险历程。 第一次历险
西班牙 拉·曼恰镇上的 杜尔西内亚 旅店单枪匹马,范围不出堂吉诃德的家乡拉?曼恰(la Mancha)地区,不幸受伤而归。家人把整屋子的骑士小说全烧了。 第二次历险
他找到邻居桑丘·潘沙担任他的侍从,并承诺给他一个总督的官。主仆两人偷偷地出门,一路上做出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将风车当成巨人、把旅店看做城堡、又将羊群视为敌军。最后差一点丧命,被人用笼子、牛车带回家中。 第三次历险
两人经过萨拉戈萨(Zaragoza),并参加了几场当地举办的比武,被公爵夫妇请到城堡做客,桑丘正式担任总督治理海岛。他的邻居加拉斯果(Sansón Carrasco)先后变装成镜子骑士和白月骑士,试图透过骑士道的决斗打败吉诃德,打醒他的游侠骑士梦。堂吉诃德被打败后,抑郁回家,病倒在床,临终时痛斥骑士小说,告诉侄女说想要继承遗产就不准嫁给骑士。 思想内容:
《堂吉诃德》借着主人公的游历历程,将西班牙各地的社会现实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来,700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涵盖了社会的贵族、僧侣,一直到囚徒和妓女,将当时社会的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外国文学整理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