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
2. 系统设计概述
2.1设计内容和要求
一般市场上的万能充电器只能对4.2V的锂电池进行充电[4],我们这次设计的可编程智能充电器,是在普通的万能充基础上进行升级,可以对充电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流进行设定,这样就可以使充电器的适用范围更广。要求:
①充电电压的范围为1V~13V,最大充电电流为0.5A-2.5A;
②能实现电池的充电与显示,显示的结果够精确,并且具备很好的稳定性; ③电路简单、成本要求低;
④操作简单、方便、易懂、数码管显示;
2.2总体设计方案 2.2.1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关键就是要知道电池充电过程的三个阶段,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然后需要设计一个电路,具有恒流恒压功能。然后把这三个阶段的电压电流情况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2.2.2方案论证与比较
从设计思路出发,可以提出以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
电路原理图如图2-1所示。这种方案主要用到了一个基准源TL431,它是一种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5]。DA的输出电压通过一个电阻R4接至TL431的参考极。当调节DA的输出电压使参考极电压高于2.5V时,三极管中有一个很大的电流通过。那么经过三极管输出的电流将会减小,电压也会随之下降。当调节DA的输出电压使参考极电压低于2.5V时,三极管相当于截止状态,通过R1经TL431到地的电流就很小,接近于0。那么三极管输出的电流将会增大,输出电压也会增加。当AD检测到输出电压超过4.2V时,又会自动调整增加DA的输出电压,使TL431导通,从而使三极管的输出电压减小。整个充电过程中,单片机会通过AD检测电池两端的输出电压和充电电流,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通过控制DA的输出电压对电路进行调整,使得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保持在一个相
2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
对稳定的状态。DA的输出电压取决于电路中电阻R4的大小。
3Q2211R11000R21.75kB23V锂电池B19V3U11R4MCU-DAC 调电压5kTL431R35kB38VR50.52 图2-1 方案一电路图
方案二:
电路原理图如图2-2所示,此方案用运放构成比较器对电池两端的电压进行控制。
图2-2 方案二原理图
电路运行分析:单片机的DA输出接运放的同相端5,与运放的反相端6进行比较,当电池两端的电压过高时,6脚的电压比5脚高,比较器输出将三极管的拉低,使电池两端电压降低;当电池两端电压偏低时,6脚的电压比5脚低,比较器输出将复合管抬
3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
高,使电池两端的电压升高。这样闭环控制使电池两端的电压维持不变,通过电压和电流检测的软件反馈可以调整DA输出。
方案三:
恒流源方案,采用硬件闭环控制方案。硬件闭环稳流的典型电路如图2-3所示,根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可计算得:式中为负载电流,R1为取样电阻,为运算放大器同相端输入信号。若固定R1,则完全由决定,此时无论VCC或是RL发生变化,利用反馈环路的自动调节作用,都能使保持稳定。这样就可保证恒流源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2-3 恒流源产生电路
对比三个方案可知,方案三更为合理,并且控制更为简单,方案三直接通过硬件闭环控制,使电池两端的电流恒定。方案二虽然能控制电流平衡,但是对AD的精度要求比较高,这样就没有硬件闭环控制实现恒流的方案好。方案一的TL431相对方案二中的运放来说,最大电压的范围就受限制了,所以此方案不是很好。最终选择方案三。
2.2.3系统设计总体框图
系统设计框图如图2-4所示。智能充电器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主要包括电源电路、恒流恒压电路[6]、键盘响应电路以及状态显示电路。
4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
外接电源直流12V恒流恒压电路PWM键盘电路电压检测电池MCU显示电路I/O接口图2-4 系统框图
ADC电流检测采样电阻
5
3.1总体电路设计
3. 硬件电路设计
3.2.1单片机最小系统
3.2硬件功能模块分析
按键模块、LED显示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
图3-1 硬件电路图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
根据图3-1,设计出如图所示的硬件电路,完整硬件电路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系统
电源模块[7]、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为控制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恒流恒压源模块、
图3-2单片机最小系统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