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面究竟是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大学到底是学习什么?(来自知乎)
【这是获赞最多的一个回答】 我说几个点:
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一点儿都不重要;
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 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
稍微解释一下:
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一点儿都不重要
我大学里面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什么学生会,就我个人而言,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还不如多读几本书。
大学开始的时候,我也很迷茫,我也觉得大学就是来玩儿的,通过玩儿,通过参加各种协会,我可以认识许多非常厉害的人,这样我也就扩展了我的人脉。
仔细看看我上面这句话的逻辑,有没有觉得十分可笑?
想通过玩儿,想通过和别人扯淡,去建立什么人脉?这样建立起来的人脉,是什么人脉?
还有一些人想通过进入某些大学社团,锻炼所谓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扯淡吧,中国大学里面那些组织,成员大多都十分幼稚,组织也十分松散,组织管理这些人,特别浪费时间。
当然,我没有说参加社团一无是处,至少你可以找点儿乐子,外带认识妹子。 只是如果要把参加社团和学习来做个比较,那它屁都不是。
等你毕业了,你把你的社团经历写进你的简历,HR看都不会看一眼,只会觉得是浪费纸张。
醒醒吧!大学生!
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 想要建立人脉,想要结交厉害的朋友? 那你得先把自己收拾好,让自己变得厉害。
等你厉害了,等你成为大牛了,自然有志趣相投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和你做朋友。
为什么?一方面,如标题所言,人际交往的本质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人越有价值,掌握的资源越多,人际交往,自然就是通畅的。
当然,我这里探讨的,是你至少在性格上是个普通人,性格要是特别坏,你越牛逼,树敌越多。
另一方面,为什么志趣相投的人都会主动跑来找你?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牛逼的人都是很寂寞的!
牛逼的人都想跟牛逼的人做朋友,你牛逼了,别人自然会靠过来的。
人脉这个词,本来就是功利的,我并不喜欢。
但是既然要谈,就必须明确:人脉的质量重于数量,认识一百个傻逼远不如认识一个大牛。
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 怎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那就是学习!
大学给你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图书馆,比如厉害的老师,几乎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忧虑。
但是,学习不只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了!
我见过好多人,在大学学习完全是高中那一套,虽然学得很好,每年都拿奖学金,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自己学的东西,根本从来就没有哪怕深入思考一点点关于他们所学的知识。
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
人真的不能活得跟个计算机一样,只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
要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必须要在学习的同时,勤于思考,勤于总结。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导致进了大学,对自己的专业课,完全没有兴趣,一上课就昏昏欲睡,完全学不进去。(说实话,大学里面的老师的授课,学生所用的教材,大多都太差,不能全怪学生。) 那该怎么办呢?
找到你的兴趣点,然后致力于去学习就行了。
真的,不要怕,不要以为你不是那个专业的,你就比不过人家。 没这回事!
中国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人生计划的,都是没有理想的,都是没有学习的兴趣的。 你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好好用心学几年,毕业的时候,秒杀那些专业的学生,完全不是问题!
最后,为了让一些人醒一醒,言辞比较激烈,不好意思。
以上。发布于 2014-11-06 1191 条评论
【第二个回答,不过跟第一个回答的方向不同】正好可以和第一条做一下对比~
首先说一句比较重的:
对于大多数人,「人际关系不重要」、「学习比人际关系重要」,仅仅是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借口罢了。
后面详谈。
在大学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学习。
在大学里,大家彼此间没有地位的隔阂,又恰好处于建立价值观的时期,是最容易相处的,也最容易建立长期——乃至数年、数十年的交情。而毕业之后呢?大家都看利益了。
毕业之后,几千块的月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每天朝九晚七,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能换来什么人脉?很难很难。而在学校里,多请别人吃几顿饭,交情就这样建立了。大学里你能轻易结交到的朋友,毕业了或许多少年都结交不到。
社会是一张网,每个人都是上面的一个节点。你所能连接到的节点越多,对你越是有利无弊。也许,多年前结交的一位朋友,多年后就能在某个时刻解了你的燃眉之急
社团没有用?不,社团的作用很大。
社团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让你认识一群抱着共同热情、拥有共同兴趣的小伙伴。他们将是你大学最大的收获。
这么多年过去,我仍然记得那些一起在大雨中搬物资的画面,一起通宵达旦写策划、改方案的画面,一起在例会上吃部长炖的甜品、聊天吹牛分享心得的画面,以及活动结束后、一群人在空荡荡的操场上用设备K歌的画面?? 我知道,如果我遇到什么困难,我的同学未必会帮我,我的同事未必会帮我,但他们会。
当然,这有前提: 1)得干实事;
2)你得参与进去,最好是leader;
3)不仅仅是社团,其实一切为某个项目设立的团队都是如此。
再者,办一个活动要考虑到什么因素,如何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如何团结一个集体,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障碍,甚至,办一个手续要跑多少地方,这些东西,工作了,就会发现:其实都是共通的。
团队,部门,乃至一个OFFICE,只不过是社团的放大和复杂化,但如何去把握每个人的性格、喜好,如何让大家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如何设立奖惩激励机制,如何让大家乐在其中地为团队出力??其实,基本的思想都是一样的。 这些东西,如果你只是纸上谈兵,只局限于读书,是永远也培养不出来的。
人际关系需要主动出击,并不是「等你优秀了,自然就有优秀的人与你做朋友」。
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难度一点也不比学习小,请不要小看它。 不然,请想想「学霸」这个词。你愿意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么?
了解别人的喜好,觉察别人的情绪,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知道该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喜怒哀乐??这些东西,一半靠性格,一半靠培养。
越优秀的人,内心越复杂,越难以理解。
期望有一个与你一样优秀的人来理解你?想太多了??如果你不去有意识地锻炼「理解」的技能,难道它会随着读书而提升?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应该是内外兼修的。内,有积淀,有底气,有内涵。外,有分寸,懂进退,知尺度。而不是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
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万中无一。
如果你真的抱着「等到自己优秀了,自然就有朋友了」这样的想法,真的,奉劝你早点放弃,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跟别人攀谈、交流、了解,你会发现,世界非常广阔,许多许多东西都要靠自己主动去接触,才能得到。
人际关系,不能等,要主动
人脉基于需求,而交情基于价值观。这些都跟学习关系不大。
「没有价值的人,谈什么人际关系?」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有两个误区: 第一,不是所有「价值」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
第二,你学到的东西,跟你能够提供出来的价值,并不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有些漂亮女生喜欢跟长得不太出众的女生做朋友,为什么?因为这能凸显她们的美貌。而对于后者来说,跟漂亮女生走在一起,也能满足她们的虚荣心。这也是「需求」和「价值」的一种。
再展开说,你能提供的「价值」,其实就是某种别人有需求但缺乏的「资源」。就算你只是一个小贩,你认识这个城市里每条大街小巷,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哪里的治安比较差,这算不算「价值」?如果你埋头学习,即使在国际期刊发了几十篇论文,但对于不在这个领域的人来说,这些有什么「价值」?
进一步说,人际关系基于需求和价值,而交情,更多基于「价值观」。后者是无关乎功利性的,也无关乎「学习」。一个人愿意跟你结交,愿意把你当知心朋友,未必是因为你懂得很多,而是因为你善良,上进,正直,助人为乐。
我觉得,在大学里面,培养这些品格,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学习、读书,都更重要。而这些,不可避免的要跟人打交道。你能说人际关系不重要么?
学习和人际关系并非二选一,它们是可以兼得的。
我大学学的是广告,参加过一次ONESHOW,入围了,也认识了几位一起入围的人。有一位是在西安,画插画的,现在在做设计,经常还有联系。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比赛,我或许永远也不会认识她,也就这样少了一位朋友。
学习和人际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你是理工科,每天学习到昏天暗地,花十五个小时读书、做实验,你也得跟别
人交流吧?多加几个群,多主动说话,或者到知乎写写回答,跟别人留言,发私信,这些阻碍学习了吗?不会。有助于人际关系吗?有。为什么非要把两者分开呢?
所以,问学习和人际关系何者重要,我只能说,两者一样重要。无论轻视人际关系只顾学习,还是只顾经营人际关系,都是不可取的。
人际关系不是钻营和应酬,而是拓宽自己的世界。
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有很多的意义,但我觉得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发现更大的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上了大学,才知道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和事,与我们以往认知的截然不同。 有那么多的生活方式,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
而通过体验这些丰富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真正愿意投入、并为之奋斗的东西,我觉得,才是大学最大的作用。
也许,上了大学,你才有机会去听音乐会,看歌剧,看画展,逛书店,逛咖啡店,去旅游、倾听每一个地方的故事,组乐队,玩轮滑,演话剧,试着去学投资,去支教,去做义工,学心理咨询,去刷盘子、体会开店的艰辛,去写小说,去投稿,去开演讲,去做作品,去实习,去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去发现你内心深处真正热爱和向往的东西。
这些东西,离得开人么?
你多认识一个人,你就可以从TA身上,多接触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而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可以为接触到的每一个人,揭开迷雾,开启一个庞大的新世界的。
去接触人,去了解人,去提高自己,让自己也成为可以帮助别人揭开迷雾的人,比学习,比读书,更为重要。
这些,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范畴,也远不仅是学习的范畴,而是,如何做人。
希望对每一个人有用。编辑于 2014-11-07 217 条评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125708/answer/33487343
在大学里究竟该学什么 来源:www.cnrencai.com
从背起行囊外出求学的第一天起,每年都有数百万中国大学生走入大学。然而,让很多大学生的内心普遍感到纠结的是,在浮躁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下,大学生在校期间究竟该学什么?如何度过短暂的大学生活?
9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博士生刘昆陇顺利通过了博士毕业答辩。当天,他在该校白云黄鹤BBS上发帖,回顾了自己从最初的迷茫到坚持理想、不断收获的8年求学经历。
在帖文中,刘昆陇分享了自己从本科到保研到转博的心路历程——“只要愿意做,然后付诸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住,努力过了总会有惊喜。”该文甫出,立即引发该校师生和校友的热议。截至记者发稿时,这篇充满正能量的帖文浏览量达6000余次。
读专业,学非所愿,理想就此按下暂停键?
大学录取时对部分考生进行专业调剂,是常有的事儿。但面对高考志愿之外的“突然安排”,不少刚刚走入大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往往会有一种挫败感。
对于这种广为流行的社会心理,刘昆陇在帖文中说:“8年前,我在高考报志愿时,填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可惜最终被调到应用物理学专业。刚开始心里很排斥,不是讨厌学物理,而是因为没有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而很不甘心。当时很想转专业,后来也尝试过,但没转成功,顿时觉得人生一片惨淡。失落好几天后,生活和学习才回归正常。我想,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永远不会错的。到了大四保研,我如愿被保送到一工科专业硕博连读。但发现,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于是又很排斥,并且再次感到很失落。不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读博,并经过艰苦奋斗了差不多一年,我终于完成了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让我重拾信心,并且成了自己博士生涯的转折点。”
读完刘昆陇的帖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硕士生姚博文表示:“帖文充满正能量,让我深刻感受到严格自律、沉心专注的学习、科研态度。回想当年我复读时的心境,与学长何尝不是一样?作为研一新生,我也有一些心浮气躁,认为自
己不是做科研的‘料’,为新环境感到心神不宁。但学长的文章却给了我启发:只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沉下心来,就没有做不了的科研,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 在大学,少抱怨少折腾多努力
对于众多曾是各地学习成绩拔尖的佼佼者们来说,初入大学,各路高手云集,以及对大学新环境所产生的陌生感、曾经光环不再的恐慌感,难免会让不少学生倍感失落。在失落的情绪环绕中,是按下理想的暂停键,还是以快进键将自己带入大学,这是不少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对于困扰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的这个心结,刘昆陇在帖文中称:“刚入大学的那个时候,我觉得奖学金、学生会、双学位都离自己很远很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我不是那些能拿全球比赛第一名的选手,也永远赶不上那些校学生干部的交际能力,所以我不奢望能像他们那样成为大家口中的牛人,但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获得奖学金是有可能的,当个班长为大家服务也是有可能的。当你自身变得越来越优秀时,这些东西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
实际上,刘昆陇的帖文表露的是一代青年学生共同的心声。在校园BBS的跟帖上,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博士生姚镇这样写道:“读博这条路不好走,路上充满各种荆棘坎坷;只是选择了,就勇敢地走下去,不用跟别人比,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学习的路上,各种纠结总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放下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搞科研。遇到问题少抱怨、少折腾,调整心态,沉稳地面对,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在微博上,一位名为“Pingguozhi”的博友说:“我虽然远在北京,但被刘昆陇帖文中所流露出的正能量感动。同走在科研这条道上,不论在大学还是其他地方,只要踏踏实实,走过的路就不会欺骗自己!” 搞科研,勤奋耕耘也要看效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刘昆陇8年大学生活的自画像。他说:“这虽是一句老话,但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真正体会其含义。我的第一篇论文让我找回了很多自信,使我的大学学习生活进入到了良性循环,后来我陆续发了好几篇论文。现在,当别人在为论文发愁时,我在玩摄影;当别人在为毕业纠结时,我在旅行;当别人在吐槽补助还不涨时,我用奖学金补回了;当别人在和女朋友吵架时,还好我单身??虽然已通过答辩,但我还是会走在科研的路上,并且希望能走得更远。” 在日益喧嚣的大学,成功与收获眷顾的永远都是勤奋耕耘者。对于刘昆陇的“大学收获论”,该校能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小兵教授认为,勤奋是科研最重要的基础。“有些学生说每天有10多个小时在电脑前。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有多少?集中精力看文献、做分析、做计算、做实验、写总结和论文才是真正的工作时间。而事实是,很多研究生在电脑前用QQ聊天、逛网站浪费的时间是相当多的。今天的博士生需要快速学习能力。做科研的初期,学生应从阅读相关领域国际权威的核心文献开始。模仿重复别人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掌握必要的科研工具,同时结合课题尽快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掌握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大学里,学习成绩到底有多重要?来源:大学生必备网
刚上大学,很多人都说人脉交际很重要,而认为学习根本不重要,真是这样的吗?多少人拿着所谓锻炼自己的借口,不去学习,结果呢,毕业之后,还是两者都没得到。
很多人说,重要的是能力,是的。但是你能说出你有什么能力吗?面试官又怎么判断你有能力?你难道觉得面试官不知道成绩也许不代表一切么?
在你没有其他与众不同的能力时,成绩至少代表了一些能力,所以说,看成绩也许不完全准确,但这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无奈方法。
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一些大公司就直接限定必须是985、211学历,工资也比一般普通院校高,当然如果你有实际项目经验,那更是锦上添花,当然能够做项目就说明了你的学习能力与成绩足够好。
如果你要考研究生的话,如果你本科成绩相当好,学校是直接可以保研的,在复试的时候,导师也会看你的本科成绩,同等条件下,一般就会要本科成绩好的。
如果你要出国留学,那对成绩和平均绩点那个更是要求严,如果你不是天才,如果你不经常呆图书馆自习室的话,你是很难过成绩这道坎的。
如果你要评优、评奖学金之类的话,成绩不行甚至有挂科的话,那就免谈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