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标记为D的地层与标记为O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 假整合接触 。
3. 标记为C的地层与标记为D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 不整合接触 。
4. 断层上盘的褶皱属于 背斜(背斜/向斜),下盘的褶皱属于 向斜 (背斜/向斜)。根据轴面产状,断层上盘的褶皱属于 倾斜 褶皱。
5. 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特点,该地区褶皱的形成年代晚于 震旦纪 ,早于 白垩纪 。
6. 按照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该地区发育的断层属于逆 (正/逆)断层,其形成年代要 晚于 (早于/晚于)褶皱的形成年代。 六、名词解释
1、褶皱:组成地壳的原始产状岩层,在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应力(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的波状弯曲,但仍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地质构造,称为褶皱构造,简称褶皱。
2、节理:节理也叫裂隙,是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3、岩石相对地质年代: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4、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等因素的长期共同作
11
用下,其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并遭受破坏的作用。 5、管涌: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微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6、解理:解理是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7、岩体:结构面及其切割、包围所形成的结构体宏观上视为统一的整体,称为岩体。
8、岩体完整性指数:岩体弹性纵波波速度与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9、崩塌:陡峻或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石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成为崩塌。
10、软弱夹层:软弱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眼神较长,但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七、问答题
1、何谓岩体?试说明岩体与岩石的区别。(8分) 答:结构面及其切割、包围所形成的结构体宏观上视为统一的整体,称为岩体。
岩体和岩石的概念是不同的,岩石可以理解为一种材料,从工程上讲,它是指完整的块体,其性质可以用岩块来表征。把结构面及其切割、包围所形成的结构体宏观大小不同、形
12
状各异的岩块,称为岩体。
2、试比较冲积物和洪积物的异同。(7分)
答:冲积物是河流所搬运的物质在较平缓的地带及河口附近因流速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层理清晰。洪积物是由山洪急流搬运的碎屑物质组成的。
3、阐述不良地质作用都有哪些?(10分)
答:在地壳上部的岩土层遭受着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大气营力作用、流水作用以及工程活动等因素的作用。
4、简述判断断层存在的标志。(8分)
答:(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3)断层的伴生结构,常见的有牵引弯曲、断层角砾、擦痕、阶步及摩擦镜面等。(4)地貌及水文标志。 5、试分析岩溶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7分)
答:(1)岩体的可溶性。(2)岩体的透水性。(3)水的溶蚀作用。(4)水的流动性。
6、简要论述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10分) 答:(1)地基沉降:在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往往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如降水不当,会使周围地层产生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常造成临近建筑物的倾斜,甚至导致地下管线或建筑物开裂,危及安全使用。(2)地下
13
水的渗透作用:当渗透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的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发生移动而被渗流带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松散,孔隙率增大,强度降低,形成空洞,甚至导致地面沉降或塌陷,最后影响地基和基坑边坡的稳定。(3)地下水的浮托作用:(4)基坑突涌:基坑突涌会破坏地基强度,并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5)地下水的腐蚀作用:地下水对钢制构件和混凝土结构有腐蚀作用。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