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肥分秋施和春施。 ①秋施基肥
秋施基肥正值根系秋季生长高峰,伤根容易愈合,并可发出新根。结合施基肥,如能再施人部分速效性化肥,可增加树体积累,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增强树木的越冬性,并为来年生长和发育打好物质基础。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土壤积雪保墒,防止冬春土壤干旱,并可提高地温,减少根际冻害。 ②春施基肥
春施基肥因有机物没有充分分解,肥效发挥较慢,早春不能及时供给根系吸收,到生长后期肥效发挥作用,往往会造成新梢二次生长,对树木生长发育不利,特别是对某些观花、观果类树木的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不利。 (2)追肥
追肥的施用时期,在生产上分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前期追肥又分为开花前追肥;落花后追肥;花芽分化期追肥。具体追肥时期与地区、树种、品种及树龄等有关,要紧紧依据各物候期特点进行追肥。对观花、观果树木而言,花后追肥与花芽分化期追肥比较重要,尤以落花后追肥更为重要。同时,花前追肥和后期追肥常与基肥施用相隔较近,条件不允许时则可以省去。因此,对于初栽2~3年内的花木、庭荫树、行道树及风景树等,每年在生长期进行l~2次追肥,实为必要,至于具体时期,则需要视情况合理安排,灵活掌握。 2.4.肥料的用量
施肥量受树种、土壤的肥瘠、肥料的种类以及各个物候期需肥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树种对养分的要求不一样,开花结果多的大树应较开花、结果少的小树多施肥;树势衰弱的也应多施肥。不同的树种施用的肥料种类也不同,如果树以及木本油料树种应增施磷肥;酸性花木:杜鹃、山茶,桅子花等,应施酸性肥料,绝不能施石灰、草木灰等。幼龄针叶树不宜施用化肥。注意施肥量过多或不足,对树木生长发育均有不良影响。施肥量既要符合树体要求,又要以经济用肥为原则。可根据对叶片的分析定施肥量。此外,进行土壤分析确定施肥量也是科学和可靠的。 2.5.施肥的方法
(1)土壤施肥土壤施肥方法要与树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相适应。具体施肥的深度和范围与树种、树龄、砧木、土壤和肥料性质有关。施肥方法有环状沟施肥,放射状开沟施肥,条沟状施肥,穴施、撒施、水施等。
①环状沟施肥法秋冬季树木休眠期,依树冠投影地面的外缘,挖30~40cm的环状沟,深度20~30cm(可根据树木大小而定),将肥料均匀撒人沟内,然后填土平沟。
②放射状开沟施肥法以根际为中心,向外缘顺水平根系生长方向开沟,由浅至深,每株树开3~6条分布均匀的放射沟,施人肥料后填平。 ③穴施法以根际为中心挖一个圆形树盘,施人肥料后填土。也有在整个圆盘内隔一定距离挖小穴,一个大树盘挖3~6个小穴,施人肥料
后填平。
④全面施肥法即整个绿地秋后普遍施肥。
(2)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角质层进人叶片,而后运送到树体内和各个器官。近年来由于喷灌机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叶面喷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城市绿化养护中珍贵树木护养也采用树干注射的方法。
叶面喷肥,简单易行,用肥量小,发挥作用快,可及时满足树木的急需,并可避免某些肥料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的固定作用。但叶面喷肥并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其肥效在转移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土壤中施肥的肥效持续期长,促进整体生长,改良土壤和改善根系环境,有利于根系生长。所以,土壤施肥和叶面喷肥各具特点,可以互补不足。
一般喷后15mm到2h即可被树木叶片吸收利用,但吸收强度和速度则与叶龄、肥料成分、溶液浓度等有关。一般幼叶较老叶,叶背较叶面吸水快,吸收率也高,所以在实际喷布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喷到,使之有利于树木吸收。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物,进人叶内的速度不同。溶液的酸碱度也可影响渗人速度,此外,溶液浓度浓缩的快慢,气温、湿度、风速和植物体内的含水状况等条件都与喷施的效果有关。可见,叶面喷肥必须掌握树木吸收的内外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叶面喷肥的效果。
在喷前应先做小型试验,然后再大面积喷布。喷布时间最好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喷
肥效果或导致药害。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及其防治
植物病害可按其性质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由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称为传染性病害;由非传染性病原如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水分供应失调、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环境过湿、土壤中有害盐类含量过高或过低、空气中存在有毒气体以及药害、肥害等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称生理性病害,如缺铁常造成叶黄化,缺磷影响花蕾开花,施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等都属此害。
在传染性病害中,绝大多数是由真菌引起的,其次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而由其他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占少数。这类病害主要是借风、雨水、流水、昆虫、种苗、土壤、病株残体以及人类活动等传播,不断地再侵染。
总之,绿化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受病原物的侵染造成的。病原物传染植物使其发病的过程称为病程,病程可分为接触期、侵人期、潜育期和发病期4个时期。病害发展到最后一个时期病原物就可以进行繁殖、传播和扩大蔓延。 3.2.害虫防治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能遭受害虫的危害,害虫发生严重时会使种苗及观赏植物资源受到巨大损
失。
人们根据害虫食性及危害部位,将植物害虫分为5大类,即苗圃害虫、枝梢害虫、食叶害虫、蛀于害虫及种实害虫。常见的苗圃害虫有地老虎、脐嫩金针虫、种蝇、线站等,它们栖居于土壤中,危害种子或幼苗的根部、嫩茎和幼芽。枝梢害虫多为蛾类和甲虫类,它们钻蛀、啃食植株的枝梢及幼茎,直接影响主梢的生长;另外还有蚜虫及故壳虫,它们用刺吸式的口器吸取梢株汁液,消耗营养,影响生长,有时还传播病毒,引起病害。食叶害虫是以植株的叶片为营养的害虫。它们中有枯叶蛾、毒蛾、舟蛾、刺蛾等,种类颇多。由于这些害虫大量食害叶片,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蛀干害虫有天牛、吉了虫类和象甲类。其中以天牛的危害最重。它可在植株的本质部、韧皮部钻蛀取食,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导,引起植株生长衰弱,甚至成片死亡。种子、果实害虫多属螟蛾、卷蛾、象甲、花蝇、小蜂类害虫。它们以种子、果食为食,严重时可导致植株种子颗粒无收,对种苗影响最大。
害虫对绿化植物的危害是相当惊人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做好害虫的防治工作。绿化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请参见有关书籍。 4、整形与修剪
整形、修剪的目的除了可以调节和控制城市绿化植物生长与开花结果、生长与衰老更新之间的矛盾外,重要的在于满足观赏的要求,达到美的效果。整形往往通过修剪,故通常将二者统称整形修剪。 4.1.整形修剪的方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