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
作者:朱建华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5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阅读教学建议这样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出现下面的镜头。
镜头一:一位小学教师在上《狐狸和乌鸦》一文时,这样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教材:“小朋友们,学习本文,你想对狐狸和乌鸦说些什么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狐狸我佩服你,你太聪明了,我要向你学习,乌鸦,你太笨了,活该。”老师评价道:“你真有思想。” 镜头二:一位初中老师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这样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教材:“你对文中的警官有什么看法?”一个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向那个警官学习,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老师兴奋地评价:“你真有想法。”
学生把受骗的乌鸦解读成活该,把《变色龙》中的警官解读成应该向他学习,这样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这样写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显然,案例中的错误解读是语文教学所不需要的,长此下去,必然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这样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教材。只有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下,才能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一、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是教师读懂教材
教师要以三种身份去读教材才能读懂教材。(1)以一般读者的身份。目的在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2)以学生的身份。目的在于思考学生在阅读中会有哪几个字不认识,哪几个词的词义不明确,哪几个句子难以理解等难点、疑点和可能生发的问题,为课前预习参考。(3)以教师身份。教师必须下工夫钻研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自问自答,直至自己满意方休。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这样谋篇布局、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等等。一句话,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咀嚼、推敲、比较、分析,探究作者的真实意图、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文字的表面深入到文字的背后,触摸到作者的心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