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城市和乡村内部的差别都在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
105. 根据陈教授的观点,传统收入分配体制实行的完全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 106. 传统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完全平均主义的分配 ?
107. 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居民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收入差距相对稳定 ? 108.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了人人平等 ?
109. 对等级和身份制的认识不够使得我们的改革一直没有触动问题核心 √ 110. 农民进入到城市从事其他行业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限制 ? 111. 我国传统的收入分配体制有着非常浓厚的等级制和身份制色彩 √
112. 传统体制下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上没有差别,但从分配制度上有身份的差别:身份制包涵着等级制在里面 √
113. 传统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系统按照等级原则组织起来,使得不同行政系统上有了行政性等级差别 √
114. 中国的脑体倒挂问题,根植于等级制度,导致对收入分配标准的扭曲 √ 115. 体力劳动者应该比脑力劳动者收入低 ? 116. 应该微观讲求效率,宏观讲求公平 ?
117. 收入分配或产品分配是生产条件分配的结果 √
118.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前提是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 119. 我们分配出现问题是传统到现阶段分配转变导致的 √ 120. 中国为何有很多不良资产,这与金融没有关系 ? 121. 现阶段的投资应该应用储蓄消费方向上 √ 122. 国有企业高管的收入有必要向跨国公司高管接轨 ? 第21/32页
123. 无产阶级提出的公有制,代表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 124. 公平: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用基尼系数来衡量 √ 125. 金融不用对储蓄投资两者实现满足 ?
126. 金融应当培养有远见、预见性的金融人才 √ 127.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够通过市场来进行 ? 128. 传统上将收入分配过程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129. 马克思认为,任何人或者任何集团都不能凭借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 √
130. 按劳分配就是以生产条件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或收入,劳动的差别还原为收入的差别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 131. 公有制下劳动应该是分配的尺度 √
132. 只要把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企业就可以生产出产品 ? 133. 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对微观分配过程进行干预 √ 134. 劳动性收入不能用于消费才能成立 ?
135. 银行不会产生金融规模经济,不会进行期限的转变 ? 136. 货币的扩张,生产的创造不取决于个人 √
137. 政府的收入过程和整个的支出过程事实上都起着收入调节作用 √
138. 政府取得收入的过程和进行支出的过程都遵循的是劳动标准和所有权标准 ? 139. 个人储蓄是劳动的积累 √
140. 由于外部因素的存在社会成本与企业内部成本不一致,偏离了效率角度的最优配置,因此需要宏观调节来减小这个偏离 √ 141. 效率和公平总是相互冲突的 ?
142. 外部性产生于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了成本或收益 √ 143. 教育的产业化肯定会提高教育水平 ?
144. 政府通过通过收入过程和支出过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依旧遵循其劳动与所有权标准不同的标准来进行 ?
145. 公有资本在市场进行配置所得收入会被代理人控制和支配 √ 146. 市场化经济性分离没有给私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失衡 ?
147. 不需要城市化金融企业,放宽对农村的金融管制 √ 148. 如何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要与农村相适应金融组织去服务 √ 149. 基尼系数衡量社会收入差距大小 √
150.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公平不是主观可以加以界定的东西 √ 151. 在西方社会,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可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 √ 152. 公平的理解有唯一的标准 ?
153. 平均主义的公平观必然与效率目标冲突 √
154. 公平是历史的范畴,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 √ 155. 我们不能以是否存在差别和差别的大小为标准来判断公平 √ 156. 公有制分配的依据是劳动 √
157.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对立的,因此资产阶级的公平在公有制社会中应当被否认 ? 158. 公平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别,而应当承认劳动的差别和由劳动差别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别 √ 159. 马克思解释利息是平均利润一部分,利息不取决于借贷资本供求关系 ? 160. 一个国民收入的情况下对应着唯一的利率 √ 第22/32页
161. 利息是不劳而获,因此是不合理的收入 ? 162. 利息是对储蓄者的一种补偿 √
163. 无产阶级之所以主张公有制是因为公有制是公平的 ?
164. 公有制包括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公平和以劳动尺度衡量的收入分配这两层涵义 √ 165. 市场化分离导致劳动者收入的市场化 √ 166. 解除低利率的压制,使其恢复到均衡水平上来 √ 167. 市场化改革以后劳动者只应该取得劳动性收入 ? 168. 下岗分流由于人数很少,不会影响社会收入的分配 ? 169. 低利率会增加储蓄力度 ?
170. 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体现了客观生产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市场化分离 ? 171. 所有差别的扩大都是不公平的体现,而且和效率相冲突 ? 172. 只有银行收益率最大化时,利率才能使投资的最大化 ? 173. 利率增高,使贷款者整体利润上升 ?
174. 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是不均衡的,这显然与公平相违背,甚至与效率相违背 √
175. 只要是遵循市场的交易原则各部门就会获得合理的分配结果 ? 176. 各阶层收入状况也与其社会权利状况有关 √
177.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原因之一是生产条件中土地的有限性 √ 178. 政府的收入过程和支出过程都对收入分配起着调价作用 √ 179. 利率调整要慎重,利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180. 高利息率一定能吸收更多的储蓄 ? 181. 目前社会保障存在着逆向调节 √ 182. 政府的收支对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
183. 社会保障的水平和形式应当根据各部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特点而存在差异 ? 184. 微观的收入分配过程中也有公平的问题,并不是公平只存在于收入的调节过程中 √
185. 社会保障不足,储蓄率不会降下来 √ 186. 高利率会导致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187. 我们要想办法控制住由生产条件分配带来的收入过度的不平衡 √ 188. 国企高管应该高薪,这是收入条件所得 ? 189. 征地必须给失地农民以合理的补偿 √ 190. 政府调节过程只考虑公平不考虑效率 ? 191. 人力资本投资情况对个人收入有决定性影响 √
192. 弱势群体缺少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因此应该对其给予特别的帮助 √
193. 城乡分治的制度安排导致了不同社会成员事实上的权利和待遇的不平等 √ 194. 保证各社会成员的公平性不仅仅是均等的权力,而且包括对弱势群实现体权力平等的维护组织或安排等 √
195. 反垄断的对象既包括人为的、制度安排导致的垄断,也包括自然性的垄断 ? 196. 实现投资,实现储蓄两者关系是相等的 √ 197. 经济发展的形成,与储蓄率的调整无关 √ 198. 调整利息率在适当水平中,对投资有利 ?
199. 在传统体制下投资的主体和储蓄的主体是分离开来的,并不是一个共同的主体 ? 第23/32页
200. 打破身份制和等级制要比平均主义困难的多 √ 201. 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等级差别 ? 202.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两者关系是相等的 ? 203. 储蓄主体结构决定了储蓄的形式结构 √ 204. 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可以兼顾 ? 205. 一国的储蓄并不一定投资于本国 √
206. 在经济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投资与储蓄之间可以没有关系 √ 207. 国民储蓄的三个主体部门储蓄的总和称为国民总储蓄 ? 208. 实物不是储蓄保有的形式 ?
209. 政府作为储蓄主体的情况下需要多元的金融产品 ? 210. 投资的主体结构和投资的部门结构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211. 中国没有出现两个缺口 ? 212. 关闭股票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 √
213. 政府的支出必须在取得收入以后才能做出 ? 214. 投资主体结构决定了投资部门结构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超星泛雅中国当代经济学答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