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用户需求进行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它是否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是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应当披露,使公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由于空间有限,当前的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信息的数字化,也不能反映报表数字处理信息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包括企业所有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使用在线报告方式,有效地扩大了信息能力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通过在线访问,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得所需的信息。
5.会计核算的范围更广而方式更多
结算方式的电子化和业务范围的国际化以及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兴起,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企业将口益重视通过网络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会计业务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不仅跨国公司的业务要涉及到多个国家,总公司要通过网络直接从位于不同国家的分公司收集数据、编制报表、通用报表系统从不同网点进行取样,一般的企业也会通过网络进行国际间的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活动,会计将要处理大量的网上收款、付款和转账业务,通过网络银行进行结算业务。因此,网络支付体系和货币的新形式对会计信息系统将具有重大的影响。
6.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
计算机网络与其他媒体相比更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因为网络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人机对话,一改以往会计信息使用者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局面,使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自己建立索引:若按报表项目建立索引,就相当于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一个简化的财务报告;若按部门建立索引,就可获得企业的分部报告;若按时间建立索引,就可以获得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
(三)网络会计的发展
自从1969年美国加州大学、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的四台电脑经美国国防部的帮助联接起来,形成共同网络——Arpanet即Internet的前身一一宣告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以来,各国都在致力于网络的应用和开发。进入90年代后,电子商务这一商业运用更是刺激了国际互联网爆炸性发展。于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更是将2000年会议主题直接聚焦“网络经济”。这充分说
明了在全球,网络经济己经全面启动。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会计也口益受到人们重视。在国外,据2000年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由英国伯明翰大学ANDREWLYMER等四人组成的调研小组完成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称,在对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进行调查后证实有80%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网上发布他们的财务报告。而在中国,互联网才刚刚被人们所接受,网络会计更处于初始阶段。据一项通过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调查,沪市最佳36家信息批露公司中有网址的公司仅30家,占83.33%;通过搜狐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的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调查发现,有网址的公司仅24家,占24%。而美国1998年95%的公司有网址,英国1997年有网址的比例为92%。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要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好几年。但同时从2000年开始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在Internet上公布财务报告并将中期财务报告全文上网。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己于2004年4月30口首次成功实现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年报的网上批露,同时上网浏览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此外,自从1998年3月中国银行在国内开设第一家网络银行以来,我国己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了网上建设,四大国有银行及深圳发展银行等己经真正实现网上支付。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网络会计发展会越来越快。
三、网络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会计职能延伸,实现“管理一体化”
传统会计的基本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的主要范畴局限在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算账和审核上。企业进入网络化经营管理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必然相融合,形成以会计作业为子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将具有决策支持、内部控制,管理分析等功能,真正实现购销存业务、会计核算、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
(二)高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将导致传统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网络财务系统,将按信息处理的要求,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方式和方法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应企业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便捷的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询和审计,不但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客观、实时,也保证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高效率运转,除此以外,会计信息双向传递、在线财务报告等也将成为现实。
(三)网络会计系统智能化
未来影响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要加大数据的采集和运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数据处理、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外,还要逐步实现信息系统智能化。网络会计系统它应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应具备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四、网络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网络会计的发展己是势在必行,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帐簿可能被随意修改月.不留任何痕迹的千丁为,传统的依靠鉴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同时,网络会计环境下,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的开放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由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组成的闭环系统,系统受到非法操作或网上黑客的蓄意破坏,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陷于瘫痪。此外,病毒的存在、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等都会危及网络系统的安全。因此制约网络会计运行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
(一)网络会计安全问题分析 1.数据安全问题
(1)会计上的数据原件问题
在网络会计中,原始凭证的数据转变成磁性介质,对电子数据的修改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为“原件”带来很多隐患。网络会计中能否保证数据原件的真实性,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另外,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法律能否接受计算机记录的会计数据作为有效的证据,是一个国际化问题。同时对一项业务的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的电子签字认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在会计实务中
要求将计算机记录的原始数据打印到纸张上,并由责任人签字,可认作有效,但毕竟是暂时的,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2)网络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
网络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输入环节,数据访问和数据交换都通过服务器进行。网络计算机集成化处理促使现行手工会计中制单、复核、记账等岗位相互牵制制度的效力逐步削弱,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弱化。
(3)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剧
从信息的取得渠道看,其来源具有多样性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紊乱:从信息传递的方式看,大量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传输,有可能道受非法的拦截、窃取和篡改;从信息的存储形式看,信息大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和伪造且不留痕迹。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大了审计取证难度,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2.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由于网络自身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的固有特性,为网络会计的信息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作为一种完全开放的网络,其所容纳的会计信息含量非常之多,这必然会有一些虚假的、伪劣的会计信息进入网络并进行传播。而网络由于组织的松散性、庞大性、复杂性,往往难以及时地对会计信息进行监控,因而造成网络会计信息良劳不齐。再加上会计信息需求者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难以分辨其真伪,这也必然会影响他们准确地作出决策,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净化网络会计信息资源是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3.其他安全问题
系统资源风险。网络会计的物质基础是INTERNET,在运作过程中,其正确性和有效性难免会受到物质基础和技术故障的威胁,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及操作失一误等,这些都会使网络会计的安全风险增加。
内部人员道德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人员对会计数据的非法篡改、破坏和不正当泄密。
关联方道德风险。关联方道德风险是指关联方对会计信息披露方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不正当泄露、推断,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方的经济利益受损。
非关联方的道德风险。非关联方道德风险的涵义较广,危害性也很大,其主要包括截收(将有关数据非法占有)、仿冒(扰乱关联方识别)、窃听(侵犯数据的保密性)和黑客入侵。
计算机病毒危害。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呈现渠道多元化、速度快捷化的特点,危害也越发加剧,对INTERNET的系统资源和会计信息安全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二)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茶,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个人而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企业而言,互联网使企业尝试新的营销方式、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效率;对政府而言,互联网可以帮助政府更有效地履行各种职能。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记得一位著名的美国教授曾经说过:“一切的方便都源于互联,但是一切的麻烦也是源于互联。”美国最近公布的一份关于国家安全的报告认为,在21世纪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有威胁的几种行为中,列在首位的就是网络恐怖卞义,这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第一次被以政府的口吻提出。在我国,许多网站也受到过黑客的攻击,给国家和企业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对全球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并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那么,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又在哪儿呢?
首先,在Internet研究、设计、实现与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人们并没有把安全作为一个主要的因素考虑在内。Internet最早的用户是少量的研究人员,彼此之间基本都是相互信任的。比如,有关Tcp/Ip协议的大多数RFC总是以“本备忘录中不讨论安全问题”C security issues are notdiscussed in this memo)的说明为结尾。
其次,网络协议的开放性、系统的通用性以及攻击工具的易用性,使得通过Internet互连的系统都是可访问的,与地理位置和软硬件平台无关。系统的通用性使得系统的行为是可预知的,某一系统的缺陷很有可能在另外一个系统中重现。另外,各种攻击工具在网络中广泛散发,使得即使是网络入门者也可能对网络造成很大的威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网络会计发展趋势及安全问题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