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的。
177.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现将该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由此可推知,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178.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179.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法进行了证明。
180.生物体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18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18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183.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18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185.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18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18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18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89.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称为三倍体。
190.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纯合子。 191.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发育不全的种皮 192.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则可育,如果是奇数则高度不育。
19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片段的互换,这种交
换属于基因重组。
194.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195.如果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19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可能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19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198.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199.一个家族仅一个人出现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20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201.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aabbCC的个体占1/8。
202.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03.单倍体育种离不开组织培养技术,多倍体育种可以不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204.自然界中发生的自发突变的突变率非常低,诱发突变的突变率则很高。
205.如果隐性纯合子致死,则Aa连续自交n次,每代中的杂合子占(2/3)的n次。
206.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骡因为没有后代,所以不是一个物种。
20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08.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09.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
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210.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1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226.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27.肺泡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呼吸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关系。
228.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适当摄入果糖对血糖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212.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213.自然情况下,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214.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215.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21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217.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但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而非基因型。
218.生殖隔离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不同物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219.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20.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221.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222.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223.连续下雨天影响了玉米的传粉,此时可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挽救玉米产量。
224.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225.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229.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230.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23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232.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可以口服,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必须注射才能起作用。
233.皮肤上的一个温度感受器既能感受热,又能感受冷。
234.某哺乳动物体温为40℃左右,将此动物放于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将此动物的组织细胞放置于0℃下,耗氧量减少。
235.为了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可以人工延长鸡舍中的光照时间,从而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量。 236.某人40度高烧一天,是因为此人在这一天中的产热大于散热。
237.人体进入寒冷的环境中,因为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减弱。
238.K+主要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的稳定。
239.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240.离体情况下,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属于反射。
241.神经信号可以从轴突到树突,也可以从树突到轴突。
242.一个反射弧中只含有一条传入神经,一条传出神经,则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不考虑神经肌肉接点)。
243.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244.增加细胞外K+的浓度可以增加静息电位的值;阻断Na+通道可以降低静息电位的值。
245.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一定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46.神经冲动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
247.一个神经元兴奋可能会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248.在一个反射弧的链条中不可能存在两个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因为抑制作用(超级化状态)是不能被传递的。
249.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250.神经递质借助膜的流动性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激素则与质膜上的受体细胞结合不进入受体细胞内部。
251.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252.胰岛素是人体中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提高血糖浓度。
253.胰腺中的腺泡组织属于外分泌部,具有导管,能分泌消化酶;胰腺中的胰岛组织属于内分泌部,无导管,能分泌激素。
254.因为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脏等处的细胞,而非肌细胞。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255.胰岛素的增加直接导致胰高血糖素的降低,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增加直接导致胰岛素的增加。 256.验证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普遍采用先切除后再移植的方法进行二次对照。
257.所有的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少数几种靶细胞或靶组织。
258.能合成激素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259.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260.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261.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过神经垂体释放的。
26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263.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264.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垂体
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265.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垂体是最重要的分泌腺,是激素的调节中心。
266.下丘脑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
26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68.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以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269.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270.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71.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272.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
273.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274.一个效应B细胞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体只识别一种抗原,每个抗体与两个抗原结合。 275.凝集素和抗毒素都是一种抗体,抗体本质上是一种球蛋白。
276.细胞免疫中,抗原决定簇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而体液免疫中,抗原决定簇可以直接成递给B细胞。
277.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身存在。
278.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279.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可利用此原理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28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可能作为抗原。
28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282.在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种群出生率约等于零。
283.使用样方法调查密度时,对于落入样方边线的样本,一般来说取上边,左边,左上顶点的样本,级。
30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的是微生物。 而不统计下边,右边,和其它三个顶角的样本。 28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285.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286.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287.J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常表示为λ,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
288.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89.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290.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因此说明这个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291.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29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9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294.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295.生物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呼吸消耗、流入后一营养级、被微生物分解和随动物的排遗物流失。 296.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和“干重”可能出现反例。 297.植物A属于第一营养级,动物B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所有植物A中包含的能量一定多于所有动物B所包含的能量。
298.动物吃100g食物,一般只能使体重增加10g,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例证。 299.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
301.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30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03.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304.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305.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正反馈则是加速破坏平衡。所以负反馈都是有利的,正反馈都是有害的。 30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0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同样,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308.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309.当发生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湖底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310.C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311.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B细胞中的DNA与R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只有D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 312.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313.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314.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而不需要DNA载体。
315.运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自我复制,含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具有某些标记基因等,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16.用同个生物的不同细胞构建的cDNA文库都是相同的。
317.如果要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应从cDNA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或用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取。
318.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得到的人胰岛素原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不能得到有效的表达。 319.成功导入外源基因就标志着基因工程的成功。 岛素原,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32.抗生素-卡那霉素可以用来对转基因的植物细胞起到筛选的作用。
333.在获取植物的原生质体时,使用高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可以防止原生质体吸水胀破。
334.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320.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以及受体细胞中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可用相同的目的基因探针进行诊断。
321.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可选用植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如果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可选用动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322.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可以采用大肠杆菌的质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肠杆菌的质粒都可以用于基因工程。
323.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的抗虫棉的后代具有永久抗虫的能力。
324.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是一定相同的;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一定是不相同的。
325.采用转基因方法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的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这说明,在该转基因山羊中,只有乳腺细胞中存在人凝血因子基因,而其他细胞中不存在。
326.基因治疗是指将缺陷基因诱变为正常基因;基因诊断依据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一种基因探针能够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327.通过转基因培育抗虫品种,利用种间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利用昆虫激素干扰昆虫的繁殖等都属于生物防治的范畴。
328.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都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但前者只催化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脱氧核苷酸链上,后者催化两个DNA片段的连接。
32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3000多种,能识别并切割回文序列,具有较强专一性;DNA连接酶能连接所有的粘性末端,所以没有专一性。
330.生物体内DNA分子的解旋一定需要解旋酶,在体外则只需要高温。
331.为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是否翻译成胰
335.离体的植物体细胞与生殖细胞都可以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因为这些细胞都至少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能性。
336.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且为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的薄壁细胞。
337.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的条件。 33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蔗糖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能源物质,而且可以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
339.一个四倍体的某植物体细胞与一个二倍体的另一种植物体细胞进行杂交,如果形成的杂交细胞中染色体没有丢失,则该杂交细胞通过组织培养长成的植株属于六倍体,而且是可育的。
340.制备单克隆抗体所涉及的生物技术包括:动物细胞融合与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番茄—马铃薯种间杂种个体用到的技术包括: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抗虫棉用到的技术只是转基因技术。
341.植物产生的种子能发育成新的个体,是种子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342.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 343.将愈伤组织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种子。人工种皮需要具有透气与透水等特点。 344.我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 345.在细胞克隆培养时,需要滋养细胞;当进行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需要饲养层细胞。
346.在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中,都需要对培养基灭菌,还都需要用到CO2培养箱。 347.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348.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具有贴壁生长以及接触抑制的特点,因此在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的细胞并进行分瓶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生物365个判断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