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考点: 加速度;质点的认识.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由质点定义,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可判定A.
质点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路程没有方向.
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判定D.
解答: 解:A、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不一定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质点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如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和速度就没有联系,故B错误.
C、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故C错误. D、由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可知,D正确. 故选:D.
点评: 质点的判定是重点内容,注意依据的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即能不能看成质点取决于问题性质. 3.(4分)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受到4N,6N,7N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 C.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
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摩擦力专题.
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与重力的性质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 解答: 解: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A错误 B、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受到4N,6N,7N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B错误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正确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但弹力与重力的性质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会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 4.(4分)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整个运动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B. 整个运动过程中,CE段的位移最大 C. 质点运动到第18s末时离出发点最远 D. 质点在CE段做的是匀变速运动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 解:A、在整个过程中,CE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故A错误.
B、v﹣t图象中,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AB段围成面积最大,因此位移最大,故B错误.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D点对应的时刻,即20秒末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最大,则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
D、图象中CE段是一段倾斜的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 5.(4分)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
2
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则刹车后6.0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A. 30m B. 40m C. 216m D.342m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 解答: 解:72km/h=20m/s,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则汽车在6s内的位移等于4s内的位移,.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6.(4分)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当缓慢提起板的一端的过程中,物体所受a支持力,b摩擦力,c下滑力,d合外力中,其中变大的力是()
A. a与b B. c与d C. a与c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D.b与d
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与θ角的关系式,再分析它们的变化,光滑说明摩擦力为零.
解答: 解:A、B、物体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 支持力a=Gcosθ,摩擦力b=0, 下滑力c=Gsinθ,合力d=Gsinθ 当θ增大时,cd增大.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采用数学上函数法分析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也可以运用图解法分析,注意光滑说明摩擦力为零. 7.(4分)如图所示,圆弧槽半径R=30cm,质量m=1kg的小物块在沿半径方向的轻质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N/m,弹簧原长L=40cm,一端固定在圆心O处,
2
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取g=10m/s,sin37°=0.6,cos37°=0.8,则()
A. 物块对弹簧的拉力大小是6N B. 物块对弹簧的拉力大小是15N C. 物块对弹簧的摩擦力大小是6N D.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8N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推力、静摩擦力,然后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出弹簧弹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
解答: 解: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推力、静摩擦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切线方向:mgsin37°=f ① 径向:F+mgcos37°=N ②
根据胡克定律,有:F=k?△x=50N/m×(0.4﹣0.3)m=5N
联立解得:f=6N N=13N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滑块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不难. 8.(4分)运载火箭的用途是把卫星、飞船等送入预定轨道,则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升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应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失去了重力
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
分析: 火箭推力形成是火箭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与有无空气无关.飞船进入轨道后,受到地球的引力,该引力与飞船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答: 解: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应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故A正确,B错误;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故C错误; D、火箭飞出大气层后,还受重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的相互作用性,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是基础题;知道火箭加速上升,受力不平衡是解题的关键. 9.(4分)“蹦极”是一项刺激的体育活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在P点下落到最低点c点的过程中()
A. 人在a点时的速度最大 B. 人在ab段做匀减速运动 C. 人在bc段做匀减速运动 D. 人在c点时的速度为零,但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根据受力分析和F=ma,判定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从而判定运动状态.
解答: 解:AB、因为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故人从P到a 是不受弹力的,故人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人在Pa段作自由落体运动,因为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故此点弹性绳的弹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在此点之前,弹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合力是向下的,加速度是向下的,人做变加速运动,b点速度最大,故AB错误;
CD、在此点之后,弹力大于人的重力,故合力是向上的,加速度是向上的,故在bc段做变减速运动,c点速度为零,但是c点的弹力最大,故物体向上的加速度达到最大,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应用牛顿定律判定加速度从而知道运动状态的能力,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10.(4分)一个物体以v0=16m/s的初速度冲上一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m/s,冲上最高点
2
之后,又以加速度大小为4m/s沿原路径返回,则物体() A. 物体运动总时间是6s B. 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12m C. 第3s末的速度大小4m/s D. 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该过程有往复,加速度不同,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仍然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公式
2
v=v0+at和位移时间公式x=v0t+at进行求解.
2
解答: 解:A、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冲上斜面的长度L==16m,时间为
t==2s,下滑时间为:s,故A错误.
,
B、物体2s末到最高点,之后返回,故在2s~3s的位移为:故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16﹣2=14m,故B错误. C、由题意知物体经t=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冲上斜面的长度L=下滑,下滑距离L′=平均速度大小
=2m/s,故D错误.
=2s上升到最高点,3s末的速度反向,大小v=a′t=1×4=4m/s.故
=16m,历时2s,后2s沿斜面匀加速
=8m,所以4s内的位移大小是16﹣8=8m.4s内的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做好过程分析,掌握好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和位移时间公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徽省宣城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