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答案(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4. 在某越流含水层中有一口抽水井。已知: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为3606.70m/d,越流因素为1000m。试求以定流量Q=453m/d抽水时,距抽水井10m,20m,40m和100m处的稳定水位降深。

解:

22 T?3606.7m/d,B?1000m,Q?453m/d,。 由Hantush-Jacob公式: Q?r?潜水含水层Thiem公式:s?K0?? 2?KM?B?

Q?r?得:s?K 0??2?T?B?

当r=10m时:

3

2

Q453?r??10?K0???K0??2?T?B?2?3.14?3606.7?1000?

?0.02?K0?0.01??0.02?4.7212?0.094ms?

当r=20m时:Q?r??20?K0???0.02?K0??2?T?B??1000?

?0.02?K0?0.02??0.02?4.0285?0.081ms?当r=40m时:Q?r??40?K0???0.02?K0??2?T?B??1000?

?0.02?K0?0.04??0.02?3.3365?0.067ms?当r=100m时:Q?r??100?K0???0.02?K0??2?T?B??1000?

?0.02?K0?0.1??0.02?2.4271?0.049ms?15. 在某承压含水层中做多降深抽水试验,获得表3-6的数据。试确定当水位降深为8m时的抽水井流量。

表3-6

降深次数 水位降深(m) 流量(m/h)

3

1 1.50 88 2 3.00 144 31

3 4.50 189 4 6.00 228 16. 在某承压含水层中做三次不同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已知含水层厚16.50m,影响半径为1000m,且当以511.50m/d的流量抽水时,距抽水井50m处观测孔水位降深为0.67m。试根据表3-7确定抽水井的井损和有效井半径。 表3-7

3

降深次数 Q (m/d) 3St,w (m) St,w/Q (d/m) 3.37×10 3.68×10 3.71×10 -3-3-321 2 3 320.54 421.63 511.50 1.08 1.55 1.90 17. 在北方某厚度为30m的承压含水层中做多降深大流量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一定时间后,井附近出现紊流运动。已知影响半径为950m,当4173时,离井87m处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为0.23。试验数据见表3-8。试确定抽水时的井损及有效井半径。 表3-8

降深次数 Q (m/d) 3St,w (m) St,w/Q (d/m) 3.25×10 2.76×10 2.35×10 -4-4-421 2 3 11145 7465 4173 3.62 2.06 0.98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 一、填空题

1. 泰斯公式的适用条件中含水层为_均质各向同性水平无限分布_的承压含水层;天然水力坡度近为_零_;抽水井为__完整井、井径无限小_,井流量为_定流量_;水流为__非稳定达西流_。

1?1u2. 泰斯公式所反映的降速变化规律为:抽水初期水头降速_由小逐渐增大_,当时达_

最大值_,而后又_由大变小_,最后趋于_等速下降_。

3. 在非稳定井流中,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__都不相等_,而沿着地下水流向流量是_逐渐增

32

大_。

4. 在泰斯井流中,渗流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_增大_,当u?0.01时渗流速度就非常接近__稳定流的渗透速度_。

5. 定降深井流公式反映了抽水期间井中水位_降深不变_,而井外水位_任一点降深随时间逐渐降低_,井流量随时间延续而_逐渐减小__的井流规律。

6. 潜水非稳定井流与承压井流比较,主要不同点有三点:⑴导水系数是_距离和时间的函数_;⑵当降深较大时_垂向分速度_不可忽略;⑶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主要来自__含水层的重力排水_。

7. 博尔顿第一模型主要是考虑了_井附近水流垂直分速度_;第二模型主要考虑了_潜水的弹性释水和滞后给水_。 二、判断题

1. 在泰斯井流中,无论是抽水初期还是后期各处的水头降速都不相等。(×) 2. 根据泰斯井流条件可知,抽取的地下水完全是消耗含水层的弹性贮量。(√)

3. 在非稳定井流中,沿流向断面流量逐渐增大,因为沿途不断得到弹性释放量的补给,或者是由于沿流向水力坡度不断增大的缘故。(×)

4. 泰斯井流的后期任一点的渗透速度时时都相等。(×)

5. 泰斯井流后期的似稳定流,实际上是指水位仍在下降,但水位降速在一定范围内处处相等的井流。(√)

6. 泰斯井流的影响范围随出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扩大。(√)

7. 基岩中的裂隙水一般都是埋藏在已经固结岩石中的节理、裂隙和断层中,因此,根据含水层的弹性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泰斯公式,对基岩裂隙水地区的水文地质计算是不适用的。(×)

8. 可以这样说,当泰斯公式简化为雅可布公式时,则表明井流内各点的渗透速度已由不稳定而转变为稳定。(×)

9. 在进行非稳定流抽水时,无论井流量如何变化,都可将其概化成阶梯形流量后,再使用定流量的泰斯公式计算。(√)

10. 使用阶梯流量公式时,要求计算时间必须是连续的。(√) 11. 水位恢复公式实际上是具有两个阶梯的阶梯流量公式。(√)

12. 配线法和直线法比较起来,前者比后者更能充分的利用抽水试验资料。(√) 13. 配线法求参数的随意性在距抽水井越近的观测孔中表现越大。(×)

14. 在抽水试验时,往往主孔中的动水位不易观测,如果能观测到的话,则求参数时用主孔或观测孔资料都一样。(×)

15. 后期的泰斯井流,是在一定范围内水头随时间仍在不断变化,但水力坡度不随时间变化的一种非稳定流。(√)

16. 在均质各向异性含水层中进行抽水试验时,可以利用等降深线所呈现出的椭圆形长短轴长度比的平方,求相应主渗透方向上渗透系数的比。(√)

17. 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与泰斯井流比较,二者的区别只是前者存在垂直方向的水流。(×) 18. 越流系统的完整井流在抽水的早期,完全可用泰斯井流公式计算。(√) 19. 越流系数越小,则越流量进入抽水层的时间就越早。(×)

20. 抽水的中、后期,越流系统井流的水位降落曲线偏离泰斯井流的水位降落曲线,因为前者的抽水量完全是由越流量供给。(×)

21. 凡是在越流系统的井流中,在抽水后期,井抽水量都是由越流量组成。(×)

22. 具有越流系统的井流,只要能达到稳定流,则井抽水量就是按下列顺序组成:抽水初期

33

完全由含水层释放量组成;抽水中期由含水层的释放量与越流量组成;后期则完全由越流量组成。(√)

23. 在相同条件下越流系统井流的水位下降速度小于泰斯井流的水位下降速度。(√) 24. 凡是具有越流系统的井流,抽水后期都能达到稳定流。(×)

25. 据非稳定抽水试验资料所画出的s-lgt曲线,若出现拐点,则只表明有越流存在。(×) 26. 在越流系统的井流中,当降落漏斗出现稳定时,则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都相等。(×) 27. 越流系统的井流同泰斯井流一样,到抽水后期各处的水位下降速度都相等。(√) 28. 越流系统中的弱透水层可以是承压含水层,也可以是无压含水层。(×) 29. 博尔顿第二模型和纽曼模型都考虑了潜水含水层的弹性释水作用。(√)

30. 博尔顿第二模型中由于引进的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因此影响了该模型理论的解释和推广。(√)

31. 纽曼把博尔顿关于关于潜水含水层迟后给水作用用潜水面下降滞后来解释。(√)

32. 博尔顿第二模型与纽曼模型的区别只有一点,即后者考虑了水流的垂直分速度,而前者则没有考虑。(×)

33. 纽曼模型可以用于任何条件下的各向异性潜水含水层的井流计算。(×) 34. 只要符合博尔顿公式要求的潜水井流,同样也适用纽曼公式。(√)

35. 因为博尔顿和纽曼公式都是描述潜水井流的公式,因此对多大降深的潜水井流来说,二者都适用。(×)

36. 纽曼解在实际应用时,并不表示某一点的降深值,而是表示整个完整观测孔内的平均降深值。(√)

37. 在无越流补给的无限潜水层中进行抽水试验时,早期的水量主要来自含水层的弹性释放量,而晚期的抽水主要来自疏干量。(√)

38. 无论是博尔顿模型还是纽曼模型都是在裘布依假设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潜水非稳定井流模型。(×)

39. 在无补给的潜水完整井中进行定流量变降深非稳定抽水时,潜水的浸润曲线在抽水后期是一条流线。(√)

40. 在符合纽曼模型的巨厚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S—lgt曲线的第一阶段表现最明显。(√) 41. 在博尔顿模型中的延迟指数1/a越大,则重力疏干延迟效应消失得就越早;反之1/a越小,则延迟效应消失得就越晚。(×)

42. 在各向异性的潜水井流中,水平分速度愈大,则含水层的弹性释水和潜水面迟后反应就越明显。(√) 三、分析题:

1. 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和非稳定运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泰斯公式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 利用抽水孔资料求参数T值时,通常求得的值比实际小,为什么?

4. 泰斯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当水力坡度较大时能否直接用泰斯公式?如何修正? 5. 泰斯井流后期为什么说只有在r一定范围内,水头降速才相等? 6. 试分析图4-7所示的井流是否都是越流系统?

34

(a)(b)(c) (d)(e)图4-7 7. 图4-8示出三个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剖面(a)、(b)、(c)。已知各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渗透系数及贮水系数都相同,各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及贮水系水系数也相同,且M1

试比较各井水位降深相同时,α、β、γ三点(三点距井都为r,距抽水层顶板都为Z)在抽水过程中的水头值。 M1αM2βM3γ MMM (a)(b)(c) 图4-8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下水动力学习题答案(7)在线全文阅读。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答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40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