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 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 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 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第Ⅱ卷(共118分) 7.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参考答案】

6分 4. C 5. D 6. D 7.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分。每句1分) 8.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3分)

篇章三《马说》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

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参考答案】 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 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

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篇章四《送东阳马生序》

(一)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

②③④

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

可不勉乎?

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

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二)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①②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

④⑤

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

刚。

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9.抄书 治水失败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每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具体谈“读书”的意思1分,具体谈“不切实际”的意思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篇章五《小石潭记》

(一)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39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