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内容:
1. 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 2. 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 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4. 学会时间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学内容:
1. 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 1. 情绪概述;
2.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 培养良好的情绪; 4. 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 1. 人际关系概述;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五)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 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六)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内容:
1. 压力和挫折概述;
2.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 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三、 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
按照?基本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下是两种课程开设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
1. 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
2. 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 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科学确定,但应包括?基本要求?的主要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使用优质教材。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
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 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五、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 要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团队教学,参与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可以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鼓励有条件的辅导员参与相应课程教学。
3. 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料,如心
理测评系统、心理教育软件、音像教学资料等,配备合适的教学场所。
六、组织实施与教学评估
1.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课程开设工作。
2. 课程教学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评估重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