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我立刻向总统报告。”
科学院的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们又来到了那个考古遗址。他们果真找到了那棵小树苗,神奇的是,那棵树苗上竟然还有最后一片绿叶。
于是,这棵小树苗和这片绿叶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4月22日那天,朋朋他们和超超博士一起看见了总统的电视讲话。总统下令,全国的科学家联合起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把那棵树苗救活。总统最后说,地球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
一缕希望之光终于在9098年的地球上闪现。
1. 请写出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请写写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课外阅读(选做题)
这学期,我看的课外书有:____________ _____。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
附件二: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字词基础
(一)听写词语
测试时,教师用中等速度,每个词语读两三遍,使每个学生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完成听写。所有词语写完之后,教师再完整地读一遍,让学生检查订正。
写对12-14个词语,可评为“优”;写对10-13个,可评为“良”;写对7-9个,可评为“合格”;写对6个以下(含6个),评为“不合格”。另外,字迹是否工整也应在评定范围内。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组对16-18个评为“优”;组对13-15个评为“良”;组对10-12个评为“合格”;组对9个以下(含9个)的评为“不合格”。
(三)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参考答案:1③;2④;3①;4④;5①;6②
选对6个评“优”;选对5个评“良”;选对4个评“合格”;选对3个以下(含3个)的评“不合格”。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1.正确答案见教材中相关课文。
2.①◆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
◆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②表达“急切”“焦急”等意思的词语均可;表达“珍惜”“珍爱”或“想念”等意的词语。
请注意,此题若出现其他符合文意的答案,应视为正确。
以上两题共计12处横线。填对10-12处评为“优”;填对8-9处评为“良”;填对7处评为“合格”;填对6处以下(含6处)评为“不合格”。如有错别字,酌情降低等级。
三、阅读理解与习作
提供的四篇材料,任选一组(两篇材料含习作)对学生进行测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如下。(学生回答出意思相近的内容,应视为正确)
材料一:
1.应画的句子是:水是这样喜欢捉弄人,但流到那成堆的大石头边时,她自己的魔难也来了。
2.以下角度均可:联想、想象丰富;把水当作人来写。
3.喜爱,喜欢等意均可。
材料二:
1.迟疑:一时拿不定主意。
沉沉实实:沉稳,实在。
2.我们和牛狭路相逢,牛为我们让路。
3.以下几个角度,任何一个都可以:
与人狭路相逢,安静地走下水田;
在晨光或烈日下,拖着沉重的犁劳作;
农闲时候,做搬运或者拉车;
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
材料三:
1.①
2.片断(一)和(二)分别写的是 根 和 风 。片断(一)中,诗人倾吐的心声是 做一个背后的支持者 。
3.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材料四:
1. 时间顺序;文章前三段分别出现了“傍晚”“晚上”“第二天早上”。
2.主要内容:傍晚,爸爸买回来三条活鲇鱼。晚上,为了防备鲇鱼逃跑,他用篮子和砧板把它们盖在桶里。可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鲇鱼还是全都从桶里逃了出来,有一条已经逃走了。我暗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3.不容易;这样写,让人体会到鲇鱼逃跑不容易,才能让人感到惊讶,文末的赞叹才合情合理。
每组文章共有6道题,每题算1处。答对6处者,可评为“优”;答对5处者,可评为“良”;答对3-4处者,可评为“合格”;答对0-2处者,评为“不合格”。
习作:
教师可以从阅读后的两个习作要求中选择一个,对学生进行测试。习作测试时间为40分钟左右。建议按以下标准酌情评级。(注:“病句”指有明显错误的句子;相同的错别字只算错一个。)
1.表达清楚,语句通顺,没有明显的病句,错别字不超过1%;达到或超过400字,可评为“优”。
2.表达基本清楚,明显的病句不超过2句,错别字不超过2%,达到350字可评为“良”。
3.以下四种情况占两项的,可评为“合格”。
(1)表达不很清楚。
(2)病句超过2句。
(3)错别字超过2%。
(4)字数不到350字。
4.上述四种情况中占三项或四项的,可评为“不合格”。
5.表达上有特点的,如想象丰富且合理,比较恰当地运用了环境描写,评价标准可适当放宽。
四、快速阅读。
教师从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对学生进行测试。建议将文章单独列印,以保证在8分钟之内测试完毕。
文章后面的问题,全部回答正确,可评为“优”;如回答问题时有缺失,可评为“良”,只答对一个问题可评为“合格”;所有问题均没有答对,评为“不合格”。
参考答案如下。(学生答案内容相近,应视为正确)
材料一:
“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到一所中学应聘英语老师,试讲时,因为紧张,没法讲下去,准备放弃。学生要我“再来一次”,在学生的鼓励下,我试讲成功。此后,我常用“再来一次”鼓励自己。
材料二:
1.9098年,地球上植物灭绝,动物极其稀少,沙尘暴肆虐,江河湖泊干涸,人们没有水喝,只得吃从深海里提炼里的水丸。
2.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2011-06-29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关键词:加衣 练习 理解 阅读 练习题 阅读理解 寒流 武汉 上册 北风 摘 要:《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
相 关: ◇ 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 >>详细 ◇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详细 ◇ 四年级下册教材编写意图和 >>详细 ◇ 小学数学的阅读理解指导 >>详细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短文练习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①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②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流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g)。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 出。
暖和(he huo) 疾风(jī jí) 乘虚而入(ch?ng chang)
结结实实(jiē jiě) 劣迹(lia liě) 叮嘱(zǔ zhǔ)
宁肯(níng nìng) 呜咽(yàn ya) 问候(h?u h?u )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注意在□里填写地点,在( )里填写人物。
北
( )
↑ ↑
( “他” )
↓ ↓
( )
南
3、仔细阅读文中画“ “①处的内容,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①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省略了。②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4、仔细阅读文中画” “ ②处的内容,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