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进入我的第四环节。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也可是课后作业)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钩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情深有感触。那么拿起我们自己的笔,假设我们是诗歌中的主人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写一段你想象中那个雨巷邂逅的场面。用自己的笔描绘出雨巷那种独特的意境。
(2)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七.结束语
到此,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结束语: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八.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16
意象 感受
雨巷 —— 幽深、寂静
油纸伞 ——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 —— 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 —— 美丽、高洁、愁怨
我 —— 彷徨、迷惘、寂寞
九.教学反思
回首本课教学,总有很多话要说: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将学生带入了诗歌所传送的意境当中,从而获得了那份独特的情感体验。诗歌只有在吟咏中才能品出味道来,我用了常用的方法,以读带品、 以品促悟 ,在反复的诵读当中,让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产生情感上共鸣。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只要有情感的共鸣,就能带着学生翱翔于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可是仔细斟酌,又多了几份遗憾:在分组讨论时没有办法照顾到内向的学生,没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如对“油纸伞”这个意象谈感受时,有些学生认为很漂亮,有些认为很华丽,甚至有些同学没有见过“油纸伞”。
总之,教学当中还有许多不足,在此不一一赘述。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只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雨巷》说课稿(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