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1. A 2.A 3.D 4. B 5. C 6.C
7.(6分)要点一:忠实于原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满足人们的怀旧需求(或呼应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要点二:表现原著中的精神内涵,如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爱国情感等。 要点三:改编有创新,与商业的、大众的、流行的艺术创作理念结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共22分。
8.C 济:成就。
9.B A.以:认为。B.而:表承接/表转折。C.焉:代词,之。D.代词,他们 10.C C:相与:一起。
11.D 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
12.译文:(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补出句中的省成分。然后抓关键词:(鲍叔等人)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之)以国政,孔子美之。其:代指管仲等人。下之:甘居其下。美:赞美。)
13.①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姚崇是一代贤相,才能出众,娴于政务。材料一中写卢怀慎“每事推之”,实际是避位让贤,充分调动贤明之士,这从材料二中卢怀慎举荐多人也可以看出来。正是这样卢怀慎才能与姚崇戮力同心,成就唐王朝的开元盛世。这些都是卢怀慎作为宰相胸怀大度、以国事为重的表现。
②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材料一中写姚崇请假十余日,竟能导致政事堆积,作为朝廷宰相的卢怀慎竟然束手无策,其理政才能可见一斑,因此材料一中说其“每事推之”,实际上也就是指责他遇事无能,只能推诿。即便是在材料二中写到其为官清廉,荐人有功,仍然不能遮盖卢怀慎作为宰相的无能。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并从中探究。从文章内容分析,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正面:“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可知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反面:“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可知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
【文言材料一译文】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臣司马光评论说: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布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文言材料二译文】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近些时候对政务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惋惜。
三、略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12分)。
14、(3分)C “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5、(4分)C、D C句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D句感慨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6、(5分)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1分):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1分)。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1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1分),表达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2题。 17.(2分)B 18.(3分)C 19.(3分)C 20.(5分)答案要点:
①累极的时候能够有一把椅子一角桌子,我是幸运的。
②与那些阅读条件一般的读者相比,我能有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可算“神仙”了。 ③三联书店的读书氛围感染了我,使我享有精神上的优雅与优越。
(评分参考: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第三个要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答案要点:
①承接或小结上文,对读书人的沉醉与痴迷作了高度概括性的表达。
②与饭馆、市场等场所相比较,突出了书店的安静,进而强化了对超越世俗的精神生活的推崇。
③以默片的无声引出下文对声音的惊觉--“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使文章自然地进入新的部分。
④“似乎回到默片时代”,隐含着对传统生活方式包括阅读方式的怀念,为后文表达对纸质书的珍视作铺垫。
(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个要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答案要点:
①空间的阔大灿烂 ②书册的丰富高贵 ③影响的深远广泛 ④环境的典雅静穆 (评分标准:本题5分。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答对二个要点给3分,答对三个要点给4分 答对四个要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六、微写作 【评分说明】
8—10分:内容切合题意,150字左右。 5—7分:内容符合题意,130字左右。
5分以下:内容距离题意较远,少于120字。
七、作文(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50—42分)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章可得46分以上。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41—33分)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出的文章可得37分以上。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32—25分)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文章可得29分以上。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四类卷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24—0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以1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