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肥 工 业 大 学 概 况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题词。60多年来,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已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99.39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1.4万册,电子图书75.2万种、135.1万册,中外文现刊2794种,中外文电子期刊约3.4万种。学校设有19个学院、联合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基地4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40多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59个教学实验室、24个校内实践创新基地、206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9295台(套),总价值5.33亿元,实验室基础设施及生活、体育、文化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3602人,专任教师182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5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520人,占83.3%。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优秀教师4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4人、青年教师基金4人,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1人。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艺术硕士(MFA)、翻译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5个;设有7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7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9600余人。“十五”以来,新增了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备案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99项;建筑学、土木工程和英语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4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获
- 1 -
国家级精品教材5门,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6项, 57部教材遴选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65部教材遴选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7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1项;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现启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以及机械工程(工学博士、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的试点工作,学校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建设的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获国家级本科教学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还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5万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科技发展年”、“科技创新年”、“科技质量年”、“科技拓展年”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几十项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经费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6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科技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科研到账总经费达到3.65亿元,首次主持的2项973项目获准立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项,总经费6300万元,充分显示了学校科学研究应有的潜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学校国际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展,形式和层次更加丰富,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国际化师资力量和管理干部的培养力度,与国(境)外高等院校开展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赴德硕士生培养计划”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海外研习及赴台交流学习等各类项目。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和自主招生资格,现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就读。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合肥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凝炼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深化管理改革,培育校园文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快发展,努力把合肥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铸造合肥工业大学新的辉煌!
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
- 2 -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招生说明
一、我校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420名(最终的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其中有114个(含自主设置)硕士学位学科和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420名(含推免生);另外招收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名(含推免生),包括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翻译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会计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九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涵盖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等25个领域。另外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20名。培养方式有非定向、定向、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四种,其中定向生和委培生在录取过程中,其所在单位要与我校签定《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二、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和历届本科毕业生可报考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作要求)。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5分,报考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各专业还须符合报考专业规定的报考条件)的人员,亦可报考我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报考MBA、MPA、工程管理、工程硕士中项目管理领域的考生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或者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或者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
报考美术学的考生必须在合肥工业大学考点报名并参加合肥工业大学考点组织的考试。
考生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网上报名时间:2012年10月10—31日,现场确认时间:2012年11月10—14日;考试时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我校各专业、领域(除MBA、MPA、会计、工程管理和工程硕士中项目管理领域外)均接收推荐免试生。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将本人简历及相关材料交(寄)到招生办公室,经审核同意后,参加我校组织的推免生复试。招办为复试合格者出具推荐免试研究生接收函,凭此函办理相关手续即可。
备注:各专业的具体报考、录取条件最终以教育部2013年下达的相关文件为准。
三、获硕士学位后或博士学位后工作两年或以上,业务优秀的在职人员,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可以再次报考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硕士生。
四、我校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4门(MBA、MPA、会计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初试科目为2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初试科目为3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初试科目中“业务课二”由教育部联合命题,考试科目为“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绘图类考试考试时间为6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各为150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为300分);复试科目考试形式及具体内容由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其
- 3 -
它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决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课程及参考书目见49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课程及参考书目见82页)。
五、报名必备材料: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原件(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交验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证书或成绩单原件并附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原件)。
六、请认真填写本人接收准考证的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以便及时联系,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七、考生必须按目录所列选考业务课科目(不得自行选凑),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须准确无误,否则后果自负。 八、初试合格后,我校拟录取的考生皆应参加复试。
九、目录中专业代码前有“▲”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名称前有“★”者为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 十、招生单位代码:10359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邮 编:230009 电 话:(0551)2901228 传 真:(0551)2904923
E-mail:hgdyzb@hfut.edu.cn 网 址:http://yjszs.hfut.edu.cn 十一、各学院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学院代码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学院名称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 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数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医学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MBA/MPA中心 光电技术研究院 电 话
0551—2901508 0551—2919306 0551—2904548 0551—2901409 0551—2901385 0551—2901547 0551—2901736 0551—2901881
0551—2901542、2901523 0551—2919109 0551—2904976 0551—2901535 0551—2901506 0551—2902796 0551—2901703 0551—2901960 0551—2901477 0551—2901285 0551—2904981 0551—2902572
- 4 -
传 真 0551—2901508 0551—2903450 0551—2901362 0551—2904435 0551—2904642 0551—2901450 0551—2901736 0551—2901517 0551—2901524 0551—2919106 0551—2904976 0551—2901478 0551—2901516 0551—2902500 0551—2901822 0551—2901960 0551—2905902 0551—2901285 0551—2904985 0551—2902572 联 系 人 陶余祥
沈媛媛 黄国兴 翁 洁 曹彩萍
曹 航 王松龄 安 洁
刘雪平 陈 涛 胡晓凤 宋 敏 罗玉华 胡淑恒 武 敏 鲁迎春 荣 威
王 梅 邱国侠 彭化慧 王军辉 王美琴 孙 琳 刘晓艳 李 俊 王蕴文 侯超群 徐 旭 吴华清 王奇峰 陈先环 陆莉娟
考 试 科 目 代 码 表
思想政治理论101 英语翻译基础357 经济学原理802 电子线路803 材料科学基础(一)824 有机化学(二)845 材料科学基础(二)825 运筹与管理846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711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99 心理学712
基础英语713 英语一201 艺术原理与美术史714 俄语202 艺术原理与基础理论715 日语203 数学分析716 英语二 204 单独考试数学717 翻译硕士英语211 有机化学(一)718 单独考试英语240 地质学基础719 二外德语241 生物学综合720 二外法语242 设计基础理论(一)721 二外日语243 设计基础理论(二)722 二外俄语244 规划设计基础理论723
景观设计原理724 数学一301
数学二302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08 数学三303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436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 建筑学基础
355
自然辩证法原理801 马克思主义发展简史804 固体物理826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论805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827
英语专业综合考试(一)806 工程热力学(一)828 英语专业综合考试(二)807 真空技术829 高等代数808 电路830 高分子化学809 半导体物理831 岩石学810 数字电路832 生物化学(二)811 “信号与系统”和 十六位微机原理812 “数字信号处理”833 材料力学813 自动控制原理834 理论力学814 结构力学835 机械原理815 水力学836
自动控制理论816 工程热力学(二)837 生产计划与控制817 测绘科学基础838 工程流体力学818 物理化学839 造型设计基础819 生物化学(一)840 普通物理820
工程地质学84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821 交通工程学842 传感器822 路基路面工程843 应用光学823
环境科学概论844
- 5 -
企业管理学847
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848
美术创作(6小时素描写生)501 艺术设计与表现(6小时)502 建筑设计与表现(6小时)503 建筑技术设计与表现(6小时)504 规划设计与表现(6小时)505 景观设计与表现(6小时)50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合工大2013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