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 现型如图16,若WPWs与Ww
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图16
A.3 种,2:1:1 B.4种,1:1:1:1 C.2种,1:1 D.2种,3:1
29.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性状。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Aa和Bb,位于不同的
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l,再自交得到F2,下列F2中表现45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0.研究发现,不论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葡萄糖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进行
转运。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降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代谢途径降解。利用GLUT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据上述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
A.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
C.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D.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
第Ⅱ卷(共90分)
二、综合题(共90分)
(一)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7分)
图17表示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各阶段DNA和mRNA含量变化;图18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物质的变化;图19表示洋葱根尖的结构。([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相 对 含 量
①
DNA mRNA
②
③
③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④ ① ②
图17 图18
图19
第 6 页 共 16 页
31. 图17表明细胞周期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是[ ]时期,高尔基体活动明显增强的是[ ]时
期。
32.图18的①—③过程中发生了 ;图18中③状态的物质是图
17中[ ]时期的细胞所具有的。
33.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时,某同学找遍了整片临时装片却未发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从取材的角
度分析,其可能原因是 34.下列关于图19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2分)
A.四个区域的细胞中不含有相同的RNA
B.四个区域的细胞中最易发生质壁分离的是区域① C.区域④的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区域③的细胞 D.区域③的细胞全能性相对较高 E.图17表示的过程只发生于区域③
(二)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1分)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图20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表1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蛋白胨 10g
牛肉粉 3g
氯化钠 5g
脱纤维羊血 50mL
(含多种生长因子)
琼脂 15g 图20
去离子水 1000 mL
表1
35.据表1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 )(多选,2分) ①通用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 ③固体培养基 ④液体培养基
36.为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将采集到的患
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 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图21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 )。 ...37.制备图20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_______________方法
灭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8.据图20分析,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
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
图21
第 7 页 共 16 页
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1分)
图22是甲、乙两种植物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3是甲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4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其中P、Q表示相关反应的场所,数字代表反应中的物质。([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40.植物[ ]在弱光条件下比强光条件下生长更为良好。 41.图22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
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甲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42.在图22中的c点时,图24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
向是 (用图24中箭头和字母表示),此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是 。
光照强度
CO2吸收量g /小时
CO2浓度为1% CO2浓度为0.03% CO2吸收量g /小时
8 4 -2 -6 a c
b d
光照强度
图22
图23
43.若将图23中g点光照强度改为e点强度,则短时间内甲植物叶肉细胞中⑥(图24中)的含量将
________,用文字和图24中的数字编号解释原因 。 若将图23中f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改为e点浓度,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⑧的含量将_______。
44.当光照强度为d时,比较植物甲、
乙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为N1___ N2(填<、=、>),差值为 g/小时(用葡萄糖合成速率表示,保留2位小数)(2分)。
(四)回答下列有关进化的问题(10分)
现在种植的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三种野生植物经过远缘杂交,历经9000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种植而形成的。图25为小麦进化历程示意图,图26为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育种过程。一粒小麦的产量低,二粒小
第 8 页 共 16 页
图24
麦的产量比一粒小麦高,但其面粉不能发面;普通小麦产量高,且其面粉可以发面。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一粒小麦
14 14
①
7 7
杂种F1 7 7
②
28 14 粗山羊草 二粒小麦 7 14
③ 14 7 杂种F2
④
42 普通小麦 图25
图26
45.图26中一粒小麦是____倍体生物,普通小麦是_____倍体生物。 46.导致过程②和④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7.据图26分析,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原因
是 。(2分) 48.据图26分析,普通小麦的面粉可以发面其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
49.杂种F2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由一粒小麦进化到普通小麦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外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
第 9 页 共 16 页
(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问题(15分)
图27为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乙为人体内某种结构的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表示反应加强,“-”表示反应减弱。([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图27
51.图27中的B表示 ,甲表示
52.据图27可知,若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明显升高,物质A可作用的靶器官有 。图中物
质C作用的靶细胞有 。
53.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图27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有[ ]。若图27中[ ]部位受
损,会导致糖尿病。
54.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结构[ ]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由下丘脑感知并
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使物质[ ]的分泌增加,该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 ,试补充完整引起这一反射的反射弧:血糖浓度变化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低于3.33mmol/L时,或由于激动而过度兴奋时,血糖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上述三个调节途径体现了机体应对不同血糖水平做出相应的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
55.与血糖调节类似,下列也受“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有( )(多选,2分)。
A.体温调节 C.血压调节
第 10 页 共 16 页
B.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D.酸碱度调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年1月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生命科学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