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项目区经济资源现状
(1)总体经济情况
2010年,盐都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按常住76万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33157元,增长13.39%。三次产业结构为:12.4:54.8:32.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区第一产业实现产值33.2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产值78.91亿元,增长13.5%。2011年上半年实现GDP135亿元,同比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10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85亿元,同比增长2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50.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65亿元,同比增长18.3%;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1.35亿美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550元,同比增长16.7%。盐都西区耕地面积3102公顷,国内生产总值22.71亿元。其中,二、三产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4.8%、13.7%,高于盐都区的其他镇区。
近年来,盐都区已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18.6%左右,工业利税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鉴于盐都区经济增长情况,预计未来财政收入年增长14亿元是比较现实的。按此计算,年财政可支配收入以不低于8亿元增长。盐都区西区作为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是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园区自2006年7月成立以来,经济总量在盐城市排列前茅。2011年底统计数据表明,该区经济总量每年都以30%以上的增长率上涨。
(2)农业经济情况
2011年盐都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农业产值2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年粮食产量63.16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盐都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427元,比上年增幅达12.8%。项目区以“稻麦”两熟为主体的熟制占据种植业的主体地位,辅以种植豆类、油菜、玉米和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作物以及棉花和蔬菜与瓜类。盐都区稻麦等粮
(3)工业经济状况
工业发展迅速,通过建国以后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推
进,奠定并提升了工业主体地位,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的支柱产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老树开新花,焕发出无限的生机;风电装备、通讯电子两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使盐都走上了转型升级、特色赶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盐都新区和各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批又一批的大型、特大型高科技项目被陆续引进和建成投产,华锐风电、陕西秦川、韩国世钟汽配城、德国艾文德、重庆啤酒、悦达家纺、华兴集团、锐毕利通讯电子、环保热电、火电设备、华业医药、丽凯毛绒、龙熙钢结构、唐笑服饰、天邦饲料、邦尼水产、桑力太阳能等骨干项目投产后迅速形成先进生产力,大冈鞋机、张庄齿轮、龙冈输变电、大纵湖化纤机械、尚庄阀门、学富医疗用品等乡镇特色产业群逐步形成规模,支撑区域经济一路攀升。以环境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盐都区以工兴区的战略一定会结出越来越多的硕果。 (4)对外贸易经济状况
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不断增长,2011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8956万美元,增长28.2%,其中自营出口10260万美元,增长29.4%。新批三资企业55个,比上年增加11个,全区新外派劳务输出5899人次。协议利用外资达到3.5亿美元,增长129%,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35亿美元,增长135%。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人类所拥有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加之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导致第三世界国家普遍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是一个贫水大国。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长速度惊人,加上用水的浪费和饮用水污染,使优质饮用水源日益短缺,种种迹象表明,饮用水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随着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一些地方对发展经济的片面理解,无视环境保护,违背可持续发展方针,乱砍滥伐森林,大量排放三废,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当前我国水的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严峻的水污染状况正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2004年,淮河、黄河污染反弹,淮河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黄河干流40%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根据2000年对我国1073个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的调查结果,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衡量,我国饮用水源地中,水质为Ⅰ类的水源地占4.8%。Ⅱ类占38.7%,Ⅲ类占31.8%即合格水源地比例为75.3%。在不同程度遭到污染的水源地中,水质为Ⅳ类的水源地占11.8%,Ⅴ类的占4.5%,劣类的占8.4%,因此,全国有近四分之一的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合格。
目前水质监测工作长期以人工定点监测为主,存在周期长,偶然性大,连续性差,监测手段、数据处理落后,监测网络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缺点,远不能满足水质信息测报、调水治污以及重大水污染事故预警及决策处理的需要。为了加强水质监测系统自动测报能力、依靠自动监测和巡测有机结合,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和先进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实施动态监测,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项目十分必要。
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盐龙湖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可以切实保护好与我们休戚相关的水环境,惠及子孙,造福人民。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的经验,具有区域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示范性意义。
3.2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3.2.1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区域内水体水质的安全及改善盐都区区区域内地态环境,对保护饮用水源地蟒蛇河、朱沥沟及盐龙湖的水质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盐城市发展规划及国家沿海大开发生态优先的战略思想,对盐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工程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3.2.2 技术上可行
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运用自动在线监测平台对水源控制断面进行实施监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改道工程将设置在饮用水源地蟒蛇河及朱沥沟上的尾水排放口进行关闭及改道,有利于削减蟒蛇河及朱沥沟水体水质中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及含量,有效地改善饮用水水源地蟒蛇河及朱沥沟的水质,所有技术在已在行业中成熟运用,因此技术上可行。
4、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
4.1项目工程内容
为保障盐城市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针对饮用水源地蟒蛇河、朱沥沟及盐龙湖水质污染现状以及影响水源地安全运行的环境风险因子,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盐龙湖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从解决现有水质污染问题以及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水源地供水安全性两方面入手,实施下述污染防治工程内容:
(1)水源地水质监测站; (2)水源保护区监控系统; (3)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污口整治; (4)水源地水源安全警示牌树立。
4.2实施方案
4.2.1水源地水质监测站工程 (1)工程实施范围与规模
在饮用水源地蟒蛇河及朱沥沟上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一处位于大纵湖镇滨湖社区北任大桥处、主要监控大纵湖湖区出水水质以保护蟒蛇河水质;另一处位于朱沥沟与兴盐界河交界处,用于监控兴盐界河客水来水的水质以保护朱沥沟水质。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水体的实质状况、预警预报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等。 (2)工程实施方案
被选择的水域首先要有明确的水域功能,应具有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与时间代表性,还要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1.监测断面应具有代表性,在监测断面上游的1000m内应不得有排放源,取水点与站点的距离应尽力控制在200m以内。2.因站点建设费用较大且有一定量的基础建设,因而在选点时应考虑站点的长期使用。3.要在站房的设计建设时考虑站房内的监测仪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安全性。4.站点建设还必须保证电力的供应、自来水的供应和通讯的畅通等。5.应考虑站点环境及交通运输问题,以便于自动监测站的日常运行管理。
通过对现在踏勘并选择适宜建设地点进行比选,确定一处位于大纵湖镇滨湖社区北任大桥处,主要监控大纵湖湖区出水水质以保护蟒蛇河水质;另一处位于朱沥沟与兴盐界河交界处,用于监控兴盐界河客水来水的水质以保护朱沥沟水质。
表4-1 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及规模
序号 工程名称 地点 工程内容 (1) 新建一座3000×2000×2700砖1 蟒蛇河水质自动监测站 滨湖社区北任大桥 混结构标准站房 (2) 购置一套水质自动监测设备 朱沥沟水质自动监测站 (1)新建一座3000×2000×2700砖朱沥沟与兴盐界河交界处 混结构标准站房 (2)购置一套水质自动监测设备 2 4.2.2水源保护区监控系统工程 (1)工程实施范围及内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强烈推荐)市区饮用水源盐龙湖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