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②
(命题人:嘉祥县教研室 李铁柱)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
A.桀 B.纣 C.汤 D.启
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 郡县制 D.分封制 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A.祭祀天地 B.祭祀祖先 C.祭祀社稷 D.祭祀神灵 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参考右图: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D.秦朝
6
C.战国时期
12.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朝秦暮楚 D.退避三舍 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改革 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人类智慧的提高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16.右图所示器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请问该文物是制作于什么时期?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西汉
17.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创立;请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9.追求与建立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仁者爱人”、“从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2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 特点的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二、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1.根据下面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就史料参考的真实性而言,哪几类价值更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7
2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有关,请你将下列成语前的字母填写在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典故后的横线上。(每个3分,本题共计12分。)
A.问鼎中原 B.毛遂自荐 C.卧薪尝胆 D.胡服骑射 (1)秦国围困赵国都城,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共商联合抗秦大计。食客毛遂主动请缨,毛遂不负众望,说服楚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 )
(2)据《史记》记载,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座卧既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
(3)据说楚庄王在争霸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都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谴使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 )
(4)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身穿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速,十分灵活,便向胡人学习。很快,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 ( )
三、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2分)
(2)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由。(4分)
8
(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1分)试说明你的理由。(2分)
(4)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 ........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2分)
24.读下列材料“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周等级示意图
读图1请回答:自上而下将各阶层的名称写在示意图的右侧对应的横线上。这个等级是是通过实行什么制度形成的?西周的等级制度的实行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9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B 2 A 12 C 3 B 13 C 4 C 14 B 5 B 15 D 6 C 16 B 7 D 17 A 8 B 18 C 9 B 19 C 10 B 20 A 二、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1题、(12分)。
文字资料(史书记载)、原始文物、遗址、遗迹等,只要说出其中三种即可(每个3分,共9分)。A、B、D(答对其中任何一个即可)项更具史料价值。(1分)理由:A、B、D均为第一手原始文物或实物资料。(2分)
22题、(12分)。(3分)
(1)B (3分) (2) C(3分) (3)A (3分) (4) D(3分)
三、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题、(13分)。 (1)目的:变法图强;(2分)得到秦孝公的支持;(2分)
(2)到达了。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富强起来,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4分) (3)站在法家一边;(1分)原因:在他采取措中,加强刑罚,以此维护统治秩序。(2分) (4)战场立功。(2分)
24题、(13分)。
从示意图看,自上而下的顺序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每个1分,共6分)。这个等级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的(4分)。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分)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doc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