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片区最高日生活污水总量为34m3。 b. 雨水量:按昆明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i=A(1+C×lgp)/(t+B)n
i=8.918(1+0.693×lg1)/(t+10.247)0.649
重现期p(年) =1 降雨历时10分钟 雨水流量:公式Q=KψqF 汇水面积=125.5×10000㎡ 径流系数ψ=0.25
计算结果: 暴雨强度i=q(L/S)=2.11 L/S
雨水流量Q=70501L/S
6)雨,污水系统设计
园区排水系统为雨水、污水分流制系统。园区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办公楼和公共厕所粪便水及冲洗水以及食堂废水,这些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进入化粪池进行预处理,然后排入本工程建设的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设计标准后排入景观湿地进一步净化,作为景观补水。 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屋面雨水系统和室外雨水系统。屋面雨水系统由屋面雨水斗、阳台地漏、雨水管组成,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进入室外雨水系统。室外雨水系统主要由雨水生态沟组成,采用重力方式就近排入湿地景观水体中。湿地景观水体用水泵进行循环。
16
7)中水处理站设计
1) 进水水质
本方案进水水质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并参考类似生活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实际监测指标,如下表: 进水水质
指标 数值 (mg/L) BOD5 150 CODcr SS 250 200 TN 40 NH3-N 30 TP 4 2) 出水水质
因中水处理站出水还要排入景观湿地进一步处理,净化后出水需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中河道类及水景类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 出水水质
指标 数BOD5 CODCr SS 50 10 TN 15 NH3-N TP 5 0.5 值6 (mg/L) 中水处理站主要去除BOD5、COD、SS和NH3-N,以及部分TN和TP,再通过景观湿地进一步去除TN和TP。因此设计中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A标准,主要指标如下:
17
中水处理站出水水质
指标 BOD5 CODCr SS 数值10 (mg/L) 50 10 TN 15 NH3-N TP 8 0.5 3) 处理规模
按片区污水产生量确定处理规模,为35 m3/d
4) 处理工艺
本项目所收集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可生化性好,但氨氮、TP和SS含量可能偏高,故在处理工艺中应设有调节池作预处理,同时,所选用的处理工艺具有脱氮效果好、工艺简单可靠、管理方便的特点,因此,该方案选用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式A/O工艺。复合式A/O工艺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安装辫帘式软性填料以增加生物量和去除效果,同时,由于系统中同时存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生物膜内部容易形成缺氧或厌氧,有效提高系统的硝化、反硝化效果。工艺流程如下: 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的污水经收集后进入调节水池中,并先由机械格栅除去污水中的大块垃圾,以保护后续系统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再由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复合A/O反应池除去污水中的大量污染物,经过两次好氧/缺氧的交替过程,除去总氮和一部分有机物,然后进入好氧池,将有机物去除及氨氮硝化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图2-1)。此工艺操作简单,无回流设施,方便管理。
18
进水 格栅/调节水池 提升泵 复合A/O反应池 沉淀池 紫外消毒 景观湿地 污泥
7、计算程序
确定计算管段的服务面积、人口及接入该管段的生活污水及计算管段服务单体的排水当量总数;
确定设计降雨重现期、地面汇流时间、径流系数及汇水面积,计算暴雨强度和设计雨水流量;根据地形确定管段纵向坡度;查水力计算表,确定管径、流速等参数。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最大充满度见表5-3:
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径DN(mm) 最大设计充满度(h/D)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1000 0.75 雨水管道按满流计算;
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取0.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
1.消防设计
5) 根据《多层建筑防火规范》,本工程考虑一个着火点。
6) 室外消火栓系统
19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消火栓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由室外生活给水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设于生活给水管网上,按间距不大于110M均匀布置DN100室外消火栓,以满足室外消防要求。 四、配套建设或使用的节水设施用水器具情况 1、智能温室;
在温室人工调节的环境下集中对水生植物生长和净化能力进行种植试验。包括温室部分和科研办公部分两个区。温室部分为3000平米,科研办公部分为1000平米。科研部分同时作为整个湿地地区在线监测的数据收集和管理中心。 2、湿地植物种植试验区;
设置开放式水生植物种植试验池,包括一个主试验池和五个辅助试验池等,在封闭的水环境下,对生活在开放环境中的水植物进行种植试验。同时包括试验管理用房600平米。 3、中试区及数据监测点:
包括水质、土壤、沉积物、气象、动植物生长等专项的数据监测点若干个,根据实际需要布置在不同类型的湿地的入水口、出水口、基地,渗滤系统的入水口、种植区中心等,对各类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水质净化前后的数据、周边环境数据等进行检测,作为科研和进一步调整种植计划的重要依据。 4、在线监测系统布局
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科研监测体系,通过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以及对影响湿地的主要因素的研究,为保护湿地提供科学合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节约用水措施方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