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者。其中或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业。若有真正孝顺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净财。命有德者。诵读大乘。修设水陆。无碍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者也。 明师口诀论第三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佛言。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以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
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
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三毒论第三十八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妒是三毒。
此三毒是三恶道之种子。若人具足。决堕三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四大论第三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四大论。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有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孝顺论第四十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孝顺。世尊曰。孝者慈也。顺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伤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宝。敬顺二亲。不醉不乱。无爱无憎。劝令合家。同修福慧。内和外睦。上恭下敬。现在父母。心安体乐。过去父母。离苦升天。是名世间孝顺男女。若是日杀三牲。奉亲祀祖。皆与父母。加增罪业。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后同堕。父母冤亲。相牵相连。成群作队。同入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方便论第四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说有一十五种。第一方便。不养不杀。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浆。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错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烧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难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浊言。十一方便。积仁布德。十二方便。勤俭知足。十三方便。敬老怜贫。十四方便。修因种果。十五方便。冤亲平等。相济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种清净福报。常生人天。受诸快乐。
好心论第四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两字。无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报。给事他人。不求果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济利他人。不求恩报。及至下心。满人心愿。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真实能行。非但口说。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噉。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屡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己眷属身。即食自己眷属肉。此遭彼杀。彼遭此杀。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迷恋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徒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者。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功德。等正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
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
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
于是文殊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
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与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文殊菩萨叹言。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金刚果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