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专业课的某些记录 2009-06-21 14:02:21 阅读54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1. 中国营造学社创立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人朱启钤
2. 清代木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平面、台基、构架、屋顶、装修)
单体建筑平面
1. 构成要素:间、出廊
2. “间”的组合
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官式建筑:皇宫、衙门、大的寺庙。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开间为最高规格。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
实际需要而定
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
阴、阳之分
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
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
良好的日照、通风,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
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
砖木结构的建筑(标准化)
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自由化)
台基
台基的作用:防水避潮:结构、生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
间,等级标志,独立建坛。
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
较高时设勾栏;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台基的组合
一、单台组合体:单一的基座与台阶、石栏的组合。单台组合体中的最高体制:
明长陵祾恩门台基。
二、月台组合体: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
形制完全一致。
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台基中的最高体制,只用于皇家最隆重的主
体建筑 构架: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立贴式)
一、 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构架: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
间建筑。
? 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 穿斗式构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用于南方民间建
筑。
?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
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 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
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
3. 二者的互补机制
1) 适用范围的互补机制: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
2) 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
二、 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梁、檩(桁)、枋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
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
次建筑。 斗栱
作用: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抗震、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
类别 根据部位:
柱头科—柱头铺作
清代 平身科—补间铺作 宋代
角科——转角铺作
根据做法(清式)
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
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
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
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
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
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柱与
枋的关系
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木构架的技术特点
木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
梁柱框架体系
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宫殿、民居、亭子)
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北方、南方) 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石材、竹、土)
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轻巧、浑厚)
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
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
缺点: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达到高度成熟水平
二、木构架的技术局限
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缺乏联系(榀与榀之间),梁架和基础结合得
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耐久性差:水、火、虫
屋顶
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庇
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 形态:呈线的形态
类别: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
按其不同做法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等
组成:脊身、脊兽 等级形制:大式:吻兽、琉璃屋脊;小式:无吻兽、
黑活屋脊。
正式建筑的屋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杂式建筑的屋顶:攒尖顶、盔顶、盝顶、勾连搭、组合式屋顶 卷棚式: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
重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
屋顶的形态: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
丰富的瓦件。
屋顶的作用:排水、调节阳光、结构稳定
屋顶反映的传统: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功能语
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
屋顶的性格序列: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变体: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重檐——强化了庑殿、
攒尖顶的效果。
屋顶组合: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装修:
装修的类别:
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包括门窗、栏杆、大门。 内檐装修:用于内部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
装修的多元功能:
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通:人、物品、阳光;防护:挡风、防寒、隔声;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室内空间的界面;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建筑性格的点
染因子;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
单体建筑用色特点:善于把握冷暖变化,用色既单纯又丰富,善于处理辉煌效果:
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
清代官式彩画:是当时建筑管理部门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直接组织官式工匠制作
的一种定型的彩画。
1. 和玺彩画(上伍彩)是清代的最高等级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
寝的主体建筑.主要以运用 形构成彩画大线为突出特征.
2. 旋子彩画 3. 苏式彩画
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表明: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形成廊院式布局。 4. 副阶周匝: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
廊子,称为副阶周匝。
5. 台明做法的种类,等级
从样式上可分为
1. 平台式——普通台基
构件组成: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
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柱顶石、阶条石、角柱石、陡板
石、土衬石
? 分类: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
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
?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
2. 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
台基。
宋式 清式
层次构成 分层多,9—12层 分层少,6层 体量权衡 主次分明 无明显主体 个别线脚不合理 线脚形式推敲合理 格调韵味 秀挺、精细、洒脱 敦实、粗壮、庄重
全部光素的 只在束腰雕饰 在束腰和上枋雕饰 全部雕饰
6. 宋代材分制,清代斗口制
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
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
之间
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 等:没用过;5-6 等:大殿;7-8 等:厅堂;8-9 等:亭、榭。
9-11等:给装修用
7. 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正式建筑的种类,等级
屋顶等级(正式建筑而言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
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