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气候变化复习摘要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气候变化复习摘要

1、气候系统:是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2、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干洁大气(即干空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水汽: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变化情况:(1)0~90公里。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2)90公里以上,氮稍有减少,氧稍有增多,氩和二氧化碳明显减少,其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开始离解 水汽: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

变化:夏季多于冬季,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高层。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杂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3、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下、中、上,对流层顶),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热层、暖曾、热成层),散逸层

4、作用于大气的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科里奥氏力 5、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为: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人类活动 大气环流:大范围(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平均)状况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高地纬温差)

三圈环流:热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极地环流

三风四带:三风——低纬信风带(东北、东南),中纬西风带,高纬极地东风带 大气圈下层形成四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Walker环流: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的一个封闭的环流。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

1

(walke异常)

(一)厄尔尼诺现象(圣婴):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减小(东太平洋增温)涌升流减弱,鱼死亡,渔业减产

平洋中东侧: 干燥少雨——洪涝灾害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上升气流 平洋中东侧: 干燥少雨——洪涝灾害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上升气流 (二)拉尼娜现象(圣女):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增大(东太平洋降温)涌升流增强,鱼产量大增

拉尼娜发生时,沃克环流中的偏东信风把东太平洋温暖的海水带向西太平洋,赤道西太平洋就会出现温暖潮湿的低压区,造成热带气旋及雷暴等天气现象,东太平洋沿岸地区更加干旱少雨。西太平洋的水位也因东风而比东太平洋高60厘米。

5、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在水圈中对气候影响最大的是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左右,它一方面可以储存与输送大量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溶解与储存大量的CO2,是全球碳循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最近的估计海洋每年可以吸收17亿吨碳,占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总量的27%。海洋的环流比大气环流要慢得多,它是由盐分与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即温盐环流)驱动的。北大西洋温盐环流是对气候影响最显著的一种温盐环流。气候的突变与这种环流的突然减弱或关闭有关。

6、温盐海流:海水在空间上的温度/盐度的差异使密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深层海水的缓慢运动。在北大西洋,环流的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造成净热量向北输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地区下沉。

7、冰雪圈的5个组成部分:海冰、大陆冰原、季节性雪盖、永冻土和高山冰川。前两者是最重要部分。

? 雪线(snow line)指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

化时的高度。其高度因纬度而异。

冰雪的特性:高反照率,大溶解潜热,低热传导率,融冰化雪吸热,影响海水盐度 8、岩石圈对气候影响:陆地表面有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构成崎岖复杂的陆地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既有动力作用(粗糙度,地形的阻挡作用) ,也有热力作用(地形的遮蔽、

2

反照率,土壤颜色、土壤湿度),水文过程(径流、下渗等过程)。 (1)陆面与大气间存在多时间尺度多空间尺度的相互作用和动量、 能量、物质以及辐射的交换过程。

(2)陆面为大气运动提供下边界条件(粗糙度、反照率、土壤湿 度等参数以及地形的拖曳作用) (3)气候系统对陆面特性的变化十分敏感。 (4)陆面为大气提供尘埃、杂质等

9、生物圈: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有机体及其活动空间的总称。包括大气圈对流层下部、几乎整个水圈以及岩石圈表层的薄层范围。其核心部分,即地表面以上100米至水面200以下米之间,集中了绝大部分生物。 重要部分:生物圈的两个重要部分:植被和海洋浮游生物

10、植被分布对那些参数有影响:对地面反射率和粗糙度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和动量传递。

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通过植物生长过程,土壤、植被和大气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吸收大气中CO2,固定在植物体内,会影响大气的成分。

生物圈对大气成分有重要影响,例如生物过程通过海洋大量吸收CO2以此控制着长期的大气CO2浓度。通过植物—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海洋表层的CO2含量,以此使大气中更多的CO2溶解于海洋中。大约在海洋上层植物—浮游生物吸收的25%碳又沉入海洋内部,在那里它不再与大气接触,储存于深海达几百或几千年,这种所谓生物泵与上述CO2的溶解过程控制着海气的CO2交换分布型。因而生物圈在碳循环中起着中心作用。

11、人类圈的组成:地球上的人类; 人造自然物, 包括人造工具、各种建筑物、加工食品和其它人工产品等; 同人的关系密切相关的文化等。

3

人来圈的范围:它从地表起( 即从人类直接进入的地表以下的深处起) , 上限随时间而变动。就目前而论, 可把载人航天飞机飞行的高度作为它的上界。与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的范围重叠或部分重叠。

12、气候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是海气相互作用和陆气相互作用。 13、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海洋 ? 大气(热力作用)

①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将吸收的太阳辐射通过长波辐射、感热、潜热的形式来加 热大气。(海表温度SST)

②海洋是地气系统能量的“调节”器 (海流的热量输送作用)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不均匀分布,通过海流对热量的输送? 保持各纬度带热量的平衡。

③ 海洋是大气主要的水汽源地

海洋蒸发 (84%)

海洋蒸发的水汽在大气中凝结?潜热? 在海气能量交换中有重要的作用。 大气 ? 海洋(动力作用)

? ①动力作用:大气风应力是驱动海洋(表层)环流的重要驱动力; ? ②大气的风、温度、湿度? 海气界面的能量平衡、海温 ? ③大气降水产生的淡水通量? 海水的盐度。 14、冰气相互作用过程

海冰 ? 大气

①海冰的高反照率 ?减少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4

有海冰--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的30~50% 无海冰--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的85~95% ②海冰是强的绝缘体? 限制了海气界面的热 量、质量、动力和化学成分的交换。 ③海冰的生成、融化?海水的盐度?海洋的 垂直密度层结

海冰的生成---脱盐---海水盐度 ↑ 海冰的融化--淡水通量--海水盐度 ↓ 大气 ? 海冰

? ①动力作用:大气风应力是海冰运动和海冰边缘的第一驱动力;

? ②大气的风、温度、湿度? 冰气界面的能量平衡? 海冰的维持、生长和融化有重

要作用;

15、陆面过程(也称为陆气相互作用):是指发生在陆地表面的热力、动力、水文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一)涉及的的几大过程:

1.陆面物理过程:主要是指发生在陆面和陆其界面的能量平衡、水分平衡和动量交换过程。 (1)热力过程(能量平衡过程):辐射过程、感热潜热交换过程 (2)水文过程(水分平衡过程):降水、蒸发,径流、冰雪融化 (3)动量过程:地面和植被对风的摩擦、阻挡作用

(4)物质交换过程:水汽、其他化学气体和气溶胶的向上输送,大气悬浮物 的沉落。

2.陆面生物化学过程:是指与陆地植被或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同化,气孔传导、蒸腾、光合作用以及碳、氮等化学元素循环转化有关的时间尺度较长的过程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气候变化复习摘要在线全文阅读。

气候变化复习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133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