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巷道相对地面为山体林木,无房屋、农田、渠沟等,其山体标高为1600—1700m,巷道距地面的垂高190m—290m。地面地形较复杂。巷道施工对地表不会产生影响。详见1403巷道布置图:
四、地层赋存情况
4
1、矿区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现从新至老简述如下: 第四系(Q)
主要为黄色坡积、残积和崩积物,零星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厚度一般0~5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叠系(T)
矿区出露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分布在矿区东南部,主要为灰色灰岩夹深灰色粉砂岩,一般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厚约300~350 m左右。
夜郎组九节滩段(T1y3)
紫红色钙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泥灰岩、粘土岩;厚约150m左右。
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
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夹钙质粘土岩;厚约180m左右。 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
以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浅灰色扁豆状至薄层状泥灰岩;厚约25m左右。
二叠系(P) 长兴组(P3c)
分布在矿区中部,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生物屑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夹灰色砂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厚约29.86~41.29m,一般30.00 m。
5
龙潭组(P3l)
分布在矿区中北西部,为矿区含煤岩系,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与其下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岩性由灰色、浅灰色、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铝质岩夹泥质灰岩及煤层等组成,煤系厚122.40m~158.20m,一般128.9 m,含煤17层~19层,可采煤层3层。
茅口组(P2m)
分布在矿区西部外围,厚度不祥。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至巨厚层状细晶至粗晶石灰岩。 含煤地层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属陆相沉积,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铝质岩夹泥质灰岩及煤层等组成,煤系厚122.40m~158.20m,一般128.9 m,含煤17层~19层,可采煤层3层(M4、M9、M15)。 构造
矿区地层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110o~160o),倾角12o~24o,平均17o,区内无较大断层分布,只有落差小于2 m的小断层。据《矿井地质规范》该矿区地质构造为一类,即地质构造简单。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本矿区内龙潭组地层为区内唯一含煤地层,可采煤层三层(M4、M9、M15),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区地层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110o~160o),倾角8o~24o,平均17o,矿区内未发现能影响煤层的断层。据《矿井地质规范》该矿区地质构造为一类,即地质构造简单。
6
五、煤层 含煤性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属陆相沉积,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铝质岩夹泥质灰岩及煤层等组成,煤系厚122.40m~158.20m,一般128.9 m,含煤17层~19层,可采煤层3层,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铝土岩、细砂岩、钙质泥岩及煤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上部夹生物屑灰岩一层,含煤12层,一般含煤7层~8层。其中M15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M12、M13、M14号煤层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一般66.30 m。
第二段:由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顶部夹生物屑灰岩一层,含煤9层,主要可采煤层为M4、M9号煤层,M5、M8号煤层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 一般34.80 m。
第三段:由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组成,以粉砂岩为主,上部夹生物屑灰岩一层,含煤3层,均不可采,一般27.80 m。 可采煤层
根据生产地质报告,可采煤层为M4、M9、M15号煤层共3层。 M4煤层
位于龙谭组第二段上部,上距长兴组底界17m~33 m,煤层厚度0.89m~1.45m,平均厚度1.13m,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下距M9号煤层约27m左右。该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煤层变异系数(γ)为14.4%,据《矿井地质规程》
7
该煤层属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M9煤层
位于龙谭组第二段底部,煤层厚度0.90m~1.60m,平均厚度1.33m,偶见1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粉砂质泥岩,底板粉砂岩,下距M15号煤层约45-47m左右。该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煤层变异系数(γ)为13.03%,据《矿井地质规程》该煤层属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M15煤层
位于龙谭组第一段底部,厚度一般0.80m~2.11 m,平均厚度1.33m,有0~2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铝质泥岩。该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煤层变异系数(γ)为39.41%,据《矿井地质规程》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煤层特征见表1。
表1 煤层特征表
煤层全厚(m) 煤层 编号 最小-最大 平均 M4 0.89~1.45 1.13 0.90~1.60 1.33 0.80~2.11 1.33 47 27 12o~24o 平均17o 12o~24o 平均17o 12o~24o 平均17o 0-1 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 0 煤层间距(m) 倾角 夹矸层数 顶板 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底板 煤层顶底板 泥岩 M9 M15 0-2 粉砂岩 铝质泥岩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403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