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1[??](?)(|?|)(?)(???)(?)?(?) ??:,键级=(8-5)/2=1.5,,2s2S2P2PY2PZ2PY2PZ2为顺磁性分子;
202204012?[??](?)(|?|)(?)(???)(?)?(?) ?2:,键级=(8-6)/2=1,为2s2S2P2PY2PZ2PY2PZ2抗磁性分子:
?2? ??>?2>?2>?2 213.判断下列各组物质的不同化合物之间力的类型: (1)苯和四氯化碳 (2)甲醇和水 (3)氦和水 (4)溴化氢和氯化氢
解:(1)苯、四氯化碳均为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只有色散力; (2)甲醇和水均为均为极性分子,且符合形成氢键的条件,故它们之间作用力类型有: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及氢键;
(3)氦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有:色散力、诱导力;
(4)??r和HCl均为极性分子,相互间作用力类型有:色散力、诱导力及取向力。
14.根据分子结构判断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氢键存在,如果有氢键存在,是分子间氢键还是分子内氢键: (1)??3 (2)C2?6 (3)C?3?C?3
解:(1)有氢键存在,分子间氢键; (2)无氢键;
(3)无氢键,因无同氧键联的氢。
15.已知MgO、KBr、NaF都为NaCl型晶体,试推断它们的熔点的相对高低,并说明理由。
解:晶格类型相同的离子晶体,其晶格能或正负离子间的作用力主要取决于离子电荷及离子半径,作用力大的熔点高,由于MgO中正负离子电荷均为2,其余两种均为1,故MgO的熔点最高。KBr和NaF的离子电荷相同,但??及?r?的半径比NaF中?a?、F?大,故NaF的熔点高于KBr。三种物质熔点高低顺序为: MgO>NaF>KBr
16.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1)Si、I2 (2)HCl、HI
(3)W、Mg (4)CaF2、BaCl2、CaCl2、MgO 答:(1)Si为原子晶体,I2为分子晶体,其熔点Si>I2
(2)均为分子晶体,分子间力类型相同,但HI分子较HCl大,色散力大,故两者的熔点大小是HI(s)>HCl(s)。
(3)W和Mg均为金属晶体,但W晶格中,不仅最外层的s电子参与成键,次外层的d电子也参与成键,而Mg仅最外层s参与成键,故W中的金属键比Mg中强,二者熔点高低为:W>Mg
(4)四种物质都是离子晶体,其熔点取决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熔点越高。故这几种物质熔点高低顺序为:
MgO>CaF2>CaCl2>BaCl2
17.试从离子极化观点解释。
(1)FeCl2的熔点高于FeCl3的熔点; (2)ZnCl2的沸点、熔点低于CaCl2;
(3)HgCl2为白色、溶解度较大;HgI2为黄色或红色,溶解度较小。 答:(1)由于FeCl3中正离子Fe3?的电荷为3,比FeCl2中Fe2?电荷多,且最外层电子为9—17型,故极化强,使其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晶型向分子晶体过渡,故其熔点比FeCl2低;后者因极化作用较弱,键的离子性较强,故其熔点较高。
(2)原因与上同。Zn2?是18型电子构型,极化力强,Ca2?为8电子构型,极化力弱,故ZnCl2的化学键具相当共价性,晶型也更靠近分子晶体,故沸点熔点低;CaCl2是典型离子晶体,沸点、熔点比ZnCl2高。
(3)HgCl2中Hg2?的次外d电子全满,无d-d跃迁,故无色。又因Cl?较小,变形性(极化率)较小,故为离子晶体,易溶于水。HgI2中由于I?大,极化率大,18电子构型的Hg2?极化力又强,离子极化的结果导致原子轨道重迭,核间距变小,键型向共价键过渡,故溶解度小(参见18(3))。由于原子轨道重迭,I?的核外电子容易失去,具还原性;Hg2?容易得到电子,具氧化性,故电子容易从I?的原子轨道向Hg2?的轨道转移,形成电荷转移跃迁,这种跃迁能较小,对应于可见区,故HgI2有色。
18.比较下列两组化合物中,正离子极化能力的大小。 (1) ZnCl2 FeCl2 CaCl2 KCl
(2) SiCl4 AlCl3 PCl5 MgCl2 NaCl 答:上列两组化合物中,正离子极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 (1) ZnCl2>FeCl2>CaCl2>KCl (2) PCl5>SiCl4>AlCl3>MgCl2>NaCl 19.设计一表,列出各类晶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特性。 解: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点上的微粒 正、负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原子、正离子 结点间的作用力 离子键 分子间力、氢键 共价键 金属键 例 NaCl,CaS,CaF2 H2O(冰),HCl,干冰 金刚石、SiC 各种金属、合金 石墨、石棉 混合型晶体 原子、离子或原子团 两种或两种以上键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基本要求]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主体构型、磁性及颜
色,熟悉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了解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简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
[重点]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难点] 杂化轨道理论与配合物的成键特征和集合构型,晶体场理论。 [参考学时] 4学时
习题参考答案
1. 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配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与配位数,并说出配合物的名称。
[CrCl(H2O)5]Cl2,[Fe(CO)5],K3[CoF6],[PtCl2(NH3)2],[Mn(CN)6]3?, CoCl(NH3)5]2?,[Cu(NH3)4](OH)2,H2[ PtCl6],[Cr(NH3)6][Co(CN)6] 解: 化学式 [CrCl(H2O)5]Cl[Fe(CO)5] K3[CoF6] [PtCl2(NH3)2] [Mn(CN)6]3? CoCl(NH3)5]2? 中心离子 2配位体 中心离子电荷数 配位数 6 5 6 4 6 6 名称 氯化一氯五水合铬(Ⅲ) 五羰合铁 六氟合钴(Ⅲ)酸钾 二氯二氨合铂(Ⅱ) 六氰合锰(Ⅲ)配阴离子 一氯五氦合钴(Ⅱ)配阳离子 Cr3? Fe Co3? Pt3? Mn3? Co3? Cl、H2O CO F? Cl、NH3 CN? Cl?、NH3 3+ 0 3+ 2+ 3+ 3+ [Cu(NH3)4](OH)2 H2[ PtCl6] [Cr(NH3)6][Co(CN)6] Cu2? Pt4? Cr3? Co3? NH3 Cl? NH3 CN? 2+ 4+ 3+ 3+ 4 6 6 6 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六氯合铂(Ⅳ)酸 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 2. 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 四氰合镍(Ⅱ)配阴离子
(2)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和钴(Ⅲ) (3) 五氯一氨合铂(Ⅳ)酸钾 (4) 二羟基四水合铝(Ⅲ)配阳离子 (5) 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
解:(1)[Ni(CN)4]2? (2)[CoCl2(NH3)3(?2?)]Cl (3)K[PtClS(NH3)] (4)[Al(CO2)(?2?)4]3?
(5)[Cu(NH3)4][PtCl4]
3.Ni2?作中心离子可形成平面四边形、四面体、八面体配合物,试根据价键理论,画出形成三中构型配合物时的电子分布式 解: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四面体配合物:
八面体配合物:
4.分析μ=5.26B.M.的配离子[CoF6]3?含有几个未成对的电子。 解:根据μ=n(n?2) n(n?2)=5.26 n=4.35 n值接近4
说明[CoF6]3?含有4个未成对电子。
5.已知以下配离子的立体构型,应用价键理论画出它们的价层电子的分布式,指出杂化轨道的类型、并估算它们的磁矩值。
[Ag(NH3)2]? [Zn(NH3)4]2? [Pt((NH3)4]2? (直线型) (四面体) (平面正方形) 解:[Ag(NH3)2]?:Ag?以sp杂化轨道成键,单电子数为0,磁矩??=0,价层电子分布为:
[Zn(NH3)4]2?:Zn2?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单电子数为0,磁矩为0,价层电子分布为:
[Pt((NH3)4]2?:Pt2?以dsp2 杂化轨道成键,价层电子分布为:
鳌合物[Co(en)3]2?及[Fe(EDTA)]2?磁矩分别为3.82B.M和0B.M,画出它们的价层电子分布,指出是内轨或外轨型鳌合物,各为何种立体构型? 解:∵[Co(en)3]2? u=3.82B.M 成单电子数 n=3
价层电子分布为:
外轨型八面体鳌合物
又∵[Fe(EDTA)]2? u=0B.M 成单电子数 n=0 ∴价层电子分布为:
内轨型八面体鳌合物。
7.有配合物[Fe(?2?)6]2?,[Co(NH3)6]3?及[Co(NH3)6]2?,试比较它们的??与p值,写出它们的d电子分布式,估算它们的磁矩值。 解:查表得到:
(1) 配合物 ??(cm?1) p(cm?1) [Fe(?2?)6]2? 13700 >30000 [Co(NH3)6]3? 23000 >21000 [Co(NH3)6]2? 10100 >22500 (3) d电子分布式和?B
[Fe(?2?)6]2? [Co(NH3)6]3? [Co(NH3)6]2? ?B=5.92B.M ?B=0B.M ?B=3.87B.M 8. 已知:配合物μ(B.M)[FeF6]3?5.9,[Fe(CN)6]3?2.4应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1)分别画出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 (2)指明属于内轨或外轨型配合物; (3)指明属于低自旋或高自旋配合物。
解:(1)[FeF6]3?:μ=5.90B.M,单电子数为5,Fe3?以sp3d2杂化轨道成键,价层电子分布为:
[FeF6]3?为外轨型高自旋离子
(2)[Fe(CN)6]3?: μ-2.4B.M,单电子数为1,Fe3?以d2sp3杂化轨道成键,价层电子分布为:
[Fe(CN)6]3?为内轨型低自旋离子。 9. 试用晶体场理论说明:
(1) Cu(Ⅰ)无色,Cu(Ⅱ)显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一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