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0年11月15日)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瞄准“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围绕“紧盯大项目,干好大项目,在更高起点上谱写泗阳跨越发展新篇章”的工作主题,抢抓机遇,务实工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立足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各年度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全县工商经济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连年荣获市经贸委、县委县政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荣获县文明单位称号,县创业文化建设工作、矛盾调处工作、宣传文化创新工作、节能、物流统计、经济运行等先进单位称号,省经贸委、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和省司法厅联合颁布发的全省经贸委系统“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2005-2006年度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
2006年以来,充分发挥全县工业经济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1
针对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的最新动态,切实发挥经济运行管理职能,确保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增长。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72亿元,同比增长28.6%;纺织服装、精深木业、电光源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2亿元,同比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为27.6:43:29.4,在2005年上实现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重大突破。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308家,实现工业产值81.7亿元,同比增长46.19%;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销售收入82.46亿元,同比增长48.22%。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工业用电量27583万千瓦,同比增长39.75%。2008年,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8亿元。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1.3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工业增加值34.6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销售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17.2%;上缴税收3.18亿元,同比增长2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57户,同比增长18%。
今年以来,截止9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等指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1%、25.6%、25.3%、49.1%;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6%;三大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四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骨干企业培植工程、民营经济发展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取得良好效果。截止9月底新增列统企业58户,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20户,其中:申禾实业预计超10亿元,千仞岗、晶鼎科技、泗绢集团预计超5亿元;海欣申禾生产
2
线改造、阿吉兰新上项目、江南能源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等18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到10月底共完成投资21.52亿元;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7982.5万元,已全部完成投资,节标煤19752.4吨,减排COD21T,节水79万吨;排查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268台套,目前已淘汰150台套;计划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4个,泗阳成达制盖有限公司和江苏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有限公司软硬件材料基本完成,待审核。计划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能源审计1家,已完成(泗绢集团已通过省中介机构“江苏省布鲁斯达碳业有限公司”审计)。
(二)主要工作
五年来,充分发挥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特别是2009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按照各级政府抓生产、保增长、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狠抓企业运行调控和协调服务,继续推行领导帮扶责任制,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专题召开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议,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企业做强做大的主要问题,及时帮助项目业主解决用电、用工、环评等“瓶颈”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暖的良好运行态势。
1、协调服务不断加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抓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领导挂靠、部门帮扶、任务分解等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积极、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努力争取省市干部来泗调研、开会和现场办公。充分利用网络、电话、会议等多种机会,抓住适当时机,实事求是地向省市对
3
口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省市对口部门对我县的资金项目及政策倾斜,有效地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是突出抓好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6年,嘉泰纺织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生产线、泗绢集团高档绢丝生产线等2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完成项目总投资107500万元,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2007年完成德伟木业科技木生产线、华泰纺织彩棉生产线等15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度目标任务;2008年完成勇仕照明1500万支大功率节能灯生产线、嘉泰纺织精梳高支纱生产等15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年度目标任务;2009年,苏信生物质秸杆发电生产线、太湖巨豪锅炉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37.13亿元,同年计划投资13.8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总的来说,各项重点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为企业增强信心、不断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这些重点项目的投产达产,也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增长。2010年,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61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当年计划投资22.1亿元,到9月末已完成投资21.5亿元。总的来说,各项重点项目均取得了良好进展,为企业增强信心、不断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这些重点项目的投产达效,也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增长。二是认真抓好项目资金争取和跟踪监管。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是迅速扩张我县经济总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里投资政策,领会中央和省各项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包装项目。五年来,累计为企业争取策应扶持资金7000余万元。其中2006年为泗绢集团、亨源木业、太湖巨豪、英姿创
4
业等单位申报省级项目资金扶持,累计争取资金1030万元;2007年为泗绢集团、嘉泰纺织、华泰纺织、太湖巨豪等30余户企业申报国家、省各项专项扶持资金853万元;2008年为嘉泰纺织、澳特利化工等企业共争取扶持资金2107.8万余元;2009年继续积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跟踪对接,吃透文件政策依据、分配方式和资金规模,在确保应得份额基础上,力争更多的资金向我县倾斜,通过对扶持项目的考察、论证、编制、审定,会同财政部门积极组织申报节能减排、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重点工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2255万元。2010年为江苏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争取节能扶持资金338万元于7月3日顺利通过省经信委审核;为恒盛纺织争取省扶持资金252万元顺利到位;为勇仕照明争取了科技扶持资金10万元。全年已上报的还有勇仕照明的扩大内需项目资金以及华威纺织、太湖巨豪等5家企业的扩需项目竣工验收督办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2、主动积极招商选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机关全体人员全员发动,全方位搜集招商信息,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一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招商引资工作相关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相关责任。建立了重点招商项目的考评奖励制度,实行重点跟踪、督查。成立了三个招商引资小组,落实招商项目牵头制度,加大激励保障力度。二是广泛开展招商活动。紧紧围绕纺织服装、精深木业、电光源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四大新兴产业,以走出去“敲门招商”为主要方法,主攻浙江、上海等重点地区,加强招商联络。
2006年引进南京苏港纺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晶昇纺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计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