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纲(文科综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科目:文科综合)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科目:文科综合)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科目:文科综合)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科目:文科综合)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科目:文科综合)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纲(文科综合)(2)在线全文阅读。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纲(文科综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0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