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提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专题内容
世界近代史以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是资本主义产生 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以生产力的发展和演进为依据,世界 近代史可以划分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蒸汽机时代的资本主义和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 义三个阶段。世界现代史从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到本世纪 90年代,是垄断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曲折前进的历史。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1英国:17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过程。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英国资本主 义的进一步发展。 1640~1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 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18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 推行,基本消灭了自耕农。英国取得了向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的专卖权。 18世 纪中期又打败法国,国外市场扩大。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潮地位,也成为 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英国由于设备 陈旧又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而把资本输往国外,利用殖民地廉 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因此,英国经济发展 速度相对缓慢下来,工业制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潮地位。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海外贸易中各国的购买力锐减,同时受到美日的商业竞争,加之大战期间国内 经济损失惨重,使英国工商业呈衰退现象,经常失业的人数达 200万,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 的金融中心。经济衰退导致政党政治变化、国际地位下降、军事实力削弱和对殖民地控制的减 弱。 1929年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 1946年的工业产量 仅是 1937年的
94%。 后在美国资本援助下, 生产水平逐渐增长。 50年代初至 70年代初进入 “黄 金时期” ,但很快就陷入了“滞胀状态” 。
(2美国: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 达,中部以农业为主,南部盛行黑人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但是,英国殖民者竭力压制北美经济 的独立发展。 1775~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解放了北美社会生产力,促 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独立后,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都强烈要求领土扩 张。19世纪上半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领先一步。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 地区得到开发,这为美国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 阔肥沃的土地,为各国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大有希望的空间。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南北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美国内战,结果先进的北方工业资本主义战胜了落后的南方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再加上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促进、国内丰富的天然资源、欧亚移民带来技术与劳动力和欧洲剩 余资本涌入, 到 1894年工业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藏金之富甲天下, 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代替欧洲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美国凭借 经济实力推行金元外交,妄图支配世界各国,并把侵略重点移到亚太地区。 30年代经济大危机 首先从美国开始。 1933年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其特点是尽量避 免国有化形式, 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 “自由企业制度” , 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者的措施, 对金融、农业、工业(核心进行全面整顿和调整,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垄断资本的统治。虽 然“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经济危机,但在客观上对复苏经济起了重要作用。国家干预经济 政策,对美国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 响。二战前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通过向各国倾销军火、物资,大发横财;美国本土远 离欧亚非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破坏。因此,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膨胀。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
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 1/3,到 1948年占 1/2强。黄金储备到 1949年达 246亿美元,占资本主 义世界黄金储备的 73·4%。美国利用政府“援助”和私人直接投资,美国霸主地位确立,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对亚、非、拉国家竭力控制。
(3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农业国。到 18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 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波旁王朝的严重阻碍。 1789~1794年大革命期间,制宪会 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国民公会将逃亡贵族土地卖给农民,废除封建义 务。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在保证农民小块土地的同时,鼓励和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 发展,还通过对外战争夺取财富、殖民地和贸易特权。 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开始。由于农 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普法战争后 50亿法郎的赔款和阿尔萨斯、 洛林 两大工矿区的丧失, 大量资本投在信贷方面而不投在生产领域, 致使工业生产由 19世纪中期的 第二位到19世纪末下降到世界第四位。但银行资本集中十分突出并与工业资本结合形成金融 寡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投放在俄、土、奥的债款因三个帝国的 瓦解而丧失,财政发生严重恐慌,工农业生产衰败。政府改革财政,采取增加赋税、节减用费 和稳定法郎等措施,加之因收回失地、 得到鲁尔煤矿开采权和德国部分赔款, 到 1926年产业金 融开始繁荣起来。 经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大大削弱了, 1946年工业产量仅是 1937年的 73%, 此后逐渐恢复和发展, 70年代后又陷入了“滞胀状态” 。
(4俄国: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取得一定发展, 19世纪 30~50年代开始了工业 革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取代手工工场,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也在增长, 1861年改革废 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 19世纪 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但封建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 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和美、日。
(5德国: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向德意志扩展,资本主义经济显著进展,农业中资本 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取得了胜利。但是,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 产力的发展,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货币和度量衡的差异不利于商
品流通,缺乏集中而 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和开拓海外市常普鲁士举起统一旗帜,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 1871年初最终实现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统一后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 场,普法战争获得赔款割地补充了资金和矿藏资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 垄断组织发展迅速,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到 20世纪初,它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位, 农业也有新发展。为满足工商业界要求,德国统治者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夺劝阳光下的地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任人宰割的战败国。 30年代危机使德国倒退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水 平,工人失业,小农破产,阶级矛盾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决定扶持法西斯上台。在 1939年9月 1日,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家被分区占领,经济衰弱。
(6日本: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关系 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商业三都、三大高利贷者和西南四强藩。幕府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1868年明治维新采取了发展工商业措施,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后,明治政府又采取 多种政策大力发展工业。 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在政府的保护下产生了垄断组织。一战 前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一战后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经济实力赶上欧美列强。原因是利用列 强忙于欧战大力发展工商业,垄断东亚市场并向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扩展商务。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和经济基础脆弱,所受打击十分严重,工业总产值 1931年比 1929年下降了 32·4%,对外贸易额减少 40%,失业人数达 300万,致使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 锐,法西斯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削弱。 1946年 的工业产量仅为 1937年的 20%,是二战中生产破坏最大的国家。 50年代初至 70年代初,经济 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16%~17%,为资本主义世界之最。 60年代末, 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二号大国。
(7意大利:19世纪中期,北部撒丁王国和伦巴底等地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贸易总额 增长近三倍,一些大农场主也已资产阶级化,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国家分裂局面的束
缚。意大利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也是意大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负债累累,经济混乱,工人大批失业,导致墨索里尼在 1922年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十分困难。
2.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 随后向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扩展, 19世纪上半期英 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 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导致 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它把人类推进到了 “蒸汽时代” ;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 殖民扩张大大加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再次是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最重要的后果;第四是把劳动力引向城市,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第五是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 显示出它的优越性。19世纪7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自然科学新发现被 迅速应用到工业上,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讯事业新发明等领域产 生了巨大影响, 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 第二次科技革命较之第一次科技革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自然科学新成就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 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对一些后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 命是交叉进行的; (3电力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从“棉纺织时代”跨入了“电力 和钢铁时代”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 外侵略则以资本输出为主。
(3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科技革命是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科技革 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计算机、航天技术、核能利用 等先进科技成果,使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太空时代 。科学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提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人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