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立宫”思想。

总体格局:与北京故宫是参照南京宫殿的规制而建的,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了《周礼?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原则建造的。后面为内廷宫苑。景山矗立在紫禁城被,犹如天然屏障

⑤ 轴线法则:宫殿建筑沿南北向的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左右严格对称布置。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体现了帝王权力设计思想。

⑥ 空间序列:沿主轴线以连续的、对称的、尺度丰富变换的封闭式庭院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空间序列,并以此突出主要殿宇. 太清门到乾清宫,形成11个院落,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深远的空间。

⑦ “三朝五门”之制:

⑧ 礼乐相成:故宫的建筑多遵循轴线对称法则,突出君权神权;“前朝后寝”、“左文右武”的布局又符合封建伦理纲要的要求,这些都是“礼”的反映。而这种“礼乐相成”的思想表达了儒家治世的理想境界。

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主体建筑,故宫建筑群的设计中运用了多种对比手法。主体建筑与次要建筑开间进深、屋顶形式、建筑色彩、台基形式等多方面的对比。尺度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

⑩ 象征手法:有建筑单体的象征以建筑小品等不同层次的象征手法。前者如内廷之乾清宫

象征天,坤宁宫象征地,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形成附会北极星及紫微垣的喻意; 故宫建设成功之点:

(1) 中轴对称:主体对称,实则灵活;次轴线与主轴线平行; (2) 院落空间:太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GC; (3) 建筑尺度:大典用处,高大宽阔;起居场所,尺度宜人; (4) 房屋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钻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

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卷棚

等; (5) 装修色彩:尊者金、黄,次则赤、绿、青、兰、黑、灰; (6) 技术设施:金水河,(防卫,排水,防火用),八十口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门始地面铺砖5—7层;紫铜下水管;屋面锡箔苫背等。 5、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与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有那些? 答:设计特色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

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数。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即,9×1,9×2,9×3??9×9。中层、下层也是如此。除了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块也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九重天的象征。

祈年殿为三重台三重檐金色宝顶蓝色琉璃瓦攒尖圆殿,檐柱12根(12时辰)承下檐,金柱12根(12月)承中檐,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 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承上檐,这样就为28星宿。结构布局合理。它的造型由层层收进的屋檐、攒尖顶构成的外观给人一种强烈向上与天接近的感觉。它的室内空间很高、彩画绚丽,东西配殿各九间,有矮墙围成院落,也是应阳数之极数。

三、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1。中轴线布局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 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③ 主建筑与环境④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⑤ 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⑥ 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⑦ 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6、试举例并绘图说明一种中国代表民居特色?

答: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三、四或五进院,大宅除纵向院落以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花园;北京四合院素朴、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强烈的封建宗教法制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的安排,严格区分内外,准备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

有明显的中轴线;秩序通过门来体现,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防风沙、防干扰和噪音,较安静;院是交流场所,

但缺乏私密性;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纵深的、严整对称的组群布局,以居中的内院为主体;纵深轴线在这里既是起居生活的行为主线,也是建筑失控的观赏动线;过程要素为:正方(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倒座(会 客、书房)大 门、耳房、后罩(小姐居)抄手游廊,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为:“正房 + 耳房”

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古城建设的经验? 答:(1.)城市规划特点

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和设计,这些制度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很大影响。

2)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

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宫室、坛庙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中轴线上。

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2.)古城建设的经验

1)对于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皇帝往往派遣亲信大臣,“相土尝水” 。

2)古代城市重视防御,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并且长期采用里坊制。

3)城市布局或附会《考工记》的礼制规定,或因天材就地利,随宜布置。

4)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以适合我国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5)重视木建筑的防火,望火楼、鼓楼、谯耧,供报时或报警之用。精于城市排水的处理,

6)汉长安已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后代城市运用河道、沟渠以供撵泄雨水,明清时还有人专司疏浚挑挖之职。

8、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思想与特点(皇家于私家园林手法对比)? 答: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美好的景色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形成了。 以神州大地谴责不同的山川为本原,形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 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之精在于“体宜”而造园之巧在于“因借”何谓“因借”,计成解释明确: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栅垭,泉流石注,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谢斯谢,不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也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官,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不分町

瞳,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传统的因借理论两点注意:强调“善于用因”强调“取景在借”,“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明了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

设计思想: 1、园林布局; 2、水面处理;3、叠山置石;4、建筑营构。

分两种形式: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及区别:

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 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 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5)从园林建筑来看,江南私家园林远比皇家园林尺度小、色彩淡雅和玲珑剔透。

6)从堆山和理水来看,私家园林讲究把假山和小池塑造出山水的野趣,而皇家园林利用自7)然地形,依山傍湖。

8)从花木配置来看,私家园林以观赏孤植的花木为主,而皇家园林综合运用丛植和孤植。

9)从空间处理来看,江南园林的空间更讲究通透和层次,而皇家园林的庭院部分常常较为封闭。 9,中国陵墓建筑地上部分的演变过程 答:(1)封土的沿革:

1)方上: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著名陵墓:秦始皇陵、汉茂陵;

2)以山为陵:特点:利用天然山体;著名陵墓:唐乾陵; 3)宝城宝顶:特点: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城内填土,砖城即宝城,城中的土高出城墙成一圆顶,称宝顶;

填空: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铺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宋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5.宋代的“材”为 :单拱高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蒯祥 )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承重)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苏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西汉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宗法制度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是:(W·钱伯斯 ) 13.历史建筑保护精神 :重点保护、有限保护、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复古主义思潮的口号:中国固有形式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平江府图)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北宋汴梁)城的风貌。 19.我国宋代建筑国家“标准和规范”是:《营造法式》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摩尼殿)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春秋淹城 )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 第二年 )年开始营造皇陵。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唐乾陵 ) 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武当山建筑群 )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 观音菩萨 )菩萨道场。 26.( 山西应县木塔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雍和宫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70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