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1)3×5=15(元)
(2)3×4=12(元) 12元=12元 够了 教材习题
第94页“练习”
1. 3×5=15 5×3=15 15÷5=3 15÷3=5 2. (1)略
(2)7×9=63 9×7=63 63÷9=7 63÷7=9
3.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可能是5或者是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可能是0、2、4、6、8中的一个数字。 2 4 6 8 10 12 14 16 18
4. 28 35 8 18 2 9 12 7 9 8 5. 62 6 27 50 6 42w
6. 49 8 32 6 27 7 72 4 6 30 49 21 56 5 9 9 40 9 7. 95 45 62 20 43 22 8. 29+35=64(人) 64-8=56(人) 9. 22-6=16(座) 22+23=45(座)
图形与几何。(教材第96~98页的内容) 新
1. 在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
想象能力。
2. 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件、尺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我们学会了测量。
生2:我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生3:我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生4:我认识了不同的多边形,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有关。 ??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1. 认识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htt
生:我们学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用手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教材第96页第10题) 学生用手比画,并与周围同学作比较。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生1:我拇指的指甲盖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课桌长度大约是1米。 ??
只要学生举出的事例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1米=100厘米。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一起说一遍,看谁记得最好。 2. 学会测量。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生:测量时要注意,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X
师:你能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自己按要求画线段,教师巡视,提醒:注意起点应该与0刻度对齐,画到尺子上的6厘米处就是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图形与几何 测量物体的长度
1. 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和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A类
填空。
1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35米-3米=( )米 15厘米+8厘米=( )厘米 8米=( )厘米新
(考查知识点:长度单位;能力要求:认识长度单位,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B类
按要求画图。
(1)在距离小旗3厘米的地方画一朵小红花。 (2)小红花前方7厘米的地方有一个气球。
(3)在小红花和之间,距离气球5厘米的地方画一棵大树。 (考查知识点:测量;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测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00 5 32 23 800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96页“练习”
10. 略 11. 略
12. (1)米 (2)厘米 (3)8 (4)2 13. 12 6 4
14. 估计略 2厘米 4厘米 2厘米 4厘米 1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16. 4×3=12(棵) 4×5=20(棵) 4×9=36(棵) 17. 16÷2=8(面) 14÷2=7(盆)
18. (1)5×9=45(人) (2)45÷9=5(个) (3)45÷5=9(人)
19. 帐篷:32÷4=8(顶) 草莓:19+6=25(个) 6×6=36(人),36>35,能全部过河。
20. 图略 4×3+1=13 13 5×3+1=16 16 思考题:(1)16 (2)12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